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Gallo于1983年提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可能为AIDS病原因子,但未被人们所公认。1984年Gallo等人从AIDS患者身上分离到HTLV—Ⅲ,认为HTLV—Ⅲ与AIDS有极其密切的病原学关系。目前,AIDS的病因已经确定为人体Ⅲ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即HTLV—Ⅲ)。这种病毒能影响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危害辅助性T细胞,并造成T细胞的癌变或杀死T细胞,使之失去免疫功能。HTLV-Ⅲ病毒主要存在于AIDS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82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 (HuT 10 2 )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培养细胞株MT 1分离出C型逆转录RNA病毒 ,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又称为嗜人T细胞病毒 1型 (HTLV Ⅰ )。诊断HTLV Ⅰ感染主要依据有血清学、病毒分离、RNA检测、抗原检测等。检测HTLV Ⅰ抗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明胶凝集试验 (GPAT)、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免疫印迹法 (IB)及放射免疫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TLV Ⅰ感染呈典型的地区群集性 ,世界上主要流行区为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美…  相似文献   

4.
1976年由日本学者高月首先报告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侵入淋巴细胞内,导致淋巴细胞恶化,严重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因从精液中已检出HTLV—Ⅰ抗原阳性的淋巴细胞,说明成人T细胞白血病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ropiec Virus type Ⅰ;HTLV—Ⅰ)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现了小的流行区。为了了解ATL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中的抗体携带和感染  相似文献   

7.
日本德岛大学第一内科的川井尚臣副教授等人发现,从桥本病及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末梢血白细胞DNA中,很容易检测出Ⅱ型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Ⅱ)的前病毒DNA,认为这些疾病可能与HTLV-Ⅱ有某种关系。已知HTLV-Ⅰ除与HTLV—Ⅰ相关性骨髓病(HAM)有关外,还与葡萄膜炎、关节炎等有关。但HTLV-Ⅱ与何种疾病的发病有关尚不知晓。对此川井副教授对桥本病和突眼性甲状腺肿与HTLV—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Ⅲ(HTLV—Ⅱ)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性疾病。该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淋巴结,精液、泪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血液中有相应的抗体。HTLV—Ⅲ对OKT_4~ (辅助/诱导)T 淋巴细胞有选择  相似文献   

9.
Ⅰ型人类T细胞亲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脊髓病有关,HTLV-Ⅱ首先从一个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而来,尚未肯定其与任何一种疾病有关。1988年4月~1990年1月,研究人员在参加美国国家HIV监督的8个卫星城进行了HTLV血清血调查,调查对象是静脉内药物应用者和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的病人。他们对病人血标本测定了HTLV抗体,对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了合成肽基酶联免疫试验以区别HTLV-Ⅰ和HTLV-Ⅱ。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逆转录C型病毒(retrovirus C)可引起某些动物恶性肿瘤如淋巴样及髓细胞样白血病。1980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Gallo和Poiesz等首次从美国东南部一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Iymphoma简为CTCL)患者淋巴结活检材料体外培养建立的T淋巴细胞株(HUT_(102))中分离出一株崭新的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一淋巴瘤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HTLV)。世界各地随后相继分离出共12株以上。现已证实HTLV不同于动物的逆转录病毒,与人类某些特殊类型白血病/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外,且与新近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亦相关。HTLV的发现是人类肿瘤病因学的一大进展,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11.
二种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和HTLV-Ⅱ可引起人体血细胞恶变,造成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自5年前首次确定HTLV以来,病毒如何能引起细胞恶变仍是一个谜。哈佛医学院及其公共卫生学院的William Haseltine及其同事在《Science》杂志(1984;第225卷,第4600期)中报道了新近研究的结果,对于病毒可使细胞转化的机制首次提出了线索。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Myron Essex说,这是首次具体地解释病毒如何引起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类淋巴细胞病毒(HTLV)是具有逆转录酶的一大组病毒。其感染人体的范围很大,既可引起携带 HTLV—Ⅳ型病毒的无感觉性疾病,也可引起与 HTLV-Ⅲ型病毒相关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是选择性地感染或/并杀伤带有 CD_4抗原的细胞(CD_4细胞的主要表型是辅助/抑制 T 细胞,但巨噬细胞、B 细胞和大脑的小胶质细胞也可是 CD_4~+)。利用 RNA 探针已经揭示在 HIV 感染的早期,大约有1%到1/10~6的 CD_4~+T 细胞受到 HIV 的感染。因此,在 AIDS 病人可能有许多机制引起免疫缺陷的直接细胞病理效应。这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4.
由HTLV(爱滋病毒)型特异性聚合酶链锁反应(PCR)确定的55例HTLV—Ⅰ及45例HTLV—Ⅱ带病毒者用重组HTLV—Ⅰ或Ⅱ重组包膜糖蛋白作西方斑点分析(Western blot assays)鉴别。重组蛋白(RP)B_1含HTLV—Ⅰ外层糖蛋白gp46的第166~201氨基酸,只与HTLV—Ⅰ试样反应。PR—ⅡB,含HTLV—Ⅱ外层糖蛋白Pg52的第96~235氨基酸,只与HTLV—Ⅱ样本反应。用密度分析法,39例(86.6%)有高度反应。55例HTLV—Ⅰ样品有35例(65.5%)对RP—ⅡB有抗体反应。在HTLV感染诊断中,RP—BⅠ及ⅡB西方斑  相似文献   

15.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HTLV-Ⅱ)约于五年前发现,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的形式是RNA,不是DNA。逆转录病毒分为二类。一类是快速转化正常细胞,使其发生癌变;一类是慢作用的。HTLV并有二类逆转录病毒的特点(附表),但关于快转化和慢转化逆转录病毒的理论都不适  相似文献   

16.
背景:成人 T 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A TLL)是一种与人类 T 细胞白血病病毒 1型(H TLV -Ⅰ)有关的恶性肿瘤。ATLL 常累及皮肤。目的:探讨伴有皮肤损害 A TLL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 80例患者血清 HTLV -Ⅰ病毒情况和皮肤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抗 A TL 抗体,阐明肉眼和组织病理学发现与预后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单克隆 H TLV -Ⅰ原病毒 D NA 整和。结果:46例皮肤损害可检测出原病毒 DN A 整和。单克隆原病毒 DN A 整和阳性的患者,其平均存活时间为 14个月,明显比单克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NA干扰Tax基因表达对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I)在T淋巴细胞(TL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RNAi技术特异性干扰Tax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法鉴定T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p27特异性蛋白的检测反映HTLV—I在TLC中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Tax/U6转染T细胞组Tax蛋白的表达(9.84&#177;3.32)%较未处理组(47.45&#177;14.52)%和pSilencer1.0/U6转染组(45.98&#177;10.66)%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法显示重组质粒psiTax/U6转染TLC后。Tax以及p27蛋白表达较pSilencer1.0/U6转染组明显降低。结论运用RNA技术干扰Tax基因表达可以有效的阻止HTLV—1在TLC中的转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病毒感染状态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其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特别对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血髓象出现异常分叶状淋巴样细胞以及血清钙、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质、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异常增高。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及HTLV—1病毒携带者病情恶化有关。并对ATL临床诊断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20.
随访63例血友病病人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的临床和免疫学变化。1984年初,在59%(41例中的24例)的接受因子Ⅷ或Ⅸ浓缩剂剂治疗的血清中,检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HTLV—Ⅲ)抗体,而接受冷沉淀/冰冻鲜血浆治疗者无1例阳性(0/6)。HTLV—Ⅲ血清阳性的血友病人在过去的1年中所接受的浓缩剂量,比血清阴性的血友病人多2倍。血清阳性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