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不同心肺复苏术培训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共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实验组应用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练习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对培训结束和培训12周后两组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对照组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培训12周后再次进行考核,两组在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有利于急诊科护士掌握急救理论和相关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作坊培训模式在中层级护士辨证施护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内科系统的44名中层级护士随机分组,分别作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工作坊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查房、病人管理的考核成绩,调查干预组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查房、病人管理的考核成绩分别是(87.37±3.75)分、(91.88±1.82)分、(87.78±3.24)分、(91.37±1.68)分,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查房、病人管理的考核成绩分别是(73.25±4.85)分、(82.93±2.40)分、(82.24±2.54)分、(83.55±2.53)分;干预组以上4门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护士普遍认为工作坊培训模式对培训效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结论:工作坊培训模式应用于中层级护士中医辨证施护培训中收到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受到护士们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通过麻醉恢复室特殊岗位准入资质的40名新护士按照1∶1的比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采用目标学习法进行规范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经过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后进行相关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及综合护理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培训前后的专科理论考试得分由(78.56±7.45)分提高到(94.54±4.22)分(P0.05),对照组护士培训前后的专科理论考试得分由(77.93±7.14)分提高到(85.62±5.13)分,且观察组培训后的专科理论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跟班带教的培训模式,目标教学法对麻醉恢复室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效果更显著,目标教学法的使用不仅能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了专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阶段综合培训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8名护士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分阶段综合培训,即基础阶段、实践阶段、提升阶段。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阶段综合培训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培训后观察组在氧气吸入技术、鼻饲、静脉留置针技术、电动吸痰、心肺复苏和洗胃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余4项技术操作方面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在应急处理能力、模拟病情判断、有效配合医生及协调指挥能力等综合能力上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阶段综合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市舟山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为研究对象,2014年1~6月未经过急救技能培训小组技能培训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小组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后为干预组,每日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质量监测,并且培训前后进行急救技能的考核,对比两组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率、操作方法错误率、急救理论知识考核不合格率、急救技能考核不合格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率、操作方法错误率、急救理论知识考核不合格率、急救技能考核不合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基层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后,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合格率显著减少,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是提升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社康–医院–志愿者联动培训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的模式,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及技能操作,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及能力,以观察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深圳某社区119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应用社康–医院–志愿者联动培训居民急救知识及技能操作,观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培训前后急救小常识知晓率;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操作正确率。结果:培训后,居民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急救小常识知晓率、心肺复苏操作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康–医院–志愿者联动培训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的模式,可提高社区居民急救能力,能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及公众组织的效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延伸及优化社康医疗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应用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门诊30例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施中医优质护理。统计两组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伦理技能考核和健康教育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安全管理、伦理技能考核及健康教育评分分别为(98.9±1.0)分、(98.3±0.7)分和(98.1±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8)分、(87.9±0.6)分和(89.7±0.7)分(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护理中采用中医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士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等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模拟培训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精神科2018年1月~2019年10月新入职的28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4名。对照组实习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模式管理,观察组护士接受应急预案模拟培训,记录比较两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考核结果及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急预案模拟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士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层级培训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外科的9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8名。对观察组护士实行层级培训模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在培训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护士在培训后考核成绩、外科护理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护士经过培训,观察组护士学习积极性、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带教老师比较满意观察组护士的业务能力,观察组护士的业务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层级培训方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具有很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心肺脑复苏(CPCR)模拟演练模式对提高护士急救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士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救培训,实验组在接受传统急救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医护合作CPCR模拟演练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单项急救技能、急救理论、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结果:培训前两组考核成绩无差异,培训后两组护士的单项急救技能、急救理论、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CPCR模拟演练能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时间管理法在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60名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仍沿用常规带教方案,由带教老师根据带教目标进行一对一带教,研究组则采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带教后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分别为(95.1±3.9)分、(92.4±5.5)分、(92.9±4.9)分,对照组则分别为(81.2±5.5)分、(83.1±5.9)分、(82.1±6.2)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BC时间管理法应用于心内科轮转护士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技能培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急救技能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教授,包括如何识别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等。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以临床实际案例为依托,针对前述常用急救技能,选择适宜疾病和典型病例制作相关临床模拟材料,让学员主动思考,结合案例进行具体抢救方案的实施。引导学员解析病例,以及实施救治中的思维方向。每次培训将学员分成5人1组,分角色演练。设置患者心脏骤停等临床场景,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对教师及学员用时、学员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满意度、工作能力评估等方面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教师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学员活跃度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学员的基础知识、单项技能的考核中,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技能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基础知识培训、技能培训、课题活跃度、师生互动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并进行长效培训,旨在提高大学生的院前急救能力。方法法:从广州大学城某高校随机抽取60名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长效培训,采用自编问卷及《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被试者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实践技能普遍缺乏,通过专业人员进行CPR理论及技能培训,理论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第三个月进行复训后,操作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P0.05)。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长效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SPOC急救仪器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10月参与医院急诊科急救仪器培训共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研究期间,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急救仪器培训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基于SPOC急救仪器培训管理。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培训效果,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学员急救仪器使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观察组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安装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POC急救仪器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对提高科室急救仪器培训质量和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有积极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循环关怀式培训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科1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名,观察组采用周循环关怀式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培训6个月后,比较两组护士的专科理论成绩和专业技能成绩及护士对培训效果评价,并调查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周循环关怀式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积极性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培训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循环关怀式培训模式应用于肿瘤科护士培训,有利于护士掌握新理论及技能知识,保障肿瘤科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情景教学法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实习护生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观察组护生进行心肺复苏情景教学,对照组护生进行常规心肺复苏教学,对2组护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评价2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87±3.2vs83±2.1,85±4.3vs81±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2.9vs86±3.6,P0.05)。结论心肺复苏情景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水平,应当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在骨伤科护士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中医骨伤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实习的护生25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3名与观察组12名,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和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日常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出科综合成绩以及实习期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出科综合成绩分别为(95.4±2.2)分、(96.3±2.3)分和(95.9±1.9)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的(90.5±1.3)分、(91.6±1.7)分和(91.1±1.5)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护士护理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4.00%与86.00%,观察组实习护士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骨伤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并在实习带教中积极应用该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护生的专业业务能力,巩固基础的理论知识,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作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情景再现查房法,培训新护士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查房护理,保证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新护士32例,按查房培训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与科内考试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调查两组护士护理期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科内考试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查房是重症监护室护理重要环节,情景再现法查房能短期内提高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满意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积分制考核结合SPC管理法在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医院具备中医操作资质的14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采用积分制考核结合SPC管理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护士的中医护理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分总得及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分制考核结合SPC管理模式在中医护理培训中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于胜任力的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效果,以期为新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170名需进行护理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差异分为观察组(后入院)和对照组(先入院),每组85名。观察组给予基于胜任力的中医护理培训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岗前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效果。结果: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均取得合格成绩。观察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中医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专科护理知识和中医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胜任力的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效果显著,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