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腔镜治疗复发性年长儿小儿斜疝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忠  徐为军  朱兵 《西部医学》2009,21(1):99-100
目的采用微型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复发性和年长儿小儿斜疝在临床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病例68例,其中年龄10—12岁45例,23例为复发疝应用微型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方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术,治愈率100%。术后恢复良好,无腹腔感染,无阴囊血肿。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下行癌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复发性和年长儿小儿斜驰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疝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的同时,疝穿刺针穿过脐内侧襞下方,使其覆盖内环口处。结果:65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18min,术后无腹痛、阴囊血肿等并发症。住院1~2天,术后随访3~15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行,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王保国  黄河 《中国医刊》2012,47(8):77-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手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天,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 该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疝,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传成  王亮  苏义林  徐兵  汪芹 《安徽医学》2020,41(9):1074-10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 183例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复发,观察18例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时斜疝的位置及类型,疝环直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再次手术时疝气位置及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此18例患儿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复发,复发率为0.8%。术后复发原因: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疝环直径偏大,疝囊结扎线脱落,术后腹内压过大(如术后哭闹、剧烈运动等)。再手术患儿中1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1例另行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部分疝环偏大患儿,可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及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覆盖腹膜皱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相邻的腹膜皱襞(脐内侧襞或脐正中襞)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治疗.结果:单侧手术时间(6-25)分钟,平均12分钟;双侧手术时间(13-35)分钟,平均20分钟.住院时间(2-4)...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37-1038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术式比较,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8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与同期行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传统手术)的患儿75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试验组患儿并不留有术后瘢痕。试验组患儿的发热率、阴囊肿胀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如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缩窄方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缩窄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5例.结果 26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40 min,平均17 min.无睾丸肿胀、无血肿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 48个月,除2例出现线结反应、1例出现鞘膜积液外,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缩窄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时对内环口进行缩窄,加强了腹股沟管,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可能,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术中同时可以检查、发现和治疗对侧存在的隐匿性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点及疗效. 方法:32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各163例.腹腔镜组术治疗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传统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2组术程顺利,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约为20~40 min平均30 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36例.近期并发症2 例,161 例痊愈,复发1 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1 min.近期并发症13例,158例痊愈,复发11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内侧襞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完成腹腔镜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修补的腹股沟疝患儿153例为A组,同期行腹腔镜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但手术时间略长(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用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符合生理解剖,未增加不适感,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适用于巨大小儿斜疝及大龄斜疝患儿,拓宽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且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29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观察并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疝囊部分、术前是否发生嵌顿、是否采用可吸收结扎线、内环口直径等基本资料,记录复发率,并行单因素分析和非线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96例患儿复发15例,复发率5.07%,术后1年复发5例(33.3%)、术后1个月内复发4例(26.7%)、术后半年复发6例(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内环口直径、是否采用可吸收结扎线因素同术后复发率关系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内环口直径及采用可吸收结扎线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内环口直径及适用可吸收结扎线为斜疝患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此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无创方法 ". 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2例.经脐孔置入150腹腔镜,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上方1cm穿孔作操作孔,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用自制穿刺针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围绕内环口于腹膜外层完成荷包缝合,缝线拉出体外打结. 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50分钟,平均31分钟,术后住院1-4天.戳口网膜组织脱出1例,无出血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其中25例随访1-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能同时发现对侧隐匿疝.  相似文献   

12.
周荣军 《中外医疗》2011,30(35):50-50
目的分析探讨经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并与60例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患儿术后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报告80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5min,平均住院时间3d,其中有2例术后复发,无一例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60例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院时间4d,其中有4例术后复发。2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因其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开刀疝囊高位结扎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小儿外科收治的2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儿均实施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分析总结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状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中途中转开腹手术状况。平均手术时间为(18.3±6.2)min,术后疼痛均可耐受。术后实施3~26个月随访,切口一期愈合,美观度良好,患儿家长满意,未出现远近期并发症,未出现复发患儿。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高位缝合结扎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切口恢复良好,美观度高,且并发症、复发风险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方法高位结扎及缝合腹横筋膜加强内环口。结果60例中有2例复发(3.33%)。结论高位结扎及内环修补术是基层医院降低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良  杨健  张文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57-158
目的探讨在微型腹腔镜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微型腹腔镜辅助下行提插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讨论手术操作要点及手术适应证。结果平均住院时间2.5d,切口无需缝合,无切口感染,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体表瘢痕小、疗效确实可靠,值得推广。内环口直径2cm、内环过于松弛的巨大疝和复发疝需加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的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结扎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结扎的应用和效果。方法32例11月~9岁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采用腹腔镜腹膜外皮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部32例患儿均顺利结扎疝环,术后无不适主诉,全部32例随访1~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治疗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收集25例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修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6&#177;5.8)min;并发阴囊血肿2例;随访1个月~3年,随访率92%,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修补治疗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性佳、创伤小、不易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将12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各63例。腹腔镜组术治疗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传统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2组术程顺利,腹腔镜术组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30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12例,术后第1 d下床活动,术后2~3d出院。近期并发症2例,61例痊愈,复发1例,复术后随访61例患儿,随访4个月~2年;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40min,平均31min。术后第2d下床活动,术后5-7d出院。近期并发症13例,58例痊愈,复发5例,8例为手术2月-1年后对侧发生斜疝。经二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0例,随访4个月-2年。医源性隐睾1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同时发现及处理另一侧隐性疝,比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优越。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2005-01~2006-12间收治术后复发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复发的原因。结果复发的5例患儿进行再次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中疝囊结扎位置低、结扎不牢固等为主观因素,外环口比较大、疝囊后壁向上延续的后腹膜松弛为客观因素。准确高位结扎疝囊是关键,缩小内环或外环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斜疝术式的选择。方法:对儿童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75例,术中注意切口选择、内环修补及防止医源性损伤。结果:37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安全,恢复较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