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及发病年龄趋势。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吉大二院就诊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HPV-DNA检测。结果≤3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83%,>3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7%,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与发病年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及HPV的感染率呈正相关,提倡加强HPV感染高危人群的检测及随访,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宫颈癌发病数字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03—2018年中国20~79岁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五年宫颈癌发病及死亡率的趋势进行预测。  方法  收集我国2003—2018年20~79岁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趋势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率的影响。分别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灰色模型(grey model, GM)(1,1)和误逆差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拟合,选取预测精度高的模型预测未来五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果  2003—2018年间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2个转折点,发病趋势先快速上升随后下降;死亡率具有1个转折点,趋势是先下降再上升。总体上看,宫颈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55~<60岁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死亡风险从年龄上看不断上升,时期效应随着时期的推进而增大,队列效应则不断减弱。通过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  结论  2003—2018年间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受年龄影响较大而受时期和队列的影响较小,未来五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加强女性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工作,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天津市宫颈癌流行特征,与香港同期数据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天津市宫颈癌发病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肿瘤随访登记系统,香港相关资料来源于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关爱基金网站和相关文献。使用Access 2007、Excel 2007和SAS 9.3软件分析宫颈癌粗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5.0,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Joinpoint模型分析发病变化趋势;使用SPSS 17.0软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年龄分布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分析吸烟情况的城乡差异。结果 2010-2014年天津市宫颈癌发病率为11.85/10万,城市发病率为13.04/10万,农村发病率为11.25/10万。2010-2014年天津市宫颈癌的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年均上升6.68%,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别发病率从25岁开始上升,至45~55岁达到高峰(全市为27.82/10万,城市为32.22/10万,农村为24.09/10万)。天津市宫颈癌发病率与香港发病水平接近,但2013年后,香港的发病水平出现下降拐点,而天津的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宫颈癌患者的吸烟比例为6.61%。天津在宫颈癌筛查和健康教育方面与香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结论天津市应该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健康宣教和科普宣传,以提高目标人群宫颈癌筛查和疫苗注射的覆盖率为重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趋势,为农村妇女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地区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对TCT结果异常的对象行阴道镜和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对象接受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共筛查15916名农村妇女,筛查人群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为48.31%,以细菌性阴道炎为主;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分别为0.84%和18.85/10万,主要发病年龄分别是35~39岁和35~49岁;Ⅰ~Ⅲ期癌前病变高危HPV亚型的检出率分别为59.65%、75.00%和85.71%,宫颈癌高危HPV亚型的检出率为100.00%。结论:农村妇女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大力宣传健康保健知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舟山市居民宫颈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11—2015年舟山市居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进行分析,人口标化率以1982年全国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宫颈癌年均发病率为15.40/10万,中标率为7.80/10万,世标率为9.59/10万;宫颈癌死亡率为4.60/10万,中标率为2.17/10万,世标率为2.73/10万。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发病率以50岁~组为最高;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以80岁~组为最高。宫颈癌平均减寿率为0.56‰,平均减寿年数为12.10年。结论舟山市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大健康干预和筛查力度,以减少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6.
太钢女职工宫颈癌25年普查普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5年来太钢女职工宫颈癌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1978~2003年太钢102 203人次的女职工宫颈癌普查资料和1989~2003年太原市3所省级医院病历资料, 通过年龄标化进行太钢女职工宫颈癌的发病率、患病率、临床分型、病理分型的分析, 以及宫颈癌发病与普查工作、宫颈糜烂的关系。结果: 1978年与2003年相比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91 23%(P<0 .01); 患病率下降了87. 41% (P<0. 01);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宫颈癌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 原位癌增多, 且宫颈糜烂组的发病率与非糜烂组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5年来太钢女职工宫颈癌发病率、患病率明显下降, 如此认为加强宫颈癌普查是“三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64-2365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颈癌5403例.诊断结果大于或等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为阳性病例,并按15岁的间隔进行年龄分组比较.[结果]阳性病例532例,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为:≤25岁年龄组93例,发病率9.1%;26~40岁年龄组325例,发病率11.9%;41~55岁年龄组104例,发病率7.0%;≥56岁年龄组10例,发病率6.0%.26~40岁年龄组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6~40岁是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段,建议该年龄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应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宫颈癌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发病登记监测系统2007-2013年宫颈癌发病资料结合人口学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进行分类,计算宫颈癌发病率和年龄别发病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天津市宫颈癌新发病例336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8.11岁,平均发病率为9.85/10万,标化发病率为6.65/10万。城市地区人群整体发病构成高于农村地区,但发病构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21.92,P=0.001),而农村地区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χ2=12.70,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地区人群发病率总体保持平稳,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值为2.7%(95%CI:-9.1%~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4,P=0.597);农村地区人群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APC值为13.4%(95%CI:3.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9,P=0.016)。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出现双峰,分别为40~44岁及75~79岁。结论 2007-2013年天津市宫颈癌发病率总体仍保持平稳,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中农村地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州市2013—2017年宫颈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为湖州市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率、潜在减寿年等指标,采用趋势检验、χ~2检验对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宫颈癌年均发病率为19.35/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7.21/10万,发病顺位为第5位;年均死亡率为3.6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3.08/10万,死亡顺位为第10位。5年间,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4.39,P<0.0001)。2013—2017年宫颈癌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潜在减寿率分别为2 315人年、14.38年和0.38‰。【结论】湖州市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发病高峰后移。因此,在倡导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政策下,还应加大对老年人群宫颈癌防治的宣传力度,重视癌症筛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0-2011年城区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广州市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发病和人口资料分别由广州市肿瘤登记处和广州市统计局提供.分别计算分年别粗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利用Joint 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检测宫颈癌发病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11年,广州市城区居民宫颈癌发病2 300例,年平均发病世标率为7.77/10万,12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为5.86%(95% CI:1.20%~10.7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5 ~59岁组,高峰为45 ~49岁组.结论 近年来广州市城区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人群,应尽早在全市重点人群开展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2009~201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情况,以便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方法利用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9年监测的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宫颈癌的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截缩率、累积发病(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描述其时间和年龄分布。结果甘井子区2009~2019年宫颈癌发病1 325例,粗发病率为33.08/10万,中标率为26.88/10万,世标率为20.28/10万,0~74岁累积率为2.09%,35~64岁截缩率为53.49/10万;粗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粗发病率APC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标率和世标率APC分别为1.89%和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死亡227例,粗死亡率为5.67/10万,中标率为4.25/10万,世标率为3.16/10万,0~74岁累积率为0.32%,35~64岁截缩率为7.79/10万;宫颈癌的粗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45%、2.81%和3.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井子区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岁前无新发病例,自20~24岁组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迅速上升,50~54岁组达到最高峰,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甘井子区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而甘井子区女性30岁前宫颈癌的死亡率很低,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55~59岁组达到第一高峰,60~64岁组开始逐渐下降,70~74岁组开始又逐渐上升,75~79岁组达到第二高峰。结论大连市甘井子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全球主要国家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关于筛查年龄范围的要求和依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我国确定宫颈癌筛查年龄范围及相应筛查方法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发现,我国在2005年至2016年这11年间,宫颈癌发病的起始年龄一直维持在25~30岁,发病高峰年龄从2006年的45岁上升到2016年的50岁左右。根据2020年的数据,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龄分布与国际上中高收入国家及亚洲国家相似。针对宫颈癌发病的年龄特点,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筛查指南普遍推荐女性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在25~30岁之间。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中也建议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为30岁。然而,自2009年起,我国实施的"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起始年龄为35岁。近年来,国内妇科临床专家共识和宫颈癌筛查卫生经济评价研究均建议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将筛查起始年龄调整至25岁或30岁。鉴于此,本文建议我国政府可综合各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筛查覆盖率、财政能力、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疫苗接种率以及筛查能力等因素进行系统科学评估,适当考虑将国家免费宫颈癌筛...  相似文献   

13.
《家庭健康》2012,(9):60-60
宫颈癌是我国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人数约50万,死亡25万,现有宫颈癌患者大约144万。我国内地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人数约13.15万。死亡约3万;宫颈癌发病率居全世界第二位,目前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由59.41岁下降至45127岁。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从感染HPV发展到宫颈癌.平均6~8年。长的可达10年。这就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足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襄阳市城市妇女宫颈疾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0年1至12月在襄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城市妇女的筛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筛查8 170人,发病率为47.33%.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有所降低(χ2=682.927,P<0.001);②筛查出宫颈癌前病变34例,宫颈癌4例,患病率为48.96/10万.结论 ①宫颈疾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②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容易患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③扩大宫颈癌常规筛查范围,筛查的起始年龄应从妇女开始有性生活到65岁,且至少每两年1次;④在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尤其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促进全社会妇女增强自我保健及疾病防范意识,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王存花  戴永兰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320-320,294,309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居第二位。全球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榜首。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约占全球总数的1/3。随着宫颈癌普查工作的普及,最近20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有所下降,早期宫颈癌比例上升,发病趋于年轻化,生育年龄的妇女宫颈癌患者逐渐增多,但在一些地处偏远、医疗服务水平较差的地区,宫颈癌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高,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并且发现时已多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当今女性最常见的4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生命和健康。其中,乳腺癌发病率最高且一直呈上升趋势,35~59岁为高发年龄,发病多在绝经前后,由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以及综合治疗的有效开展,近年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2〕;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年龄跨度比较大,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多与不洁性行为有关,90%宫颈癌患者伴高危型HPV病毒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辽宁省沈阳市宫颈癌分布特征、发病现况及变化规律,为沈阳市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2009年沈阳市城区内所有宫颈癌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等相关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沈阳市女性宫颈趋势癌发病总人数1 291例,发病率为14.74/10万,标化发病率为8.00/10万,宫颈癌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有升高趋势,但经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 ~ 54岁发病人数最多,占75.52%,<35岁发病人数占6.96%,2005-2006年宫颈癌发病高峰为50~54岁,2007-2009年发病高峰为45 ~ 49岁;宫颈癌发病春季最多,冬季最少,经x2检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内5区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患者中,已婚妇女为绝大多数,占94.50%;鳞状细胞癌发病比例高于腺癌.结论 沈阳市宫颈癌发病率较高,宫颈癌在沈阳女性肿瘤发病顺位占第5位,发病高峰前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女性两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2014—2018年收集的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中标发病(死亡)率、年龄别率,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4—2018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3.95/10万、15.95/10万,中标发病率分别为16.80/10万、11.22/10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43/10万、5.51/10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4.19/10万、3.54/10万。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宫颈癌城乡差别不大。5年期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水平相对稳定,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P均>0.05),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5.38%和3.83%(P均<0.05)。结论 四川省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水平相对稳定,而宫颈癌呈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宫颈癌城乡差别不大,中老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安徽省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登记上报资料,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计算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2010-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宫颈癌的发病率由2010年的6.13/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2.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9,P<0.01)。2010-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趋势,以每年21.19%的速度递增。上升趋势明显(APC=21.19%,95%CI=2.8~42.8)。死亡率由2010年1.49/10万上升到2015年2.90/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9,P=0.112),2012-2017年间,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14.71%,95%CI=-8.2~43.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65岁。30岁及以下组宫颈癌发病率由2010-2012年的0.85/10万上升到2013-2015年的2.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35~65岁的女性。10年间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重点应加强早期筛查、加强对宫颈癌防治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发病率仅次于结肠癌和乳腺癌,居第3位〔1〕。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显著下降,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及部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上升,宫颈癌发病率仍有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2〕。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宫颈癌的发生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