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4-1525
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观察组术后3、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死亡情况。结果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清除率及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3 d及术后7 d血肿残余量,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手术组及保守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90±3.54)、(33.61±3.82)(P>0.05);第2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20.89±3.10)、(26.18±3.61),(10.28±2.01)、(15.68±3.28)(均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10.7%(P﹥0.05).结论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CH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3个月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可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5 8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 (治疗组 )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 ,分别于入院 2、4周时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与 5 3例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6 7.2 4 % ,病死率 18.87%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 ,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同时配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每日血压变异性(BPV)的差异。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9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入院治疗后连续7 d的收缩压资料,比较2组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SD)、收缩压变异系数(CV)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后前3 d内收缩压SD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2组收缩压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C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后早期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组31例和保守组19例,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患者入院1周后GCS评分明显升高,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ADL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显著改善基底核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减小血肿体积。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8-364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且行定向软通道(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卒中NIHSS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低,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CT定位微创术组,对照组应用内科传统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GCS评分差异;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清除血肿的差异;同时按ADL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清除血肿的能力及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50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消散时间,病死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比较。结果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术组的血肿消散时间比药物保守治疗组明显缩短,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预后ADL分级评估,可见微创穿刺术组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和肺部及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颅内微创手术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的神经功能转归时程。方法4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组18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23例,在发病24h内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时程变化和继发脑水肿时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患者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第7d和14d时,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表明中.重度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1)。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显著减轻脑出血患者所继发的脑水肿(P〈0.01)。结论CT指导下的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继发脑水肿和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2例出血量40~7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组)与保守疗法治疗(对照组).其中32例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30例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存活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组较保守疗法组疗效好,并且更客观、定位准确、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3—2016-03于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设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予立体定向与显微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血肿量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10.37±2.48)分、(7.96±2.43)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量(10.37±3.86)m L、(7.28±2.09)m 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法自理、自理较差1.72%、10.34%低于对照组13.79%、32.76%(P0.05)。结论立体定向与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清除血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4例分入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组(A组)4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34例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第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第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4d时A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第90d时微创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内科组(P<0.05),微创组的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开颅组有效率为55.6%,死亡率为11.1%;微创组有效率90.5%,死亡率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