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常规分离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4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MDR-1.03软件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8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73.56%),神经外科检出率最高(30.38%)。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5.26%),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好(68.06%~90.07%),对其余药物敏感性小于60%;其中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41.39%和3.3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率增长趋势稳定,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检测,资料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1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创面分泌物和脓液标本中;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的分别是环丙沙星(85.4%)、美洛培南(85.2%)、亚胺培南(83.2%)、头孢他啶(80.6%)、阿米卡星(8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呼吸系统及创面分泌物重要感染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缓慢上升;对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及阿米卡星仍维持较高的敏感性。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较好的联合用药组合。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控,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内感染,防止其流行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39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各临床科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使用Whonet5.6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标本主要为痰标本(80.58%);在临床科室中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30.94%),其次为ICU(21.58%)和神经外科(14.3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3.09%,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8.63%;其中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1.08%、47.48%、33.09%、33.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且呈现多重耐药性,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感染患儿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115株,对其分布情况以及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率最高的是呼吸道感染(30.4%)和创伤并发感染(24.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64.4%)和伤口创面标本为主(25.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代头孢、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16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临床送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监测,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大于4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约为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NEW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严格按照美国CLSI的标准进行判读,并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增高的趋势,其中氨曲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CU病房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0.01).结论 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Ⅰ类整合子变化.方法 对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3个时间阶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 研究其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3个时间段分离的菌株中分别随机选取100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3个时间段分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为366、437和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明显(P<0.05),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为显著.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检出率逐年增加,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性明显高于阴性菌(P<0.01).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Ⅰ类整合子和多重耐药检测比例增加明显.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和耐药菌监控,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外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35株,其中痰标本和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菌株构成比居前2位,分别占57.04%和23.70%。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和骨科。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神经外科患者标本分离的菌株耐药率更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针对菌株环境分布加强消毒措施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资料跟踪调查和药敏试验方法,对医院2008年度住院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 1年内共监测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373例,其中72例次为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19.3%。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结论临床感染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突出,应加强监测力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74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应用WHONET 5.6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 40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74株,检出率为19.7%。主要分离自痰液362株(占76.4%),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7.6%;ICU及呼吸科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1.5%和18.3%;铜绿假单胞菌在历年的分离率均为第2位,其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药物3年间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应用广、住院周期长的临床科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年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并没有明显下降,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2013-2014年的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58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药敏试验的12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和伤口感染,尤其在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895株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32 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用K-B 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7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89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以痰液最多占81.5%,主要分布在综合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铜绿假单胞菌对17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日趋严峻,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细菌感染与耐药的关键因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标本中的分离率及科室分布特征,并调查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法,并对208株铜绿假单胞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回顾性分析及汇总.结果 在分离的20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分离率最高,其次是脓液及尿液,临床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及综合治疗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4.4%),其次是亚胺培南(16.8%),左氧氟沙星(37.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泛,是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感染及药敏检测.  相似文献   

14.
茅庆云  赵波  李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95-1795,1810
目的为了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标本中细菌检出最高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0.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是为11.5%、14.1%、17.9%、22.4%、23.7%,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9.1%、40.4%、4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加强动态监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岳鹏程  李为民 《华西医学》2006,21(3):482-48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11株,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MIC法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分析其感染分布、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结果:共检出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胆汁、伤口等。耐药率:头孢吡肟(1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6%)、阿米卡星(11.6%)、头孢哌酮-舒巴坦(16.1%)、环丙沙星(23.8%)、哌拉西林(24.8%)、庆大霉素(29.3%)、妥布霉素(30.1%)头孢他啶(30.9%)、氨曲南(33.4%)、亚胺培南(34.4%),其余抗生素耐药率更高。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7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全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3 98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07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12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3 988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 94.3% 自住院患者中分离,76.2%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8.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0%.上海华山医院的临床分离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北京医院除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外,对其他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9%,上海儿科医院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甘肃省人民医院除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外,对其他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3.2%.结论 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医院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2年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的细菌,运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 554株,占分离病原菌总数的17.2%,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79.4%)。6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1.2%、36.3%、38.2%和32.9%,而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3.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相对较高,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5 08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的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14所医院共收集5 08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2%分离自住院患者;69.9%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平均为15.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一医院的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8%,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4所医院中最高者;北京一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左右,甘肃省一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耐药率均低于20%;上海一儿童医院的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从ICU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门诊、内科、外科和整体分离菌的耐药率(P=0.001)。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7%。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本次有轻微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居前一、二。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只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除阿米卡星耐药率是28.4%外,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虽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显著,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医院感染菌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秋菊  秦进  袁飞 《疾病监测》2014,29(6):454-457
目的了解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近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的2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583株来自呼吸道,占73.22%;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分别占27.80%和20.5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7.30%和62.1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8.59%。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2.10%,其中292株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为13.51%,119株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重点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