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种简易可靠的右心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心衰竭动物模型制作的新方法. 方法:采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诱导制作右心衰竭动物模型.随机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按照体质量均衡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0),MCT组A(n=20)及MCT组B(n=20);实验组大鼠按照60mg/kg腹腔注射MCT,分别于给药后4周(MCT组A)、6周(MCT组B)采用自制右心导管检测大鼠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处死大鼠,分别取心、肺、肝组织行生理指标测定、病理切片观察.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替代,其余处理相同.所有大鼠每周空腹眼眶采血1次,测定血浆睾酮水平. 结果:试验组大鼠于MCT注射后4~6周逐渐出现明显消瘦,呼吸困难,胸、腹水形成,毛发稀疏,肝脏淤血,心脏增大等右心衰竭表现.MCT组A大鼠平均右心房压力(mRAP)、右心室压力(mRVP) 、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指数[右心室游离缘(RV)/左心室及室间隔(LV+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肺干湿重比值、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MCT组B大鼠mRAP、mRVP和mPAP明显增高,体质量显著下降;右心指数明显增大,肝肺的干湿重比值、血浆睾酮水平降低更加明显,出现明显的胸水和腹水(P<0.01).MCT组B大鼠心肌纤维走行紊乱,部分心肌纤维分叉,心肌纤维横径增大,间质纤维化;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纤维增多,管腔狭窄明显. 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MCT诱导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用于研究右心衰竭机制及治疗新方法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m)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与内皮功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278例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功能参数. 结果 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NF-α升高,IL-6升高,ET-1升高,LVEF、RVEF降低,PASP升高,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NF-α、IL-6、ET-1与LVEF、R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P<0.01).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TNF-α、IL-6与ET-1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内皮素ET-1与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和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酚妥拉明,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0%(P<0.05).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往认为右心室的心肌总量少于左心室,是作为传输血液的通道,所以远没有左心室重要;右心结构紊乱而体积小,难以确立公认的检测标准,右心衰竭的诊断缺少客观指标.近20年来人们逐渐揭开了右心结构与功能的神秘面纱,右心室梗死、急性肺栓塞、左心疾病,肺实质病变、肺血管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可引发右心功能的损害.临床上右心衰竭不仅与左心衰竭同样常见,且独立的右心衰竭比单独左心衰竭的预后更差.许多研究发现右心功能是影响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本组老年肺心病患者均伴有右心衰竭,而且右心衰竭反复出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肺原发疾病、肺气肿及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节多有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 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与监护的开展,血管扩张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硝普钠是一种强力而速效的血管扩张剂,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左心衰竭与各种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最近国内外已成功的应用于肺心病右心衰竭的治疗。我院自1979年12月至1981年5月用台州地区医药科研检验所监制的注射用硝普钠治疗6例肺心病难治性右心衰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进行性增加、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是许多心肺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1-2].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可增加右心后负荷,引起右心肥大、扩张,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治疗高原地区婴幼儿慢性右心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海拔3 000m高原慢性右心衰竭的婴幼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常规治疗控制心力衰竭后,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0.5mg/(kg·d),逐渐加量,4周内至最大剂量2mg/(kg·d);B组20例,常规治疗控制右心衰竭.观察治疗6个月后,心率、肝脏大小、心胸比例及心功能变化.结论经倍他乐克、地高辛、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四联合用可明显改善右心功能,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而引起肺的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还可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为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部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担加重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引起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2].常反复急性发作加重,使之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导致心功能衰竭,多数预后不良.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ute cor pulmonale)主要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肺原发疾病、肺气肿及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节多有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由于肺血管病变,易发生肺功能衰竭和右心排出受限,我院1993年3月~2000年5月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6例,由于加强了术后监护,尤其是呼吸道和肺功能的管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右心衰竭时肿瘤坏死因子(TNIr—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取两组皮下注射野百合碱作实验组;另两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注射后4周和6周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液动力学指标,抽取血液测血清TNF-α含量,取心、肺、肝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大鼠6周后出现中心静脉雎、平均肺动脉压显升高,右室dp/dt值明显下降等明显的右心衰竭表现,其血清TNF—α含量极显升高。而4周时的大鼠无右心衰竭表现,血清TNF-α含量正常。结论 大鼠右心衰竭时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参与右心衰的进展,为应用抗TNF物质治疗右心衰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以双氧水作心脏声学造影测定臂心循环时间及右室贮留时间以检查右心功能状态.在无右心衰竭的6例中臂心循环时间5.9±1.0秒及右室贮留时间174.7±43.6秒与正常组(二者分别为5.0±2.6秒及115.9±30.1秒)无明显差异.而在有右心衰竭者15例中则分别为10.1±3.7秒及272.8±99.8秒均比无右心衰者明显延长(p<0.01~0.05);提示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代偿期,心脏能很好地克服肺循环阻力,心搏量可正常.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循环阻力逐渐增加,尤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因缺氧及CO_2潴留,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力可进一步升高,当超过右心负荷时,即呈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臂心循环时间及右心贮留时间均延长.  相似文献   

17.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I)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46例RVI患者按有无右心衰竭及心原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竭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竭或同时合并心原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46例RVI病人中42例作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分别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RVI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疗效在降低RVI特别是合并右心衰竭或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18.
陆慰萱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2089-2090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肺动脉高压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等引起,其共同的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46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35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联用治疗肺心病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患的严重阶段,有很高的致残率.多数住院患者有肺动脉高压、呼吸性酸中毒、右心衰竭乃至全心衰竭.根据肺心病的发病机制,我们采用通心络、酚妥拉明、硫酸镁联合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