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急性肠炎寒热辨证与炎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与中医寒热辨证的关系,可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医寒热辨证实质。近年来,有关炎症与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的研究偶见报道,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及感染密度及急性炎症程度与热证呈正相关,白介素- 8粘膜含量热证组也显著高于寒证组。但其他疾病研究国内尚少见。为此,本文旨在探讨炎症与急性肠炎寒热证型的相关性,从而为进一步阐明寒热证型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1999年 7~ 10月本院急诊就诊的急性肠炎病例共 41例,从发病至就诊均在 6h内。男 18例,女 23例;年龄 18~ 7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寒热辨证,其中,寒…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的寒热辨证和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消化性溃疡62例,按辨证分为寒证组、热证组和无明显寒热证候组。分别测定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寒证组降低,热证组增加,无明显寒热证候组与对照组相近。儿茶酚胺的增减,表示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活动增强或减弱,可能是溃疡病寒证、热证的物质基础。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复查尿中儿茶酚胺,寒证组增加,热证组减少,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镜与电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寒热不同证候患者56例舌苔脱落细胞进行观察。光镜发现 CAG 寒证组患者舌苔角化细胞水平低于 CAG 热证组(P<0.01),而角化前细胞水平则明显高于热证组(P<0.01)。寒热两证患者舌苔完全角化细胞水平和异常角化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舌苔渗出炎性细胞不同种类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CAG 热证组患者舌苔角化前细胞出现纤维化改变,细胞间桥粒已消失,胞核出现异染质;寒证组患者舌苔角化前细胞纤维化改变不明显,细胞间仍以指状突起相连。寒热两证中均有细菌存在。CAG 寒热两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改变可能为其早期辨证诊断提供微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寒期热辨证与外周血NK细胞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寒热辨证与外周血NK细胞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寻找依据,方法:选择80例急性期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寒热辨证,研究其寒热分型情况,并对其中45例患者进行了寒热分型与外周血NK(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同时选择12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热证51例,寒证29例,热证的阳性发病率范围为53.27-74.33%,45例NK细胞在热证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期热证多见,其寒热证梦与外周血NK细胞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址二指肠溃疡2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并与10例正常胃粘膜活检标本作比较。结果:热证组胃粘膜IL-8、TNF、MPO及MDA较寒证组增多;IL-6与寒热辨证无明显关系。结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入院患者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脊柱结构损伤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5年12月1日—2017年11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AS住院患者共计277例进行寒热证候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m SASSS)评分及AS疾病活动度(ASDAS)评分。结果 AS入院患者寒证组36例(12.99%),热证组241例(87.01%),寒证组m SASSS评分较热证组高(P0.05),热证组ASDAS评分较寒证组高(P0.05)。结论 AS入院患者热证多于寒证。热证组患者多与炎症活动有关,寒证组患者脊柱结构损伤程度较热证组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Meta分析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与热证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为RA的寒热辨证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平台中与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相关的文献,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条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取相关临床特征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分8分的文献9篇,评分7分的有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寒证组与热证组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寒证组明显低于热证组[SD(Random)=-16.62,95%CI(-24.98,-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89,P<0.000 1);寒证组与热证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寒证组明显低于热证组[SD(Fixed)=-1.80,95%CI(-2.2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8.67,P<0.000 01);寒证组与热证组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比较,寒证组明显低于热证组[SD(Random)=-0.92,95%CI(-1.2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5.38,P<0.000 01);寒证组与热证组类风湿因子(RF)比较,寒证组与热证组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SD(Random)=-11.89,95%CI(-26.68,-2.89),Z =1.58,P=0.11].结论 RA热证患者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寒证患者,提示热证患者处于一个较强的疾病活动状态,在临床上可为RA寒热证候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悸寒/热证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自主神经张力(交感和迷走)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平行对照方法,将14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寒热证候归入实热、实寒、虚热、虚寒4组。观测HRV指标,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频域指标TP、LF、HF、LF/HF。使用DMS动态分析软件,人工修正、去除伪差,自动分析24h连续心电信号(动态心电图)后,获得HRV各项指标。[结果]寒热辨证分组:热证82例(58.2%,82/141),其中实热32例,虚热50例;寒证59例(41.8%,59/141),均为虚寒证。SDNN、SDANN、RMSSD热证与寒证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虚寒组均大于虚热组(P0.05)。TP、LF、HF热证与寒证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LF/HF热证组高于寒证(P0.05);频域指标TP、HF、LF/HF虚热与虚寒均有显著差异(P0.05),TP、HF虚寒大于虚热(P0.05),LF/HF虚热组大于虚寒组(P0.05),L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虚实与自主神经总张力相关,寒热与自主神经功能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平衡相关,热证与寒证自主神经总体能量无显著差异(P0.05),热证组交感活动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仰卧平静、仰卧心算与直立平静3种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与中医寒热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通过比较233例中西医学诊断明确、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RV在3种状态下的频域综合变化,分析实热证组(64例)、虚寒证组(16例)、寒热错杂证组(38例)、阴虚火旺证组(67例)、阴阳两虚证组(48例)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归化值(LFNU)增大与阳证、热证明显相关,反映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高频功率(HF)、高频功率归化值(HFNU)增大与阴证、寒证明显相关;LF/HF增大反映阳证、热证,LF/HF减小反映阴证、寒证;心算状态对阳证、热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直立状态对虚证、寒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结论HRV三态变化规律对中医寒热虚实辨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脐温与寒热证候的相关性,为探索冠心病不同阶段的证候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证观察组35例和热证观察组35例;另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脐温测定,分别记录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脐温与中医寒热证候辨证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寒证观察组的平均脐温显著低于热证观察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5),热证观察组患者的脐温要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脐温越高,冠心病患者热证症候愈明显;脐温越低,冠心病患者寒证症候愈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四季气候变化对慢性胃炎复发及HP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寿鹏  许亚娜 《中医杂志》1999,40(6):364-365
对109例慢性胃炎患者从四季气候变化与发病及HP感染的关系,方面进行观察。结果:(1)四季中夏春季发病率较高,次为冬季,各型中,寒温犯胃型夏春季发病率较高,脾胃虚弱型次之。胃热阴虚型冬季发病率较高。(2)四季中夏季发病者HP阳性率较高,春季次之。  相似文献   

12.
郑友生  李燕 《中医药研究》2013,(12):1422-1424
目的通过检测偏头痛湿热证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偏头痛发作期病人6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采用免疫印记检测血清HP抗体阳性率.其中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湿热型组(31例)和非湿热型组(29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偏头痛病人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 vs 26.7%,P<0.05).偏头痛湿热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LDL-C水平均高于非湿热组(P<0.05);HDL-C、TC、TG、FIB与非湿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组的TG水平较血清HP抗体阴性组高(P<0.05);HDL-C、TC、LDL-C、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关系密切,并可影响TG水平.HP感染可作为偏头痛湿热证的微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72例,采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泰胃美胶囊等西药。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分别为97.1%、83.3%、89.5%、76.1%,8.4%,25.7%,经统计学处理P〈0.01,P〈0.05。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DU伴HP疗铲明显优于西药,HP根除率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纳入哮喘组,选取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miR-146a表达情况,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ACT评分低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ACT评分低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热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A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miR-146a呈高表达,且miR-146a与哮喘中医证型及ACT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湿邪致病大鼠IL-2、IL-8水平变化探讨湿邪致病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内湿组、外湿组、内外湿组及疲劳组5组,分别造模20天后,采用放射免疫(RLA)方法检测其IL-2、IL-8水平。结果:全组比较,IL-2和IL-8水平在各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3.102,P=0.028;F=2.657,P=0.049)。两两比较,外湿组和内外湿组的IL-2水平都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5,P=0.028),外湿组的IL-2水平比内湿组明显升高(P=0.015);外湿组的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内湿组、内外湿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6,P=0.004,P=0.034)。结论:外湿组的IL-2和IL-8水平比内湿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提示湿邪致病初期外湿与机体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密切有关,此阶段机体可能对外在湿邪较内在湿邪的刺激更为敏感,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思文 《河北中医》2016,(9):1357-1360
目的观察二陈桂枝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寒湿困脾型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证属寒湿困脾型的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二陈桂枝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2(IL-2)及IL-4。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PLT及IL-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IL-4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LT及IL-2升高、IL-4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5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二陈桂枝汤可显著提高寒湿困脾型ITP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主要中医症状,升高PLT及IL-2,降低IL-4,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幽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7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清幽愈疡汤4周,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4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1周。观察两组疗效、溃疡面缩小、Hp根除率、不同证型疗效、疗效稳定性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2.9%、77.1%,两组在疗效及溃疡缩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和Hp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幽愈疡汤治疗Hp阳性PU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Hp清除率高、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3组,将FPG、PPG、FINS、HbA1C、HOMA-IR及炎症因子(TNF-a、IL-6、IL-10)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各组间HOMA-IR、TNF-a及IL-6比较,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3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血清微量元素、病程、饮食、便秘、失眠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3组,检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血清铁等指标,同时调查患者的病程、饮食习惯、有无失眠、有无便秘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在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复发性口腔溃疡气血亏虚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气血亏虚组(P﹤0.05);气血亏虚组患者血清Fe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心脾积热组(P﹤0.05);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患者饮食失调情况较气血亏虚组明显严重(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便秘病例数明显多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3组患者血清IgG、IgM、C4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失眠病例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282)。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病程、血清IgA、C3、Fe、饮食习惯、便秘史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木荣 《中医杂志》1997,38(2):89-90
临床观察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7例,按肝郁气滞、胃肠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四型辨证施治。结果:治愈23例(40.4%),有效28例(49.1%),总有效率为89.5%。将慢性胃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开评价,其中慢性胃炎治愈23例(40.3%),有效28例(49.1%);溃疡性结肠炎治愈25例(43.8%),有效28例(49.1%),各自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5%、93.0%,二者疗效比较天显著性差异(P>0.05)。其疗效相关性进一步证明慢性胃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上的密切联系,提示治疗本病要注意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