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 T2DM 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 BMI、FBG 及2 h PBG、HbA1c 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 BMI 和 FBG 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 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 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及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中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利拉鲁肽治疗下和对照组在胰岛素治疗下,通过增加利拉鲁肽的使用量及胰岛素的使用量使两组患者在1个月内血糖控制达标,继续治疗6个月时为观察点1(即治疗6个月时),停试验组利拉鲁肽治疗,若患者血糖仍高,仍继续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持续胰岛素治疗1年后为观察终点(即治疗1.5年时)。对比治疗6个月时、1.5年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差异。观察指标有:HOMA-IR、HOMA-β、FINS、FBG、2h PG、Hb A1C、BMI、TG、LDL-C。结果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1.5年后HOMA-IR水平差值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减轻明显,减轻体重,改善BMI、血糖、血脂,不发生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文摘     
《药品评价》2012,(16):6-6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胰岛素序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 一项多国研究报告,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序贯加用利拉鲁肽和地特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可被多数患者耐受,患者血糖控制佳、体重持续减轻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BMI、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后,BMI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明显降低,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用利拉鲁肽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伤(M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胰岛素组维持原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利拉鲁肽组改为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12、24、36、48周末测定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并记录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7%]、低血糖及痴呆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组和利拉鲁肽组各完成39例和38例。治疗24、36周末,利拉鲁肽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1),48周末HbA_(1c)水平低于胰岛素组(P<0.05),Mo CA量表评分高于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组和利拉鲁肽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7%(30/39)和84%(32/38),痴呆发生率分别为5%(2/39)和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4%(25/39)和24%(9/38),利拉鲁肽组低于胰岛素组(P<0.01)。结论与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MCI患者,可更好地控制HbA_(1c),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并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早餐前皮下注射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PC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9.96±0.87)d短于对照组的(14.17±1.45)d,体质量指数(22.05±1.07)kg/m2小于对照组的(24.37±1.6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6.49±0.75)mmol/L、2 h PBG(8.53±1.28)mmol/L、HbA1c(5.89±0.42)%低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治疗中平均胰岛素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FBG,PBG,HbA1C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迅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筛选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BMI、腰围、HOMA-β及HOMA-IR指数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到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降低患者体重,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脂、血压,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傅海东 《中国药业》2012,21(7):41-4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42例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20例和甘精胰岛素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艾塞那肽组同时给予艾塞那肽5μg,每天2次,餐前1 h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同时给予甘精胰岛素10~18 u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两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两组测定FBG、2 h PG、TG、TC、LDL-C、HDL-C、HbAlc。结果治疗前后HbAlc,FBG和PBG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体质量、TG、TC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耐药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胰岛素30R联合阿卡波糖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使用人胰岛素30R且餐后2 h血糖(PBG)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人胰岛素30R+阿卡波糖组以人胰岛素30R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bid,起始剂量同原方案;阿卡波糖50 mg,tid,餐前即刻吞服。门冬胰岛素30组用门冬胰岛素30餐前15 min皮下注射,bid,起始剂量同原方案。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和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所用的胰岛素剂量相当。与人胰岛素30R+阿卡波糖组相比,门冬胰岛素30组患者PBG下降更明显[(12.4±0.8)vs(11.0±0.6)mmol/L,P<0.01],低血糖发生率更低(40.0%vs16.7%,P<0.05)。结论:对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的PBG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疗效更好,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6,(6):1345-1347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接诊疗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三酰甘油酯(TG)等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HbA1c、TNF-α、IL-6、Hs-CRP、LDL-C、TG等指标均下降,而HDL-C值则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还能改善炎症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长秀霖加阿卡波糖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入选的60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睡前长秀霖加餐时阿卡波糖治疗。记录调整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FBG,2hPG,HbA1c,体质量,BMI,胰岛素剂量,低血糖事件等。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BG,2hPG,HbA1c,胰岛素剂量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长秀霖加阿卡波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并无夜间低血糖事件。结论长秀霖加阿卡波糖治疗门冬胰岛素30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每组40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利拉鲁肽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体质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FBG、2 h PG、Hb A1c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质量方面,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利拉鲁肽治疗组,利拉鲁肽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水平,但利拉鲁肽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肥胖或超重(体质量指数≥24)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5%),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加用利拉鲁肽,B组单纯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及胰岛素用量,并记录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A组体质量及每天胰岛素剂量明显低于B组(t =2.738、2.865,均P<0.01).A组发生低血糖6例次(30%),B组9例次(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6,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可明显减少体质量及每天胰岛素剂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口服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改用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口服药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采用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C肽释放功能。结果 71例患者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糖负荷后1、2、3h后C-P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程度,改善胰岛C肽释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65-867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两组药物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MI,FBG,2 h BG,Hb A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值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减轻体重作用明显,低血糖发生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非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院门诊就诊的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以治疗12周为观察节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三酰甘油(TG)、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FINS、HOMA-IR、WBISI、TC、TG、HDL-C、LDL-C、BMI、WC、HC、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WBISI、BMI、WC、HC、TC、TG、HDL-C、LDL-C、SBP、DBP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例。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治疗经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不但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且可以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水平,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