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颅咽管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 自1993年11月至2000年12月,使用伽玛刀治疗实体颅咽管瘤86例。其中50例行立体定向穿刺囊性部分,44例进行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病灶体积0.7~26.9cm~3,平均5.37cm~3。中心剂量19.6~30Gy,平均24.6Gy。边缘剂量9.8~14Gy,平均12.4Gy。视神经和视束受照剂量小于10Gy。采用45%~55%等剂量曲线。结果 79例获随访,随访10~88个月,平均随访47个月。实体肿瘤部分控制率为88.6%(70/79),囊性部分控制有效率79.3%(50/63)。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颅咽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伽玛刀治疗实质性颅咽管瘤,安全且有效,是手术切除后肿瘤残留复发和颅咽管瘤囊腔内同位素内放疗后等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伽玛刀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囊性、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囊内放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囊性部分行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置入Ommaya,吸除囊液、注入胶体磷酸铬,对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实质部分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后6~84个月随访90例病人,CT及MRI扫描显示42例瘤腔持续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18例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0例肿瘤无明显改变;复发10例,其中再手术6例;死亡7例。结论CT、MRI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颅咽管瘤的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老年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头痛9例,视力、视野缺损14例,多饮、多尿15例。其中以囊性肿瘤为主12例,先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再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较大、不愿手术5例,先行局部普通外照射后再补充伽玛刀治疗;以实性肿瘤为主3例,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有一定距离,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结果伽玛刀治疗后均随访,时间6个月~5年。9例头痛病人中,治疗后消失7例,2例改善。14例视力、视野缺损病人治疗后均改善。15例多饮、多尿病人中治疗后消失8例,改善5例,加重2例。无并发症。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完全消失4例,缩小14例,增大2例,有效控制率为90%。结论对于老年颅咽管瘤采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后、放疗后辅助或单纯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的治疗仍以经蝶窦手术切除为首选。近年来以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核素间质内放疗相结合成为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实体性、直径<3.0cm的颅咽管瘤单独用伽玛刀照射;囊实混合性者以伽玛刀治疗实体部分,囊性部分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抽出囊液,注入32P行间质内放疗,均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本文就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1993年11月~1997年8月本院治疗的42例颅咽管瘤进行回顾性研究.42例均为囊性-实质性肿瘤,平均直径为32mm,平均体积为12688mm~3,采用伽玛刀治疗肿瘤的实质部分,平均中心剂量26Gy,周边剂量为13Gy,囊性部分行~32P内放射治疗,平均~32P量为 0.944mci.对早期治疗的16例病人进行随访,平均时间为31个月.术后短期观察无放射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88%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症状改善61%,症状不变为37%,但视力和视野恢复不明显,另外1例于注射~32P胶体3个月后出现动眼神经损害.伽玛刀结合~32P治疗颅咽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个体化治疗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方法 2011~2013年收治颅咽管瘤83例,首次发病者行手术切除,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或伽玛刀治疗;囊性为主复发者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合并实体病变者结合伽玛刀治疗;病变体积小,未侵及下丘脑以及第三脑室的实体复发者采取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残余、复发实体病灶无法实施手术切除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 开颅手术切除46例;采取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32例,其中11例同时接受伽玛刀治疗;单独接受伽玛刀治疗5例。所有患者随访11~40个月,治疗有效75例,稳定4例,进展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8%。结论 颅咽管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个体化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32P内放射治疗老年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32P内放射治疗对老年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老年颅咽管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性核素囊内置入内放射治疗。26例中,12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术,14例行有框架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术,其中10例结合伽玛刀治疗肿瘤实体部分。结果立体定向穿刺抽出囊液1.5~27ml(平均11.3ml)。11例患者术后当日即出现视力及视野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共有22例获得12个月至6年(平均55个月)的随访。4例死亡。18例中,肿瘤有效控制率为83.3%。10例结合伽玛刀治疗者,9例得到随访,对实体部分的有效控制率为88.9%。结论老年颅咽管瘤患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治疗或手术后残留、复发的,可采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对有实性部分者,联合伽玛刀治疗,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胶体磷酸铬(Cr32PO4)囊腔内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囊性颅咽管瘤行32P囊腔内放疗,根据个体化剂量设计分别置入1.5~5.0mCi不等32P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9例病人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30个月,8例视力、视野明显改善;1例右眼视力改善,左眼术前失明,术后无变化;5例囊腔缩小>50%,2例缩小<50%,2例囊腔复发再次穿刺抽液;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32P囊腔内放疗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3例复发囊性颅咽管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穿刺、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治疗。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在手术抽出囊液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囊腔消失、肿瘤无复发8例;肿瘤明显缩小、囊腔不足5ml者4例;1例多囊性肿瘤控制不理想,囊腔反复增大,多次门诊穿刺抽液,仅能控制症状。肿瘤总的有效控制率为92.3%。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囊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内放疗的长期治疗结果。方法对743例立体定向32 P内放疗的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进行长期疗效回顾性分析,术后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10~20年(平均12.2年)。结果 743例颅咽管瘤治疗情况。CT/MR影像复查肿瘤体积变化:肿瘤消失416例(56.0%),明显缩小(>50%)221例(29.7%),无变化65例(8.7%),肿瘤复发41例(5.5%);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善620例(83.4%),无变化73例(9.8%),恶化42例(5.7%),死亡9例(1.2%)。结论临床所见颅咽管瘤多数呈囊实性或囊性,可经此疗法治愈。立体定向内放疗不仅创伤较小,对囊性颅咽管瘤长期疗效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加内放疗结合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后复发性囊实性颅咽管瘤的治疗经验。对16例肿瘤实体部分靠近视神经、视交又及视束者,先行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加核素内放疗,再行γ-刀治疗;对10例肿瘤囊性部分靠近视神经、视交又及视束者,先行γ-刀治疗,再行穿刺抽吸加核素内放疗。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24.5个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0例,改善13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消失4例,缩小17例,无变化3例。增大2例;有效控制率为92.3%。结论对复发性囊实性颅咽管瘤联合应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32P内放疗及γ-刀等治疗手段,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及病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伽玛刀治疗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以5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中心剂量30~60Gy,并确保视神经视交叉接受剂量<9Gy。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肿瘤缩小216例(83.08%),无变化25例(9.62%),增大19例(7.31%),肿瘤控制率92.70%。结论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及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γ-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刀治疗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3~70岁.对实体肿瘤为主者,先行囊内穿刺核素内放疗,再行γ-刀照射治疗共21例;对囊性肿瘤为主者,则先行实体部分肿瘤γ-刀治疗,再行囊性部分的核素内放疗,共61例.结果 70例患者接受12~54个月(平均33.4个月)的随访,对实体肿瘤为主、囊性肿瘤为主以及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4.1%、 92.5%和92.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残留,复发以及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囊实性混合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压迫视神经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LeksellB型伽玛刀对119例有视神经压迫的垂体腺瘤进行治疗,以40%~80%等剂量曲线包裹肿瘤,中心剂量30~80Gy,平均45.3Gy;边缘剂量15-35Gy.平均29.5Gy;视通路的接受剂量低于10Gy。100例获得随访。结果偏盲和视力改善率为80、0%,激素分泌控制率为82.5%,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8.0%。结论伽玛刀可作为有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备选治疗,在对视神经减压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激素分泌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复发颅咽管瘤的综合治疗(附73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困难的颅咽管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73例复发颅咽管瘤联合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囊腔穿刺,置入Ommaya囊、抽吸囊液^32监P内放疗,γ-刀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除1例巨大单囊性肿瘤术中穿刺时出血,围术期死亡外(1.4%),其余72例患者在手术中抽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多数患者术中即诉说临床症状有好转。术后可随访到67例,随访期6个月~5年,平均3.4年。囊性肿瘤37例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21例,改善13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完全消失11例,缩小22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1.9%;囊实混合性肿瘤30例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18例,改善9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完全消失4例,缩小23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0.0%。复发6例(8.2%)。结论对于复发而不宜继续开颅手术切除的囊性或囊实混合型颅咽管瘤,联合应用立体定向囊腔穿刺、放置Ommaya囊、抽吸囊液,^32P内放疗,γ-刀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治疗手段,对病人损伤小,并发症少,存活质量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低,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尤以单囊肿瘤和小实体大囊型肿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累及眶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累及眶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 共治疗累及眶内的肿瘤患者35例,随访25例(脑膜瘤1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转移癌1例,血管纤维瘤1例),采取1.5T PHILIPS或3.0T GE磁共振2 mm薄层扫描定位,Kula或GammaPlan剂量计划系统.肿瘤平均体积2.91 cm3(0.17~19.50 cm3),平均周边剂量12.4 Gy(8~15 Gy),中心剂量26.7 Gy(16~32 Gy).结果 本组随访期为1-62个月,平均30.4个月,23例控制满意,总体控制率为92%;6例(24%)症状减轻,13例(52%)症状无改变,5例(20%)出现了一过性的新发或原有症状加重;2例肿瘤增大,其中1例因突眼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累及眶内的较小病变、或经手术治疗后残留、复发等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例,伽玛刀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在治疗颅底脑膜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6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平均边缘剂量13.5Gy(10~16Gy),中心剂量32 Gy(20~45Gy) 治疗顿底啮膜瘤49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7例病人保持或改善了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状态,4例加重;37例病人的影像学随访,14例肿瘤体积无变化,20例缩小,3例增大,肿瘤生长控制率达92%(34/37)。结论:早期随访结果提示γ-刀是治疗颅底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