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湿热蕴脾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其中湿疹167例,特应性皮炎31例,荨麻疹44例。结果: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阳性者113例,占46.6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艾蒿过敏者多见,各占33.88%、15.70%、14.87%,食物性过敏原以蟹、海鱼组合、花生多见,各占16.52%、11.57%、9.91%。结论:广州地区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规检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有助于寻找相应过敏性,减少或避免接触,可减少疾病反复,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62例过敏性紫癜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变应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62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97%,其中17例(27%)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0例(32%)对2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粉尘螨(18%)、柳桑梧桐花粉(18%)。食物组最常见的为蛋白蛋黄(24%),牛奶(15%),鱼(11%),虾蟹(11%)。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蛋黄和牛奶等蛋白类食物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可指导对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变应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62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97%,其中17例(27%)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0例(32%)对2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粉尘螨(18%)、柳桑梧桐花粉(18%)。食物组最常见的为蛋白蛋黄(24%),牛奶(15%),鱼(11%),虾蟹(11%)。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蛋黄和牛奶等蛋白类食物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可指导对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城市儿童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基线水平与IgE介导的吸入性过敏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1000例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对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和总IgE初筛测定。结果:男性和女性儿童之间的各个年龄段的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小城市7~9岁组儿童IgE水平高于2~6岁以及10~12岁两个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200例血清是吸入性过敏阳性,占总样本的20.00%,而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过敏原阳性反应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致儿童吸入性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具有多种,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所占比为29.00%、狗毛皮屑所占比为24.00%、户尘螨所占比为18.00%、猫皮屑所占比为14.00%、屋尘所占比为7.50%、蒲公英所占比为5.00%、桑树所占比为2.50%;其各个过敏原种类所占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以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较为常见。结论:通过对特异性IgE和血清IgE进行测定,发现儿童吸入性过敏的过敏原种类以点青/烟曲/黑曲/交链霉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瑞典UniCAP 100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常见吸入性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并将患者分成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的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 5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应性IgE阳性者:phadiatop 382例(72.1%),hx2 292例(55.1%);总IgE阳性者360例(67.9%)。2组中常见的变应原相似;未成年组phadiatop和hx2的4,5,6级病例的阳性率及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结论粉尘和尘螨是唐山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未成年人对上述变应原的过敏比例及敏感程度高于成年人;变应原阴性的患者中可能患有局部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左西替利嗪片和双嘧达莫治疗,两组疗程1个月,并随访1年。并检测该116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疗效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人数及比例比对照组低,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5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作为CVA组,255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支气管炎组,均行皮肤点刺试验,比较2组皮肤点刺结果与血清总IgE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食物过敏原阳性率、总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VA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炎组(P0.01)。CVA组中粉尘螨、户尘螨阳性率较高,食物过敏原中海虾、芒果阳性率较高,皮肤点刺试验强阳性结果以粉尘螨、户尘螨为主。结论 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支气管炎患儿,此结果对初步快速诊断儿童CV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在变应性鼻炎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PCA(PolyCheck Assay)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5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20种特异性IgE。结果显示一种以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4%。结论提示体外检测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在诊断变应性鼻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对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缓解期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用咳喘停贴剂对55例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26例单纯性哮喘患者及48例健康人进行穴位贴敷,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治疗前,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与单纯哮喘组血清lg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合并过敏性鼻炎组显著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合并过敏性鼻炎组治疗后血清lgE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名患者血清1gE水平升高明观。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降低缓解期哮喘血清IgE水平,尤其是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肾虚寒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matitis,AD)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97例AD患者分两组,采用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脾肾虚寒型AD患者治疗前血清总IgE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降低患者较高的血清总IgE水平(P<0.01)。结论:中药干预治疗可以协助西药降低AD患者血清总IgE水平,该发现可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AD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敷灸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变化的影响,观察敷灸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敷灸组和中药组,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血清IgE水平、症状、体征、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症状、体征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敷灸组优于中药组。结论:敷灸能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选择5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的14种食物过敏原总IgG浓度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帮助下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为78%,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gG浓度为+1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为+2级和+3级时观察组的抗体阳性强度明显比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过程中,以食物特异性总IgG为依据有助于将相应的食物剔除,通过对临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密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医生在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32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各类过敏原的捡出率,了解各种过敏原在洛阳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6例荨麻疹,128例湿疹及45例异位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常见过敏原的特异性IgB。结果329例患者中221例(67.17%)至少有一项特异性IgE阳性。在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尘螨为最高,其后依次为霉菌混合物、树木花粉、动物皮屑等,食物性过敏原中以肉类蛋白为最高,其后依次为鱼虾、牛奶、坚果等。结论通过血清特异性IgB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寻找相应过敏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豚鼠全身过敏性试验模型探讨不同剂量卵蛋白(OVA)的过敏性。 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卵蛋白致敏激发豚鼠,复制全身过敏性试验模型,观察过敏反应症状,ELISA检测不同剂量OVA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豚鼠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IgE的含量变化。 结果: 全身过敏实验阳性对照组(OVA)致敏率为100%,大部分过敏反应级别较高;阴性对照组的致敏率为0%;14 d时过敏反应无明显差异,21 d时过敏反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14 d时OVA组与对照组比,血清IgE值水平无明显差异,21 d OVA组与对照组比,血清IgE值水平显著差异(P<0.05)。 结论: OVA致敏原的剂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过敏反应指标IgE值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2000 例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 患儿进行小组划分,0 ~ 2 岁患儿为甲组(658 例),3 ~ 4 岁患儿为乙组(798 例),5 ~ 8 岁为丙组(813 例)。分组统计 三组患儿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查结果。结果:2000 例患儿吸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954 例,总阳性率为 47.7 %,食 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789 例,总阳性率为 39.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儿食入特异性 IgE 阳 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高,吸入性特异性 IgE 阳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尘螨,其次为灰尘、豚草 / 艾草、点青霉 / 毛霉 / 根霉等;湿疹、 荨麻疹患儿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最高的为虾 / 蟹 / 贝,其次为牛奶、鸡蛋等,哮喘患儿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检出率最高,其 次为鸡蛋、芒果 / 桃 / 菠萝等。结论:食入性物质是 2 岁前儿童的主要过敏原,吸入性物质是 2 岁以后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临床检测中可以根据过敏原 IgE 对于患儿的实际过敏原进行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影响。方法将7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鼻三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gE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鼻三针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降低血清中Ig E抗体的含量,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风寒型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玉桂宁荨汤,对照组30例口服皿治林(咪唑斯汀缓释片)。观察疗效与复发率及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桂附萸和汤对过敏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过敏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30例健康职工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桂附萸和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艾灸大椎、神阙,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CD4~+T细胞、CD8~+T细胞,特禀质转化积分,症状评分,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两组过敏性痤疮患者IgE及EOS、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升高(P0.01,P0.05),CD4~+T/CD8~+T下降(P0.05)。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gE及EOS、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下降(P0.05),CD4~+T/CD8~+T升高(P0.05);观察组IgE及EOS、CD4~+T细胞、CD8~+T细胞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特禀质转化积分、症状评分治疗后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结合桂附萸和汤对过敏性痤疮患者免疫功能、特禀体质均明显改善,其治疗过敏性痤疮机制可能与纠正特禀体质、改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及抑制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