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养心草宁心安神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养心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①没食子酸,②齐墩果酸,③异鼠李素,④山奈酚,⑤对羟基苯甲酸,⑥槲皮素,⑦β-胡萝卜苷,⑧槲皮苷,⑨2-乙酰萘。结论:化合物异鼠李素、对羟基苯甲酸、2-乙酰萘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2.
布渣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布渣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以及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布渣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①、山萘酚②、异香草酸③、对香豆酸④、阿魏酸⑤、脱落酸⑥、牡荆苷⑦、异牡荆苷⑧、水仙苷⑨、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⑩、异佛莱心苷、表儿茶素及山萘酚3-O-β-D-(6-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结论 其中化合物1~6以及化合物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元宝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酮①、1,3,5,6-四羟基酮②、5,7,4’-三羟基-黄酮醇③、5,7,3’,4’-四羟基-黄酮醇④、金丝桃苷⑤、山萘酚-3-0-葡萄糖苷⑥、对羟基苯甲酸⑦、3,4-二羟基苯甲酸⑧、白桦脂酸⑨。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巴西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薯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被鉴定为①银椴苷;②紫云英苷;③鼠李柠檬素;④鼠李素;⑤山柰酚;⑥咖啡酸十八烷酯;⑦槲皮素-3-O-β-D葡萄糖;⑧2,4-二羟基苯丙烯酸。结论化合物⑥~⑧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狐尾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狐尾葛的化学成分,寻找活性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①3β [(O-β-D-glucopyranosyl ) oxy]-olean-12-ene-2β-tetraol;②androseptoside A;③La (-) 3R,4R hydroxy-4 (cis) melleine 3;④3, 4-二羟基苯甲醛 (3, 4-dihydro-amandol);⑤4-羟基苯甲酸 (p-Hydroxybenzoic acid);⑥二十八酸(octacosanoic);⑦胡萝卜苷(daucosterol);⑧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 以上化合物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海产藏药全缘叶绿绒蒿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①,β-谷甾醇(β-sitosterol)②;3-羟基-奇墩果烷-12(13)-烯-30-酸(3-hydroxyolean-12(13)-en-24-oic acid)③;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6-acetonyl-5,6-dihydrosanguinarine)④;木犀草素(1uteolin)⑤;胡萝卜苷(daucosterol)⑥;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yl-(1→0)-β-D-glucopyranoside⑦;普托品(protopine)⑧。结果:化合物1,4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来自吉林省的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分别对蓝萼香茶菜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提取相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蓝萼甲素①、3β-乙酰氧基-12-烯-28-齐墩果酸②、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③、2α-羟基乌苏酸④、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乌苏酸⑤、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⑥、正十六烷酸⑦、豆甾醇⑧、谷甾醇⑨、胡萝卜苷⑩。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50%洗脱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b1 ①,人参皂苷Rb2 ②,人参皂苷Rb3 ③,人参皂苷Rc④,人参皂苷Rd⑤,人参皂苷Rf⑥,人参皂苷Rg2⑦,箭藿苷A⑧,箭藿苷B⑨和2″-O-a-L-鼠李吡喃糖基淫羊藿次苷II⑩.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①~⑦来源于红参;化合物⑧~⑩来源于淫羊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石仙桃叶子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苄基)苯酚①,原儿茶醛②,天麻苷元③,对羟基苯甲醛④,β-胡萝卜苷⑤,Cyclopholidone ⑥, Cyclopholidonol ⑦.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三七种子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inseng(Burk)F.H.Chen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含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三七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炔醇①,β-谷甾醇②,胡萝卜苷③,三棕榈酸甘油酯④,羽扇豆醇⑤、16β-羟基羽扇豆醇⑥,山奈酚⑦。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三七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④为首次从三七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对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为:①注重病位,分部用药;②注重药势,调理气机;③桃红为主,加减用药;④注重补气,妙用黄芪;⑤注重剂量,轻重相宜;⑥选用"药引",增强疗效;⑦辨证用药,随证加减;⑧注重质量,强调产地;⑨炮制方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普遍从养生学角度或从扶正的角度入手治未病,往往忽视驱除邪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针对治未病理论注重正气而忽视邪气的不足,探讨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①直捣募原巢穴;②畅通病邪出路;③分消孤邪;④伏邪缓攻;⑤痰瘀毒并治;⑥以物治气;⑦开达募原;⑧邪正两顾;⑨和解表里;⑩外治逐邪等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①白花前胡甲素[(±)praeruptorin A(Pd-Ⅰa)];②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③前胡醇[(-)-peucedanol];④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⑤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⑥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结论:化合物4-6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马惠芳  耿昊  郭长青 《针刺研究》2005,30(3):191-192,F0003
本文将近5年来有关牛皮癣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了针灸对该病的各种疗法,包括耳背刺血法、耳穴割治法、穴位埋线法、针灸体穴疗法等,总结了牛皮癣的针灸治疗规律,并对今后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的原因。方法:分析151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再次骨折的原因。结果和结论:原因主要包括:①钢板固定于股骨干前方或前外侧方;②骨折端骨痂生长过少或无;③钢板选择过短;④螺丝钉选择过短;⑤过早负重或功能锻炼;⑥钢板类型选择错误;⑦钢板与螺丝钉不配套。  相似文献   

16.
庆方  谭海荣  潘竞锵 《针刺研究》2004,29(4):299-303,309
综述近年针灸在实验性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相关性疾病 (EMA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资料表明 ,针灸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管、神经、视网膜病变等 ) ,以及改善Ⅱ型糖尿病及EMAD的胰岛素抵抗 (IR)作用 ;并对针刺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作用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北京产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硅胶色谱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羽扇豆烷(Ⅰ)、3β,28-二羟基-羽扇豆烷(Ⅱ)、3β-羟基-28-羽扇豆酸(Ⅲ)。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牛繁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RP-C18反相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繁缕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MA1)、芹菜素(apigenin,MA2)、胡萝卜苷(daucosterol,MA3)、牡荆苷(vitexin,MA4)和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6-C--βD-glu-8-C--βD-gal-apigenin,MA5)。结论化合物MA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