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液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1g及地塞米松5mg作对照。结果治疗组30例中有5例(16.6%)完全吸收,16例大部分吸收,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30例中有0例(0%)完全吸收,4例大部分吸收,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66%,结论通过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异烟肼及地塞米松,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付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u 地塞米松10mg 生理盐水10ml/次,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地塞米松10mg 生理盐水10ml/次。结果:尿激酶组总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凤沾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78-1379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注药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μ。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P〈0.01;注药后胸膜厚度为1.92±0.41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1.2mm,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管,引流出胸液后,再注入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结果治疗组胸水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引流、减少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激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20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激素对减少胸腔积液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颖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57-1457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胸腔穿刺放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 ml,对照组1908±336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 d,对照组37.2±5.2 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 mm,对照组4.2±0.28 mm(P〈0.01)。结论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定位后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通过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20万U,夹管4~6h后放开引流,必要时反复注射尿激酶。结果32例中,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平均引流量364ml。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单位 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生理盐水10ml。结果治疗组抽胸水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和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尿激酶对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作用。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引流、减少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留置管,再经留置管每次注入尿激酶10万~20万u,依情况可多次注射。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治疗后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500±450)m l,显著多于对照组(500±220)m l(P〈0.01);治疗组胸膜厚度为(1.16±0.21)mm,显著低于对照组(5.68±0.32)mm(P〈0.01);肺功能治疗组FVC(%)97.1±2.4,对照组87.3±2.5(P〈0.01);结论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增加引流量,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中等量以上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的治疗组60例和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异烟肼的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3个月复查胸部CT。结果治疗组胸膜粘连发生率6.7%较对照组的28.3%明显减少(P0.01),胸膜肥厚(1.9±0.6)mm较对照组的(3.7±0.8)mm明显减轻(P0.01)。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在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很好的预防胸膜粘连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导致包裹性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很多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3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用胸腔导管置入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胸壁结核性肉芽组织使胸腔积液回吸收障碍以及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若患病初期得不到及时诊治,导致胸膜发生包裹,直接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我科自2004年以来,通过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早期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忡胸腔积液的作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2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秘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在包裹积液内注射尿激酶。结果包裹性胸腔积液吸收快、预后好。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尿激酶注射到包裹积液后,能加快胸水吸收,缩短病程,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7例,导管引流,同时注入生理盐水20ml 尿激酶10万单位。24h后放管引流,最长置管时间为2周,注药4次。对照组36例,在B超引导下胸穿抽液 注入异烟肼(INH)0.3,每周2~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注射尿激酶和肝素钠组)及对照组(仅注射尿激酶),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结核、营养、支持、对症及口服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并在B超定位下胸腔穿刺置入引流管,观察组加用尿激酶10万U和肝素钠4250U同时注入胸腔内,对照组仅注入尿激酶10万U,均在4~6小时后尽可能引流出胸水,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5%,与对照组(6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肝素钠能有效降低胸膜增厚和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胸腔灌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预热后的生理盐水注入胸腔后再等量抽出,反复冲洗胸腔,并给予10万u的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理盐水胸腔灌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并能减轻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及穿刺组,每组30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0,000U;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134±203ml,显著多于穿刺组的1356±213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78±0.24mm,显著低于穿刺组3.24±0.29mm(P〈0.05);且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