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有研究表明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目的:观察“三穴五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镇痛及腰部和下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医院骨科和针灸推拿学院。对象:选择1999—03/2003—06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的腰椎疾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和对照组(n=102)。方法:实验组采用“三穴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5,10,30min,1,2……24h进行疼痛和功能测评,并将评分结果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镇痛效果。②两组患者综合功能测评结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平均镇痛时间(18.40&;#177;2.11)h;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平均镇痛时间(10.60&;#177;2.63)h。实验组镇痛效果及综合功能测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t=4.86,4.42,P〈0.01)。结论:“三穴五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患者具有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部症状,恢复下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伴有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多发;因其严重的下肢放射性疼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通常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传统的开窗减压术因其手术并发症很难完全避免——患者的接受度较低.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伴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伴有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射频热凝治疗组(二联组,n=50),单纯经皮髓核钳夹术治疗组(对照组,n=50).其中二联组的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55岁,平均47±4.88岁.对照组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57岁,平均46±4.12岁.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  相似文献   

3.
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在治疗腰椎间盘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取腰夹脊,配环跳、阳陵泉、委中,并用G-6805电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62例取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承扶、阳陵泉、承山等穴行体针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和体征变化.结果:2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镇痛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81例LDH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LDH术后患者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腰脊神经根性痛是骨科和疼痛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常见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和肿瘤等。部分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下肢神经根性痛,但影像学(CT和MRI)检查却是阴性表现(未见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内聚、骨性退变、结核、肿瘤等可能引起根性痛的影像学改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硬膜外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等对该类患者疗效欠佳,且无外科  相似文献   

6.
李郴阳 《家庭护士》2009,7(4):299-300
[目的]观察中药电离子导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腰椎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电离子导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肢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神经松动术,1次/d,共1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坐骨神经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美达松加利多卡因对患者根性痛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 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随机分为 3组,经术中置于受压神经根旁的硬膜外管注射给药,比较空白组 (A组 )、对照组 (B组 )和治疗组 (C组 )患者术后根性痛和直腿抬高角度的恢复。结果 (1)给药 2h之后各时相点 C组的疼痛分数均显著低于 B组和 A组。 (2)给药 48h之后各时相点 C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 B组和 A组。结论 利美达松能显著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根性疼痛和直腿抬高角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经8~12个月随访,实验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SDS评分无差异,实验组在经过心理疏导治疗后其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的术后评分,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有神经根牵拉痛.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酸腿疼的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约占门诊腰部及下肢痛患者的15%,目前临床治疗意见不一.本研究采用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效果与腰椎CT影像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后腰椎功能恢复与腰椎CT影像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根据突出物的不同水平层面分为单节段与多节段突出,根据突出物不同突,出程度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膨出加突出型。结果:治疗后单节段突出患者比多节段突出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明显,膨出型患者比突出型和膨出加突出型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明显,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节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由于生理老化和病理损害,常导致椎间盘破坏,而椎间盘是脊柱运动功能单位中最关键的结构,其破坏后不但可引起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还将引起脊柱的生物力学紊乱,因此最好是重建椎间盘,即可治疗椎间盘疾病,又能部分恢复椎间盘的功能.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相应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有关解剖参数的变化.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对象1999-02/2002-06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确诊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34例,41个椎间盘进行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均按要求完成了研究全过程.方法所有的患者均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腹直肌旁切口经腹膜外入路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采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并进行相关评价.主要结局观察①患者术后的脊柱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椎间关节的活动范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的变化.②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单节段置换L3-4 2例,L4-5 18例,L5S1 7例;双节段置换L3~4和L4-51例,L4-5合并L5S1 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总优良率90%.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术后腰椎动力位摄片证实手术节段椎体间无异常位移,重建了腰椎的稳定性.其余的手术节段未见不稳现象.手术后L4-5椎间的屈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仅对施行椎间盘置换的L4-5节段伴椎间隙Ⅰ~Ⅱ°狭窄的15例进行了测量,证明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7,2.634,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进行人工间盘置换,除能恢复腰椎节段的运动功能外,还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加大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胡保红  翟红敏 《中国康复》2004,19(3):187-188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14例 ,分为 2组 ,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同时进行正确卧位指导、按摩、功能锻炼、理疗等康复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7.3%、71% ,P <0 .0 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通过影响基质合成及降解导致基质成分紊乱及功能的改变。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获取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标本30份,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各10份,分离髓核与纤维环,设为实验组;腰椎损伤致椎体骨折切除椎间盘10份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椎间盘中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椎间盘标本纤维环仍保持着致密的板层结构,实验组椎间盘组织多呈纤维化样改变。②两组髓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均高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③实验组突出型椎间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脱出型和游离型椎间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明显高于突出型(P〈0.01)。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可用于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但有效载体的构建是实验的关键。目的:测定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转染体外培养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可否表达产物人转化生长因子β1,为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一所市立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1999-10/2001-01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椎间盘标本均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取材(获患者知情同意)。标本1为30岁女性的L45/椎间盘,标本2为38岁女性的L5/S1椎间盘。方法:①培养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标本离体30min内取回实验室,收集原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②转染:将细胞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细胞数目在5.5×105个,应用构建的PCI-hTGF-β1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转染,并设立转染PCI组和未转染组。③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转染48h后的细胞进行表达产物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个标本中,各组原代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比较。结果:①标本1:原代纤维环细胞和原代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为PCI组的3.49,3.69倍,为未转染组的3.55倍。②标本2:原代纤维环细胞和原代髓核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的阳性细胞产物的吸光度值为PCI组的3.56,3.46倍,为未转染组的3.43,3.33倍。结论:PCI-hTGF-β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体外培养退变椎间盘细胞转染中有效的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并可获得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力学效应。方法:90例确诊患有该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A组采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B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下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TherearemanykindsoftherapiestoLumbardiscprotrusion(LDP),inwhichtractionisonekindofeffectivenon-operativemethod;CTiseffectiveandpreferredexaminationmethodtodiag-noseLDP.Weanalyzed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CTimagesof58lumbardiscprotrusioncasesthatwerediagnosedbyCTandtreatedwithtractiontherapybeforeandaftertreatmentandassessedfunctionoftractiontherapytoLDP.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Wecollected58LDPcasesthattreatedwithtractiontherapyfromOctober1997toJune2001,inclu…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柏散敷药联合特定电池波谱(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电针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双柏散敷药联合TDP照射。观察两组患者两个疗程后疼痛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治疗效果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推拿、针灸等理疗基础上,加双柏散敷药联合TDP照射可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和缓解腰患者疼痛程度。护理方面应做好敷药及TDP照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由多种因素引起,水通道蛋白变化规律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及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方法:收集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手术切除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腰椎间盘组织15份,退变椎间盘组织15份,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测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椎间盘组织结构清晰,胶原纤维走形清楚,组织轻微水肿无黏液样变,病例组组织结构模糊紊乱,胶原纤维增生粗大、走行紊乱,组织炎性水肿严重、坏死黏液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病例组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减少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硬脊膜外粘连:83例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地塞米松明胶海绵预防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疗效,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02-06/2006-08收治入院的1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83例术后将地塞米松结合明胶海绵置于神经根周围及硬脊膜上。通过定期随访,按Macnab法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效果。术后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优良率96.4%,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可见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脊膜外粘连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