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2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2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MEN2A家系RET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2个MEN2A家系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取2个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先证者RET原癌基因的外显子10、11,13—16,并行Sanger测序,测得突变所在的外显子后,将其亲属相应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家系1的先证者及其哥哥的10q11.2外显子11(密码子634)RET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Cys643Trp。家系2的先证者其兄长存在10q11。2外显子11(密码子634)RET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Cys643Arg,筛查出1个家系成员为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Cys643Trp杂合突变及Cys634Arg杂合突变,均为MEN2A的致病基因.此2个家系患者虽然突变类型不同,但两家系患者在起病方式、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相似。基因检测是诊断MEN2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 2A)型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提取1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 家系中l例病理确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另外筛查出2名家系成员为该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中l例经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灶伴血清降钙素升高。结论 MEN2A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对家系基因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2,MEN2)家系进行RET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和分型,指导治疗、预防及改善预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个临床诊断MEN2的家系(共3名家系成员)和3例正常对照的RET原癌基因21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的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一级亲属均为RET原癌基因外显子11第634号密码子位点的杂合错义突变TGC→CGC,半胱氨酸→精氨酸( C634R)。结论通过RET基因检测明确该家系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对家系中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起到了指导作用,并筛查出家系中无症状的基因突变携带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 2A)型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1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家系中1例病理确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另外筛查出2名家系成员为该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中1例经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灶伴血清降钙素升高.结论 MEN 2A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对家系基因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5.
DelD63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RET原癌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o B  Liu X  Dong TT  Chen X  Huang ZM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62-1965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中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以探寻该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一个MEN2A家系,包括先证者两代人共22位成员的大家系。提取该家系22位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先证者RET原癌基因的外显子10、11,进而对纯化后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一步进行克隆测序,判定变异的位点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测得突变所在的外显子后,将其余几例患者及其亲属相应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4例MEN2A患者均存在13631密码子(GAC)的杂合缺失,碱基序列由TGC^∧GACGAGCTG变为TGCGAGCTG,导致代表天冬氨酸的13631的缺失,即delD631;4例患者中Ⅱ6的一级亲属(Ⅲ10)为该基因突变携带者。克隆测序发现的突变点与Cariff医学遗传学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的MEN2A相关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比较,确定为新突变点。结论 本研究MEN2A家系存在外显子11的13631杂合缺失突变,是国内外报道的首个RET原癌基因13631缺失突变。临床表现特点:相对于半胱氨酸位点突变,其发病年龄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早于甲状腺髓样癌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家系致病基因PET的基因型。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RET基因的第10、11、13、14、15和16外显子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弟弟RET基因第10、13、14、15和16外显子均无异常,第11外显子的第14996位核苷酸存在C-G替代,其反义链测序为14996 G-C替代,这种替代(TGC-TGG)使编码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色氨酸(Cys 634 Trp,C 634 W)。正常对照RET基因的第10、11、13、14、15和16外显子区域均未见异常。结论 该MEN2A家系的遗传基础是RET基因Cys 634 Trp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  方法  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工具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突变。  结果  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JA8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导致其第198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取代了原有的脯氨酸。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影响的氨基酸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家系全部受检者中进行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可以认定该突变是该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系谱分析显示该突变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结论  位于GJA8基因的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是导致该家系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病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一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 2A)的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病史、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反应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该患者病理证实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时伴有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以及血清PTH升高的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腺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结论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个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TAR)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方法  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Sanger测序对一个TAR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父母及姐姐4名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行CMA、qPCR和Sanger测序,明确致病突变后对胎儿行产前诊断。  结果  先证者1q21.1存在378 kb杂合缺失,内含RBM8A等基因,RBM8A基因还存在c.-21G>A突变,上述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产前羊水CMA显示胎儿1q21.1存在378 kb微缺失,基因检测未见RBM8A基因c.-21G>A突变。  结论   RBM8A基因1q21.1杂合性缺失和c.-21G>A是本例TAR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本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CR+导流杂交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经耳鼻咽喉科检测为听力障碍患者236例, 应用PCR+导流杂交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 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的20个位点突变情况。所有样本均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  结果   PCR+导流杂交法检测出耳聋基因突变48例, 其中GJB2基因突变率为11.44%, 杂合突变17例, 纯合突变10例; GJB3基因突变率为0.42%, 杂合突变1例; 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5.08%, 杂合突变10例, 纯合突变2例; 12 s RNA基因突变率为0.85%, 异质突变2例; 双杂合突变6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出耳聋基因突变53例, 其中GJB2基因突变率为11.86%, 杂合突变18例, 纯合突变10例; GJB3基因突变率为0.85%, 杂合突变2例; 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5.51%, 杂合突变10例, 纯合突变3例; 12 s RNA基因突变率为0.85%, 异质突变2例; 双杂合突变8例。2种方法的耳聋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0.3%和22.5%, 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是预防和降低遗传性耳聋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家系NOTCH3基因突变,探讨突变分析方法在遗传性CADASIL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该家系8位成员(5例患者,3例正常个体)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NOTCH3基因突变热点区域,DNA直接测序检测扩增产物,寻找该家系致病的突变基因。结果 NOTCH3基因第4外显子内存在一杂合的错义突变(c.421C>T),导致141位精氨酸(Arg)被半胱氨酸(Cys)替代。该家系中患者均携带该突变基因,而家系中正常个体未发现此突变基因。结论 杂合的错义突变(c.421C>T)与该CADASIL家系中患者表型共分离,为引起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为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的一个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  方法  应用靶向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和家系中4名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经过数据分析筛选可能的致病变异,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功能预测,在家系中对检出的可疑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进行正常人群突变位点检测。  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的先证者和其母在EPB41基因第13外显子均存在杂合c.1215G>A(p.Trp405Ter)无义突变,为功能缺失型突变,有极强的致病性(very strong pathogenicity,PVS1)。该位点G碱基突变为A碱基,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链第405位的色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蛋白合成提前终止,形成截短蛋白,部分功能区域丧失。该变异在人群中极为罕见,为尚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外祖母亦携带这一杂合突变,且在此家系中观察到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突变。  结论  EPB41基因的c.1215G>A突变是本例HE家系的可疑致病原因。首次在中国HE家系中发现了EPB41基因致病性突变。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一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的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病史、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反应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 该患者病理证实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时伴有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以及血清PTH升高的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腺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结论 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尿检异常的2名先证者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孟德尔遗传规律和临床表型的综合分析,筛选出致病的基因突变,最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中验证基因突变。结果: 两个家系中分别鉴定出COL4A5基因上的2个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c.2147-2A > T(IVS27)和c.646-2A > G(IVS11)(NM_033380),且这2个杂合突变分别与2个家系的患病成员呈现共分离关联。结论: Alport综合征主要通过女性直系患者遗传,临床上可以通过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Pan GZ  Liu WL  Hu DY  Xie WL  Zhu TG  Li L  Li CL  B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8-300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 对10个家系中36例HCM患者及5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B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钙蛋白T(TNNT2)及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家族性HCM患者中,3个家系的13例HCM患者发现MYH7错义突变,分别为18号外显子发生G12601A突变(Arg663His)、23号外显子发生G15373A突变(Glu924Lys)、20号外显子发生T13659C突变(Ile736Thr),散发的5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T13659C突变。所有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家族性HCM患者中有2个家系共4例发现MYBPC3基因突变:2例为18号外显子上的Arg502Trp、2例为13号外显子碱基插入突变,即在7425~7426间插入CGGCA,导致Arg346fs移码突变;50例散发性HCM患者中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 MYH7和MYBPC3可能为我国家族性HCM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而我国散发性HCM患者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率低;TNNT2可能不是我国HCM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A,MEN 2A)家系筛查的临床意义和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一个MEN 2A家系行家系调查,提取外周血行RET原癌基因和降钙素检测,并对无症状的基因突变携带者行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术。结果基因检测该家系为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第634位点TGC→CGC杂合错义突变,即p.C634R突变,与MEN 2A患者临床表型-甲状腺髓样癌(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或MTC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 ,PHEO)完全共分离。6例MEN 2A中,男4例,女2例;首次诊断平均年龄33.5(19~65)岁;MTC平均直径2.3(0.7~5.2)cm。其中3例以颈部占位或伴腹泻就诊,接受了不规范的甲状腺切除术或+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或+侧颈部淋巴结清扫;T2N1bM02例,T3N1bM01例。3例无症状者中2例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另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右侧颈淋巴结清扫术;T1N0M02例,T1N1bM01例。仅见1例无症状者伴发左侧PHEO(1/6)并优先于MTC接受了左侧PHEO切除。6例术后4例降钙素仍升高,其中有症状中的1例( T3N1bM0)先后接受了4次颈部手术,仍于首次术后130个月出现多处骨转移伴骨痛(T3N1bM1),服用范得他尼2个月后骨痛消失,至今带瘤生存32个月;另外有症状和无症状者各1例(T2N1bM0和T1N1bM0),分别在首次术后6、7个月接受了再次手术,包括另1例未再次手术的有症状者(T2N1bM0),3例至今分别已22、22和20个月,降钙素仍升高。其余2例无症状患者(T1N0M0)术后已随访20个月,降钙素均<2.0 ng/L。结论对MEN 2A家系进行临床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术前整合RET基因和降钙素检测,对无症状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预防性全甲状腺切除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贺芳  赵明刚  李翠  拓园  王翔 《西部医学》2022,34(1):63-68
目的 调查西安市246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相关基因 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突变位点分布情况,为寻求适合该地区人群的遗传咨询模式做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微阵列芯片法,对西安地区24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9个热点筛查,在后续遗传咨询中,进一步实施家系调查,并针对性地进行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结果 246例耳聋患者中,基因突变检出率34.55%(85/246),其中,GJB2基因突变率17.48%(43/246),SLC26A4基因突变率14.23%(35/246),7例线粒体DNA 12SrRN A1555A>G均质突变,占比2.85%(7/246)。另外,家系调查结果显示GJB2、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48.72%(19/39)。最后,GJB2和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GJB2基因上发现了额外的突变位点c.605ins46,c.79G>A,c.341A>G,c.257C>G,c.109G>A。结论 西安市耳聋患者基因筛查应以GJB2、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另外,不可忽视全面家系调查及适时联合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后续诊断、治疗、生活及婚育指导等个性化遗传咨询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对2014年11月及2018年1月潮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FⅪ缺陷症患者及家系进行分析。采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对2个先证者FⅪ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分别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的基因突变检测。应用逆转录PCR (RT-PCR)检测先证者-1 FⅪ mRNA的水平,分析突变对FⅪ mRNA剪切造成的影响。  结果  先证者-1男性,7岁。PT为10.7 s,APTT为 97.4 s(参考值9~12.8 s和24~40 s),FⅪ∶C为0.6%,FⅪ∶Ag<1%(参考值65%~150%和72.1%~122.3%);先证者-2女性,30岁。PT为11.7 s,APTT为71.3 s,FⅪ∶C为0.7%,FⅪ∶Ag<1%。2例先证者因子Ⅷ活性(FⅧ∶C)、因子Ⅸ活性(FⅨ∶C)和因子Ⅻ活性(FⅫ∶C)均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1基因测序发现FⅪ基因内含子4的3′端剪切受位存在c.326-1G>A剪接突变及10号外显子c.1107C>A(p.Tyr351X) 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1外婆、母亲及哥哥存在c.326-1G>A杂合剪接突变,奶奶及父亲存在c.1107C>A杂合无义突变。在先证者-1外周血中未能检测到FⅪ mRNA。先证者-2 FⅪ基因测序发现8号外显子存在c.841C>T(p.Gln263X)纯合无义突变;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2父亲、母亲、女儿及儿子存在c.841C>T杂合突变。  结论  FⅪ基因c.326-1G>A剪接突变、p.Tyr351X和p.Gln263X是导致2个遗传性FⅪ缺陷症先证者FⅪ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研究MEN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6例患者及其各自家系成员(共13例)外周血DNA,对MEN1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中2例患者和2例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378C>T,家系2中1例患者MEN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80C>G,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ME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225T>C,其余人员均未发现突变?其中MEN1基因突变c.80C>G和c.1225T>C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378C>T为已知突变类型?结论:MEN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MEN 1患者早期诊断及其亲属的筛查?本研究发现2种新的MEN1突变类型能增加研究者对于MEN1遗传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存在SCN4A基因R672H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e Q  Xu QG  Huang DH  Yuan HJ  Zhao YL  W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24-727
目的筛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总结该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2个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进行候选基因CACNA1S和SCN4A的筛查,并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DNA测序发现2个家系5例患者在SCN4A基因12外显子上存在2015G→A突变引起R672H改变。家系A另外4人也携带此突变但未发病,其中3例女性,1例男性。家系B先证者母亲存在相同突变。R672H突变特征:钾剂治疗有效,乙酰唑胺治疗无效;外显率不全,女性突变基因携带者均未发病。结论中国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存在SCN4A基因R672H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