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MR T2*成像无创评估多发性硬化患者肝脏铁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MR T2*技术定量测定多发性硬化(MS)患者肝脏的铁含量,探讨MS患者肝脏铁含量是否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方法 对35例MS患者(MS组)及1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肝脏T2*扫描,测量肝脏各段的T2*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合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铁、铁蛋白水平,综合评估MS患者机体的铁负载水平。 结果 MS组与对照组肝脏平均T2*值分别为17.46±2.82和17.17±3.69(P>0.05)。MS组中9例(9/35,25.71%)、对照组中4例(4/17,23.53%)出现铁过载,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5.0~15.8 ms),两组铁过载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MS组与对照组血清铁、铁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及对照组的T2*值与铁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0.448,P=0.032;r=-0.742,P=0.009),与血清铁未见相关性(P均>0.05)。 结论 MS患者机体中的铁负载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提示MS患者脑内过度的铁沉积并非由整个机体的铁过载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技术评估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3例临床确诊的SS患者(S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行含T2* mapping的MR扫描,测量腺体T2*值。基于T1WI、T2WI及MR涎腺导管成像对腮腺、颌下腺进行形态学诊断,对比SS组与对照组间腮腺、颌下腺T2*值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MR形态学、T2*值及二者联合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同种病变诊断、同一诊断方式对不同病变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分析T2*值测量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SS组双侧腮腺平均T2*值[(12.88±3.37)ms vs(10.18±1.88)ms,t=-6.40,P<0.01)及双侧颌下腺平均T2*值[(23.58±3.73)ms vs(21.36±1.86)ms,t=-0.49,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R形态学与T2*值联合诊断SS腮腺及颌下腺病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独立诊断(腮腺病变:Z=0.803、4.471,P均<0.01;颌下腺病变:Z=8.398、5.329,P均<0.01),而单纯MR形态学与单纯T2*值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腮腺病变:Z=1.388,P=0.165;颌下腺病变:Z=0.553,P=0.579)。在腮腺病变和颌下腺病变之间,单纯MR形态学(Z=2.525,P=0.05)、T2*值(Z=0.677,P=0.498)及二者联合(Z=0.207,P=0.835)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T2*值测量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2* mapping技术测量T2*值能够评估SS早期腮腺、颌下腺病变,与MR形态学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T2*血管成像序列(SWAN)及不同回波时间(TE)的T2*WI梯度回波序列(GRE T2*WI)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栓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99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3D TOF MRA、SWAN及TE分别为45 ms、15 ms的GRE T2*WI序列扫描,以3D TOF MRA为标准,比较SWAN、TE 45 ms GRE T2*WI、TE 15 ms GRE T2*WI对大脑中动脉磁敏感征的检出效能,并通过Kappa检验比较其与MRA对血栓检出情况的一致性;对比各序列磁敏感征CNR和容积。结果 SWAN在对血栓的检出方面与MRA一致性好(Kappa=0.76),SWAN、TE 45 ms及TE 15 ms的GRE T2*WI检测磁敏感征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35/42)、76.19%(32/42)和 57.14%(24/42);3组(每组20例)MCA磁敏感征CNR和容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SWAN序列与TE 45 ms的GRE T2*WI间磁敏感征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AN序列和TE 45 ms 的GRE T2*WI磁敏感征容积均明显大于TE 15 ms的GRE T2*WI(P均<0.05)。结论 SWAN较常规GRE T2*WI序列对大脑中动脉敏感征的显示更敏感、更清晰,对脑梗死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下腰痛患者(症状组)及12名无症状志愿者 (对照组)行腰椎间盘MR扫描,在L1-S1共120个椎间盘放置ROI,测量相应的T2*值,并按Pfirrmann标准对常规 T2WI显示的椎间盘进行分级,分析并比较症状组和对照组腰椎间盘内T2*值的差异,对T2*值与椎间盘分级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症状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t=5.04,P<0.05)。症状组腰椎间盘平均T2*值为(76.90±33.10)ms,低于对照组[(116.00±71.60)ms,P<0.05]。症状组和对照组T2*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84、-0.76,P均<0.05)。结论 T2* mapping成像技术能为影像学量化诊断腰椎间盘退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脊髓病变。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MOG35-55诱导制备EAE模型10只(实验组),同龄健康对照组10只。在造模后第18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行T2*-mapping序列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T2*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第12天大鼠的体质量开始减轻,第14天神经学评分逐步增加。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MR T2*加权像显示实验组脊髓内病灶呈不规则点片状稍高信号;对照组脊髓呈均匀等信号。T2*值实验组[(12.66±1.78) ms]和对照组[(17.80±2.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各评分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小鼠脊髓病灶,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内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为EAE模型脊髓病变的无创检查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74例患者,共84个病灶,患者行常规MR平扫、T2* PWI和DWI检查。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于ADC图测量病灶的ADC值;计算T2* PWI的最大下降线性斜率(M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T2* PWI、DWI和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SD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 PW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57%(48/53)、83.87%(26/31)、90.57%(48/53)、83.87%(26/31)、0.87;DWI分别为84.91%(45/53)、74.19%(23/31)、84.91%(45/53)、74.19%(23/31)、0.83;两者联合分别为94.34%(50/53)、90.32%(28/31)、94.34%(50/53)、90.32%(28/31)、0.91。结论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定量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因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而接受ACLR患者(ACLR组)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膝关节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及T2* mapping检查,另对2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对照组)行单次膝关节同序列扫描。对ACLR组于术后6个月以统一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比较ACLR组术后各时间点移植物T2*值及其与对照组ACL的T2*值的差异,分析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LR组术后1、3个月移植物T2*值低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高于术后1、3个月(P均<0.01);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1与3个月移植物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25,P=0.008)。结论 MR T2* mapping对无创定量评估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3.0T MR R2*值观察婴儿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与周龄的关系。方法 纳入婴儿53名,校正周龄(PMA)37~92周。采用GE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双侧深部灰质核团(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对各部位R2*值与脑铁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R2*值与PMA的关系。结果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R2*值与脑铁含量均呈正相关(P均<0.001)。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与PMA均呈正相关(r=0.865、0.818、0.893、0.844、0.742和0.834,P均<0.001)。结论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随周龄增大逐渐增加,其可反映局部脑铁沉积随周龄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群腰椎间盘磁共振T2*map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T2*map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可行性。 方法 青年志愿者40名(均无腰痛和腰椎部畸形、外伤、手术史),接受L1~S1椎间盘常规T2WI和T2*map扫描,生成T2*伪彩图(T2*map)。在L1/2~L5/S1的各个椎间盘髓核内放置5个感兴趣区(ROI),测量T2*值。分析并比较腰椎间盘内与盘间的髓核T2*值的差异。 结果 髓核内T2*值在同一椎间盘内的不同区域或在不同椎间盘平面内的对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2和L2/3椎间盘后点ROI的T2*值明显增高,L4/5、L5/S1位于髓核中央的ROI的T2*值升高最明显(P<0.05);T2*值在不同椎间盘平面内的对应区域,随解剖位置的降低而规律性递增(P<0.05)。 结论 髓核T2*弛豫时间值的空间变化可能量化反映椎间盘退变早期髓核的生化状态。T2*map成像技术可以为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3D-UTE序列联合T2* mapping评价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缺损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26例受检者分别接受腰椎3D-UTE序列、T2* mapping检查。按照椎间盘有无软骨终板缺损分为4组:A组,软骨终板无缺损;B组,软骨终板头侧缺损;C组,软骨终板尾侧缺损;D组,软骨终板头尾侧缺损。测量腰椎正中矢状层面上椎间盘髓核区的T2*值。结果 26例受检者共130个椎间盘,其中A组67个(67/130,51.54%),B组15个(15/130,11.54%),C组24个(24/130,18.46%),D组24个(24/130,18.46%);A~D组髓核区T2*值分别为(49.60±1.97)ms、(45.59±4.76)ms、(40.64±2.84)ms及(24.63±2.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P<0.0001)。D组与A、B、C组及A组与C组髓核区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骨终板缺损与椎间盘退变有关系,软骨终板头、尾侧均缺损比软骨终板头、尾侧单独缺损更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差法与绝对阈值法MR T2* mapping技术以1.5T和3.0T场强设备定量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后心肌内出血(IMH)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70例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随机均分为1.5T组和3.0T组(1∶1比例)。于PCI术后5~7天(IMH急性期)及6~8个月(IMH慢性期)于1.5T和3.0T场强下行心脏扫描,包括电影、T2* mapping和延迟增强序列扫描;采用标准差法与绝对阈值法测量IMH T2*值和IMH容积在左心室容积中所占百分比(IMH容积百分比),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确定采用绝对阈值法评估IMH时与标准差法等效的T2*阈值(等效T2*阈值)。结果 共40例STEMI患者发生再灌注后IMH,1.5T组与3.0T组各20例。以1.5T场强、标准差法测得的IMH T2*值及容积百分比均大于绝对阈值法(P均<0.05),3.0T场强、标准差法测量的IMH急性期容积百分比小于绝对阈值法(P<0.05)。1.5T场强下,绝对阈值法的等效T2*阈值为22 ms,其诊断慢性期IMH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标准T2*值(Z=2.08,P=0.04)。3.0T场强下,等效T2*阈值为18 ms (IMH急性期)或20 ms (IMH慢性期);以18 ms诊断急性期IMH的AUC与标准T2*值无明显差异(Z=1.47,P=0.14)。1.5T及3.0T场强下,等效T2*阈值绝对阈值法与标准差法量化的IMH容积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1.5T、3.0T场强,尤其1.5T场强下,以标准差法与绝对阈值法T2*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STEMI再灌注后IMH存在一定差异;适当调整绝对阈值法T2*阈值可缩小其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的R2*值预估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共71个病灶)接受1.5T MR(含ESWAN序列)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影像资料,按照病理学分级分为3组,其中低分化组25个,中分化组25个,高分化组21个病灶。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各组HCC实质区的R2*值,检验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分析R2*值与HCC病理级别的相关性,对不同级别HCC的R2*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估R2*值预估低级别HCC的效能并确定界值。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很好(ICC>0.75)。R2*值与HCC病理分级呈弱相关(rs=0.493,P<0.001),低、中和高分化组HCC的R2*值分别为(30.57±9.95)Hz、(21.07±5.11)Hz和(19.08±4.83)Hz,低、中分化组间及低、高分化组间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高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0)。应用R2*值预估低分化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以R2*值=21.96 Hz为界值,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3.9%。结论 R2*值可作为MR非强化方式预估低分化HCC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T2* mapping技术评估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完成半程马拉松后半月板改变。方法 招募16名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分别于半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3 h、3天及1周行膝关节MR检查,共获得30侧膝关节(16侧右膝,14侧左膝)MRI;测量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后角及体部T2*值,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运动前后各时间点膝关节半月板T2*值变化。结果 T2*测量值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817,P<0.05)。运动前膝关节内侧半月板T2*值显著高于外侧半月板(P<0.05)。运动后3 h、3天膝关节半月各个区域T2*值均显著高于运动前(P均<0.05);运动后3天内侧半月板体部T2*值显著高于运动后3 h(P<0.05);运动后1周半月板各区域T2*值均显著低于运动后3天(P均<0.05),而与运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后1周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后角T2*值均显著低于运动后3 h(P均<0.05)。结论 采用T2* mapping技术可较为敏感地评估半月板变化;半程马拉松运动后,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T2*值变化为可逆性改变,可能与其成分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3D超短回波时间(UTE)-T2*序列比较病变跟腱与健康跟腱T2*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例跟腱病变患者(病变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UTE序列及常规序列MR扫描。按纵向长度将跟腱平均分为3段,计算这3段以及跟腱总体的T2*值。采用临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ATRS)评分对跟腱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两组T2*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跟腱T2*值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病变组患者4个ROI的T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组T2*值与AOFAS及ATRS评分呈负相关(r=-0.92、-0.90,P<0.01)。结论 跟腱病变患者跟腱T2*值升高,UTE-T2*可从组织生化结构方面定量评估跟腱情况,且与临床一致,有助于跟腱病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