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岩斜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1995~2000年,我们对66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进行了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0.32~29.4cm3,平均(5.87±5.10)cm3。周边剂量为7~14.4Gy,平均(12.4±1.6)Gy;中心剂量16~65Gy,平均(27.9±5.9)Gy。结果60例随访25~94个月,平均(57.8±22.3)个月:肿瘤体积缩小23例(38.3%),不变35例(58.3%),增大2例(3.3%);神经系统症状好转37例(61.7%),稳定20例(33.3%),加重3例(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很好地控制肿瘤,副作用轻微,可作为神经外科较大肿瘤的辅助性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不适合手术的病人的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干海棉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应用伽玛刀治疗指标.方法对3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直径为0.8~1.8cm(平均1.28cm),病变中心剂量为22~45Gy(平均32.45Gy),周边剂量为9~14Gy(平均12.67Gy),进行治疗.结果随访5月-6年,经MRI复查19例,1例基本消失,10例病灶明显缩小,5例病灶大小不变无增大.1例术后半年局部出血,症状加重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例出现迟发性脑水肿,其余病例未见有症状加重.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干绵状血管瘤,对控制肿瘤生长,降低出血率,缓解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0.7-4.0cm,平均为2.08cm;用伽玛刀进行治疗,选定边缘剂量5~40Gy,平均15.93Gy,中心剂量8.33~80Gy,平均31.18Gy,边缘等剂量线40~60%,等中心数目3~13个,平均7.6个.结果随访期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临床好转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消失2例,缩小17例,无变化9例,增大4例,有效率87.50.治疗后早期反应少见,中期反应多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可持续6个月~12个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眶部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弥补手术治疗不完全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伽玛刀(γ-刀)治疗眼眶及眶颅沟通脑膜瘤的中长期疗效及差异.方法 54例眼眶内及眶颅沟通脑膜瘤患者接受γ-刀治疗,其中眼眶内脑膜瘤32例,眶颅沟通脑膜瘤22例,肿瘤中位容积8.29cm3(0.22~32.6cm3),肿瘤边缘平均剂量4.2 Gy(10.0~17.0 Gy),40%~55%等剂量线.结果 随访5~187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6例,维持不变31例,下降12例,失明5例;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3例,缩小26例,无变化17例,增大8例,肿瘤总体控制率达85.2%,其中眶内脑膜瘤控制率90.6%,眶颅沟通脑膜瘤控制率77.3%.伽玛刀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眼部疼痛、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结论 伽玛刀治疗眼眶及眶颅沟通脑膜瘤具有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可保留多数患者视力,并发症少等优点;眼眶内脑膜瘤在肿瘤控制及视力预后均好于眶颅沟通脑膜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影像及临床表现两方面评估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应用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52例,发病年龄18~77岁,平均47.1岁。20例(38.5%)为开颅手术后复发或残留,32例(61.5%)根据典型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面部麻木29例(55.8%),咀嚼无力11例(21.2%),继发三叉神经痛10例(19.2%),复视4例(7.7%)。52例中以实质性为主44例(84.6%),囊实混合性8例(15.4%)。其中2例囊实混合型肿瘤先行立体定向肿瘤囊液抽吸内放疗术,然后重新行核磁定位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平均7.2cm3(0.5~38.2cm3)。肿瘤周边剂量11~17Gy,平均13.9Gy;等剂量曲线平均为47.9%。结果随访的最短时间为12个月,最长时间为156个月,平均61个月。从临床症状上看,35例(67.3%)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4例(26.9%)同治疗前,2例(3.8%)加重。肿瘤变化:本组随访影像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的8例(15.4%),肿瘤体积萎缩的32例(61.5%),体积较伽玛刀前无明显改变的9例(17.3%),体积增大的3例(5.8%),肿瘤总控制率94.2%(49/52)。结论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1例,其中术后残留(病理证实)5例,影像学诊断6例;肿瘤直径2.5~4.0cm。周边剂量9~16Gy,平均13Gy;中心剂量20.0~35.5Gy,平均28.3Gy;等剂量曲线40%~50%,平均46%。结果10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19~96个月,平均53.7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表现。1年后,病人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MRI显示病灶几乎消失2例,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用于肿瘤较小、大型肿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等剂量曲线范围平均50%,周边剂量平均18 Gy,肿瘤中心剂量平均36.5 Gy. 结果 9例患儿随访时间12~48个月,6例患儿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儿无变化并再次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儿肿瘤进行性增大,其中1例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第二次行开颅手术治疗. 结论 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癌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方法伽玛刀治疗42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151个病灶).年龄34-76岁,男29例,女13例.脑转移瘤的诊断依据典型的脑部CT或MRI影像表现及肺癌的诊断证据.应用Gamma plan3.01-5.12软件系统进行剂量计划,23004B型Gamma Knife治疗.肿瘤边缘剂量8~25Gy,平均21Gy,边缘等剂量线40~95%,肿瘤平均治疗容积4.75cm3.结果随访3~26个月,平均10.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3~2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0.27个月.1年的生存率35.7%,2年的生存率7.1%.肿瘤控制率为98.7%,在术后6~20个月有5个肿瘤先后复发.40例病人术前的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加重.有2例病人出现伽玛刀治疗后的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颅底大病灶的效果。方法伽玛刀治疗颅底大病灶36例,随访30例,肿瘤周边剂量11~15Gy(13.7Gy),肿瘤直径为35~52mm(41mm)。结果随访1~9年,肿瘤的生长控制率为83.4%,临床表现改善率为43.4%(13/30),无变化40%(12/30),加重16%(5/30),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13%(4/30),因症状加重接受手术者5例。结论对身体状态难以耐受或拒绝手术的颅底大病灶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颅高压表现,伽玛刀可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颈静脉球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伽玛刀治疗的24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体积3.8~19.8 cm3,平均8.26 cm3。照射剂量:肿瘤周边剂量12~16 Gy,平均14.7 Gy;覆盖肿瘤的等剂量曲线为45%~50%,平均48.7%。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24~252个月,平均96个月。伽玛刀后5、10年的实际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0.9%。影像随访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2例(8.3%),肿瘤体积缩小13例(54.2%),肿瘤稳定8例(33.3%),体积增大1例(4.2%);肿瘤总控制率为95.8%(23/24)。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7例(29.2%),无变化15例(54.2%),加重2例(8.3%)。结论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安全有效,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 cm3,平均(5.4±1.9)cm3;肿瘤边缘剂量10~40 Gy.结果 随访18 - 114个月,平均(35.7±16.2)个月,肿瘤缩小129例(57.8%),无变化80例(35.9%),14例(6.3%)肿瘤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3.7%;142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得到保留,其中视力提升79例,减退19例;21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 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可取得良好肿瘤控制率,多数患者可保留视力,并发症少,可成为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 CSH)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血管瘤20例,肿瘤最大径为23.0~67.0 mm,平均42.0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4 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16例肿瘤照射3次,周边剂量分别为13 Gy/1次;17.8~19.0 Gy/2次;18.4 ~21.0 Gy/3次.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5例巨大肿瘤射波刀治疗后有轻微的症状加重,需要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4例视力受影响者治疗后6个月改善,1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者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4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4例缩小30%左右,1例未缩小,2例未复查MRI,但是症状改善.结论 射波刀治疗CSH的不良反应轻,初步疗效满意.对大型或巨大CSH,射波刀分次照射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使用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42例,肿瘤边缘剂量10-15Gy,平均14.1Gy,中心剂量24-37.5Gy,平均30.2Gy。随访4个月-3年。结果 肿瘤消失19例,明显缩小13例,缩小7例,肿瘤不变3例,均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有明显梗阻性脑积水,可先行脑脊液分流术再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GKS)单侧听神经鞘瘤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4年12月至2000年12月于天坛医院接受治疗超过10年的单侧听神经鞘瘤患者197例,随访到157例(随访率80.0%),平均年龄51.4(10~77)岁.首选GKS治疗者125例(79.6%),显微外科手术后再行GKS治疗者32例(20.4%).平均周边剂量12.7Gy(8.0~14.4 Gy),平均中心剂量28.8 Gy(20~40 Gy),治疗等中心点平均为4个(1~9个),平均体积5.1 cm3.平均随访时间6.3年(1- 15年),其中60例患者随访时间≥10年.结果 平均随访期6.3年,157例患者中93例肿瘤体积明显皱缩(59.2%),48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30.6%),16例出现肿瘤发展伴临床症状加重(10.2%).肿瘤控制率89.8%,其中7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因其他病因死亡,伽玛刀控制肿瘤终生.肿瘤累积控制率3年为94%,5年为92%,10年为87%.听力累积保留率3年为94%,5年为85%,10年为64%.一过性面神经功能障碍16.6%,一过性三叉神经功能障碍17.8%,轻度面瘫1.3%,面部麻木2.5%.永久性明显的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0%.结论 周边处方剂量12~14 Gy确实能长期控制中小体积听神经鞘瘤的肿瘤生长并保持良好的生存质量,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听力保留率有逐步下降趋势,对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功能有明显保留作用.因肿瘤的远期复发,长期随访不能终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和设计治疗计划技巧.方法 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29例听神经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3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cm3 (0.3~36.0 cm3).设计治疗计划时,将射线束控制在150~ 200条之间,使治疗计划有良好的适形性,同时提高肿瘤内高剂量区范围.2例巨大肿瘤照射4次,3例小肿瘤照射2次,其余24例照射3次.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 1例巨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0个月死亡,其余28例肿瘤中,6例缩小50%以上,15例缩小20%,7例肿瘤无变化.13例保持原有有效听力,1例听力明显下降,1例听力从无效改善为有效,其余患者为无效听力.无面瘫,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脑干水肿,治疗后水肿消失.结论 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为高龄、不适合手术、部分肿瘤较大的听神经瘤患者提供又一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11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耐受情况,小病灶(直径﹤3.0cm)直接选择伽玛刀一次性治疗,周边剂量12~18Gy,45%~7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对于较大肿瘤病灶(直径≥3cm但≤4cm)选择伽玛刀二次剂量分割治疗,两次治疗间隔6~8小时,周边剂量7~9Gy,40%~5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结果随访116例患者,随访期6~45个月,肿瘤控制率95%,中位生存期14.8个月,1年生存率63%,2年生存率25%。KPS评分在1个月内达到90分以上者占92%。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位置、治疗剂量及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的16例应用ELEKTA Leksell γ刀治疗CSHAs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术后残留,2例仅术中活检,8例根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后期随访诊断.肿瘤最大径为15.0~ 55.0 mm,平均34.6 mm,治疗周边剂量为8.0~15.0 Gy,平均12.1 Gy,等剂量曲线40%~60%,中心剂量16.0~32.5 Gy,平均24.3 Gy,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γ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永久性脑神经受损症状,其中2例在术后3-6个月左右出现短暂的轻度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影像学结果:4例肿瘤几乎消失,10例明显缩小,2例变化不明显,无增大病例,其中1例于6个月后再次γ刀治疗(剂量分割),2例于术后2年因缩小不明显再次γ刀治疗,后期随访均明显缩小.结论 Leksellγ刀治疗CSHAs安全可靠,疗效满意.γ刀是治疗术后残留、中小型(最大径≤40 mm)及不能耐受手术CSHA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非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评估伽玛刀治疗复发性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本中心自2000年至2002年伽玛刀治疗的5例术后复发的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共7个瘤灶,平均体积3.2cm3,平均周边剂量12Gy,平均中心剂量27.5Gy。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从影像看,1个瘤灶消失,4个明显缩小,2个继续增大,肿瘤控制率71%。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能起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作用,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治疗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伽玛刀治疗手术后的颅底脊索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术后残存脊索瘤的伽玛刀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1996年6月至2004年底伽玛刀治疗的31例手术残存脊索瘤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8-70岁,平均40.2岁。伽玛刀治疗的肿瘤体积0.47-27.6cm3,平均(11.4±7.4)cm3;射点数3 -12个,平均(6.5±2.4)个;肿瘤边缘剂量10-16Gy,平均(12.7±1.2)Gy;最大剂量20.8-40Gy,平均(29.2±4.0)Gy。结果本组28例得到治疗后6-102个月(平均30.2个月)的临床随访;和6-78 个月,平均28个月的影像随诊。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为90.9%和 75.8%。而影像学随诊中3年和5年的肿瘤实际控制率为64.2%和21.4%。伽玛刀治疗后1年左右多数肿瘤体积缩小;临床症状也相应缓解。随着时间延长,肿瘤复发比例增高。本组肿瘤增大的9 例中,7例为伽玛刀靶区外生长;再次伽玛刀治疗4例,再手术4例,继续临床观察1例。本组共2例死亡。尚未发现伽玛刀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开颅手术残存的脊索瘤,伽玛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治疗要及时,并要充分认知肿瘤的习性和对伽玛刀治疗的反应,有益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使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实体性肿瘤5例,囊性肿瘤9例,囊实混合性肿瘤11例;肿瘤体积0.22~16.2 cm3。行剂量分割治疗5例,边缘剂量6~8 Gy,50%等剂量曲线;行单次治疗20例,边缘剂量10~15 Gy,35%~50%等剂量曲线。视神经、视束受照剂量控制在10 Gy以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5~139个月,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MRI检查显示:肿瘤消失5例,缩小13例,无变化3例,治疗后囊液反复出现4例,经Ommaya囊抽液治疗后好转。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小的实性肿瘤,可置管抽液的囊性肿瘤及术后残余肿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