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迪  唐仕欢  卢朋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288-4296
中医"脑心同治"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尽管"脑心同治"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潜在的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阐释。为了科学揭示"脑心同治"的机制,该研究基于数据科学的思想以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2种疾病——脑中风和冠心病为例,对"脑心同治"机制进行深入挖掘。该研究从药物、靶标、通路、疾病多个角度出发,整合应用各类数据资源,采用文本挖掘、生物网络以及富集分析方法来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间的潜在关联特征以及具有"同治"功能的药物特性,从而从多个水平揭示"脑心同治"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理论对心、脑功能的认识以及心和脑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提出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重点阐明脑心同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基础,指出炎性反应是脑心同治共同的病理基础,"气痰瘀同治"是"脑心同治"的主要治法。进一步明确了脑心同治理论的适用范围,评价了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逯莉  颜江  介磊  许刚  杨晓凤  席莉 《陕西中医》2021,(2):256-26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和整合药理学分析方法,分析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研究热点,探究其“脑心同治”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查阅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瓜蒌薤白半夏汤文献,利用Ucinet 6和Net Draw 2.084可视化网络分析研究热点。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V2.0(TCMIP V2.0),预测瓜蒌薤白半夏汤化学成分靶标、心脑病证(冠心病和中风)证候靶标,富集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脑病证的核心靶标和作用通路,绘制多维关联网络分析作用机制。结果:瓜蒌薤白半夏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病因病机、处方组成等方面; 得到瓜蒌薤白半夏汤活性成分28个,主要是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等。得到核心靶标128个,其中关键核心靶标52个。参与生物进程通路16条。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 “脑心同治”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炎症相关通路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其应用范围,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经典名方的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凯滨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78-5186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模式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溃疡与癫痫的"异病同治"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异病同治"理论提供现代医学证据。方法借助TCMSP、TCMID数据库收集柴胡桂枝汤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标,在PubMed、CTD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胃溃疡、癫痫的疾病靶标,运用Cytoscape3.6.0软件绘制柴胡桂枝汤对胃溃疡与癫痫"异病同治"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网络,并运用DAVID 6.8和KOBAS 3.0进行基因靶标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得到柴胡桂枝汤化学成分198个,成分作用靶标417个,胃溃疡疾病靶标114个,癫痫疾病靶标461个。网络分析显示柴胡桂枝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山柰酚、柴胡皂苷a等152个活性成分通过PTGS2、VEGFA、TP53、IL6、TNF等17个共有靶点和癌症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其受体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等62条通路发挥对胃溃疡和癫痫的"异病同治"作用。结论胃溃疡和癫痫有17个共有靶标,2个疾病相似的功效作用网络是柴胡桂枝汤发挥"异病同治"作用的基础,152个活性成分通过17个共有关键靶点作用于62条关键通路实现其发挥"同治"药效作用;为传统中医药从肝、脾论治胃溃疡和癫痫的"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现代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有效性。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通过总结分析文献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前期研究对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度高于心血管疾病,但缺乏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的深度探讨。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同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脑共同靶标可能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提示它们可针对不同靶标或同一靶标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将为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治"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脑心同治理论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发展而来,该文提出了在脑心同治理论基础上,构建中药脑心同治药理学研究平台的思路,包括脑心同治网络建模、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研究以及脑心同治方药体内过程研究等。该文以脑心同治网络建模为例,采用数据库以及文献搜索收集疾病相关基因,并通过网络构建与模块分析,最终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关键生物过程包括氧化应激、代谢、炎症等,其中GSK3B,NOTCH1,CDK4等基因占据网络子簇中关键节点。运用该研究平台,获得了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调控的生物分子网络模型,从而发掘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共有靶点与作用途径。其中,GSK3B在网络中与丹红注射液成分相关性最多,且其所在的子簇涉及到的生物功能有细胞氧化应激。根据分析结果,在氧化损伤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模型上验证了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氧化损伤后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其保护机制与提高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且丹参与红花配伍具有协同效应。以上结果显示,采用网络建模等方法,可研究揭示丹红注射液等脑心同治方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提出的中药脑心同治药理学研究平台框架,为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揭示"脑心同治"的机制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人参治疗糖尿病和勃起功能障碍的活性成分、作用靶标与关键通路,以探究人参“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医药证候关联数据库(SymMa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获取人参所含成分及靶标,结合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分别获取糖尿病和勃起功能障碍2种疾病的共同靶标,将二者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蛋白质靶标并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交互网络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模块及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功能注释。结果:人参治疗糖尿病和勃起功能障碍共病机制与药物应答、缺氧应答、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血管收缩调节、对尼古丁的反应等生物学功能相关联,主要通过调节cGMP-PKG、核因子κB、HIF-1、TNF等信号通路来实现异病同治的作用。结论:人参治疗糖尿病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共病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参与血管生成、促进增殖细胞的迁移和趋化、降低血管内炎症等多途径综合干预,从而发挥单味中药“异病同治”的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心同治"理论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治疗和同法治疗,其秉承了"异病同治"的基础理论。中医对心与脑的关系有着心脑相通的认识,西医也认为脑和心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以上可为"脑心同治"提供了可性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三七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和糖尿病心肌病"异病同治"的关键靶标与通路等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搜集得到三七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三七潜在靶标,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和糖尿病心肌病靶点,将三七成分靶标分别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使用Cytoscape构建三七"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通过Cytoscape中的ClueGo插件分别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同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进行拓扑参数学分析得到三七治疗3个疾病的共同关键靶点。筛选出三七化学成分166个,成分靶标835个,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肌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分别为216,194,230个,得到成分靶标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别为54,45,57个。通过对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发现,三七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肌病"异病同治"的共同关键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共同核心靶标为TNF,STAT3,IL6,VEGFA,MAPK8,CASP3,SIRT1等7个靶点,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发现分析出的共同核心靶点中TNF,IL6,VEGFA,CASP3,SIRT1已有相关文献报道。此外,共有核心靶点STAT3对应最多的化合物,表明三七中有较多的化合物能对STAT3发挥调节作用。该研究表明三七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作用于TNF,STAT3,IL6,VEGFA,MAPK8,CASP3,SIRT1等靶点,发挥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和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该研究为三七"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文献,全面分析"脑心同治"理论发展状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1至2018年"脑心同治"研究的文献,利用Bicomb2工具对文献年代、期刊、作者、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6和NetDraw2.084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征。结果:"脑心同治"文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热点为基于脑心同治理论开发的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和"脑心通胶囊"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主要内容为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子机理、物质基础等方面,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结论:"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脑心同治"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5.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神经内分泌信号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生长激素、催乳素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刺激性或增强性调节作用,而生长抑素起抑制性调节作用。躯体感觉神经可将刺激信号传导到脑干,然后激活传出迷走神经,抑制炎症反应。肠道神经元通过反射性调节肠道巨噬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过调节免疫细胞通透性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通过电针穴位刺激连接大脑与肾上腺的迷走神经可以减轻机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