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坏死并髂腰肌囊扩张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 ,明确其诊断、原因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和 /或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 86例 (138髋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和MRI片 ,从中挑选出伴髂腰肌囊扩张者 17例 (18髋 )进行分析。结果  18髋均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性肿物 ,位于髋关节囊前方 ,髂外或股动静脉后外方和髂腰肌 (腱 )内侧。MR上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T2 WI 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CT上为等或略低密度 ,CT值 12~ 4 5HU。 5例增强检查 ,囊壁轻度强化。Ⅱ级关节积液并髂腰肌囊扩张 12髋 ,Ⅲ级关节积液并髂腰肌囊扩张 6髋。Ⅱ级关节积液并髂腰肌囊扩张多于Ⅲ级关节积液 (P <0 .0 0 1)。结论 股骨头坏死并髂腰肌囊扩张见于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晚期 ,提示临床采取进一步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导引下穿刺抽吸和/或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具有典型MRI表现的13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MRI表现。结果13例扩张髂腰肌囊均发生于单侧,右侧5例,左侧8例,出现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上,上下范围最大径线约为7.0cm。为圆形、卵圆形、倒水滴状或不规则分房状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和髂腰肌(腱)内侧。MR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平扫囊壁难以辨认。5例做增强扫描,3例囊壁呈线样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囊壁未见强化,1例呈厚薄不均不规则明显分房状强化,为单纯性化脓性滑膜炎病人。13例中,2例为单纯性滑膜炎症,11例伴髋关节病变。结论MRI对髂腰肌囊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髂腰肌囊扩张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经穿刺抽吸或手术病理证实的 2 3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2 3例 )、MR(8例 )片并记录、分析各种征象。结果2 3例扩张髂腰肌囊均发生于单侧 ,出现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上 ,上下范围 2 0~ 6 5cm。最大显示层面面积 (横径×纵径 )为 1 0cm× 1 0cm~ 2 8cm× 3 8cm。均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性肿物 ,位于髋关节囊前方 ,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和髂腰肌 (腱 )内侧。 16例有髂外或股动静脉向前和(或 )向内推移 ,10例髂腰肌内侧有与该囊相应的弧形压迹。 15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肌束覆盖 ,自上而下逐渐变薄 ,直至消失。 3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 8例延续到髋臼下方 ,位于耻骨肌前外侧 ,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 ,其中 5例呈倒水滴状。CT扫描均为低密度 ,CT值为12~ 46HU。 11例显示薄层囊壁 ,其余 12例囊壁难以辨认。 7例行增强扫描 ,其中 5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 8例行MR检查 ,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水样高信号。冠状面亦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缘锐利 ,沿髂腰肌 (腱 )上下走行。结论 CT、MR扫描对髂腰肌囊扩张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髂腰肌囊扩张可继发于滑囊炎症或多种髋关节病变,临床上以腹股沟区肿块,邻近结构受压,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国内文献报道较少。CT和MRI可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从而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有创检查。笔者收集22例经随访复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患者的CT、MRI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行T1WI、T2WI、ST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病变累及腰椎最多.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体边缘可见小的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增强的椎体信号类似或更高.椎间盘7例变窄,信号变化不显著,呈等T1、等T2信号(与邻近椎间盘比较),只有2例T2 WI呈高信号.16例均有椎管外软组织受累,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糊,STIR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增强扫描显示脓腔壁厚薄不均不规则强化.10例有不同程度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脓壁厚薄不均明显强化.脓肿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节段.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行T1WI、T2WI、ST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病变累及腰椎最多。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体边缘可见小的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增强的椎体信号类似或更高。椎间盘7例变窄,信号变化不显著,呈等T1、等T2信号(与邻近椎间盘比较),只有2例T2WI呈高信号。16例均有椎管外软组织受累,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模糊,STIR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增强扫描显示脓腔壁厚薄不均不规则强化。10例有不同程度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脓壁厚薄不均明显强化。脓肿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节段。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 STIR技术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STIR技术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脊柱转移瘤之常规T1WI、T2WI及STIR序列的表现.结果: 42例共累及196个椎体.71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1个椎体T1WI、T2WI均呈低信号,114个椎体T1WI或T2WI呈混杂信号,病灶STIR序列均呈异常高信号.105个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91个椎体伴有后缘膨隆或压缩性骨折,11例继发椎管狭窄,14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以上所有异常.结论: STIR序列易于发现脊柱转移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程度,并有助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 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病变发生在腰椎18例,胸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段3例.21例为相邻2个椎体破坏并累及椎间盘,3例为单节椎体破坏未累及椎间盘.骨质破坏、增生硬化、骨髓水肿并存,椎体破坏塌陷程度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脊柱曲度多正常.T1WI椎体破坏及受累椎间盘分界欠清并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为低信号(各序列);骨髓水肿为高信号(STIR).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椎旁脓肿9例,硬膜囊及蛛网膜下腔受压18例,脊髓受压7例.结论 化脓性脊柱炎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38例患者101个椎体受累,单椎体5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12例,4个椎体以上8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37个,混杂低信号61个,等信号3个。T2WI及T2/SPIR呈均匀高信号34个,混杂高信号63个,等信号4个。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29例45个椎间盘受累,椎间隙狭窄27个,椎间隙消失18个。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SPIR呈不均匀高信号。(3)27例寒性脓肿形成,其中25例为椎体前缘或周围脓肿,5例伴腰大肌脓肿,14例见椎管内脓肿。脓肿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T2/SP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4)12例患者19个椎弓根受累;19例脊髓受压。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病变可累及椎体的各部位,MRIT1WI及T2WI以混杂信号为主,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 MRI分型.方法 选取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OCD 30例,对其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膝关节OCD关节镜证实稳定型19例、不稳定型11例.稳定型OCD T1 WI呈低信号,T2 WI或T2 WI/STIR骨片与母骨间为低信号或等信号.不稳定型OCD T1 WI与稳定型OCD表现相似;T2WI或T2 WI/STIR表现为骨片与母骨间有条状高信号或囊状高信号;有线状高信号通过软骨和软骨下骨;关节面局限性缺损达软骨下骨.结论 膝关节OCD根据T2 WI或T2 WI/STIR表现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