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本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对西沙必利(cisapride)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其中治疗组414例,对照组169例。西沙必利的服药方法为每次5mg,每日3次,共服4周。结果显示西沙必利能使早饱、腹胀、上腹痛、恶心等多种消化道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9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42%,且两组病人间差异有显著性。西沙必利的副作用主要为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对其可以耐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西沙必利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9年,加重1周."于2003年3月18日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瘙痒,伴食欲不振、消瘦,无腹痛、发热.查ALT 44IU/L,AST 53IU/L,ALP 168IU/L,GGT 179IU/L,TBIL 64.98μmol/L,DBIL 45.02μmol/L,B超、CT均提示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占位.疑诊胆管癌,行手术探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管、胆总管、肝管均硬韧,呈索条状,胆总管壁厚约0.2cm,肝脏未见结节及肿物.  相似文献   
3.
经皮经肝肝静脉穿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一例刘正新陈宝雯邹英华王彬患者女,26岁,已婚。因腹部进行性膨大10个月,双下肢水肿9个月于1996年4月26日收住本院消化科。体检发现肝大、脾大、腹水和双下肢水肿。化验检查结果为:白蛋白27.9g...  相似文献   
4.
奥美拉唑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奥美拉唑是否能防治尼古丁及酒精诱发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进行了调查,从试验探索到临床应用结果显示:Ome可显著减少肉眼及组织学损伤,同时也降低了标有荧光素的 1硫氰酸盐白蛋白从血管漏入组织间隙的程度。临床试验证实,吸烟和非吸烟组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应用Ome治疗后,其疼痛消失时间及治愈率之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址二指肠溃疡2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并与10例正常胃粘膜活检标本作比较。结果:热证组胃粘膜IL-8、TNF、MPO及MDA较寒证组增多;IL-6与寒热辨证无明显关系。结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欧车前亲水胶体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共入选病例124例,其中入选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64例,临床治疗评价病例63例,安全性评价64例;入选欧车前亲水胶体对照60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59例,安全性评价60例。聚乙二醇4000和欧车前亲水胶体的剂量分别为10g和6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两周。结果聚乙二醇4000与欧车前亲水胶体均可使大部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正常,主要消化道症状消失,其总有效率相近,分别为85.7%和86.4%,但显效率不同,分别为81.0%及62.7%,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1.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聚乙二醇4000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PCNA、EGFR、TGFβRⅠ和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TGFβR Ⅰ和TGFβRⅡ),探讨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和癌远侧切端正常胃组织中PCNA、EGFR、TGFβRⅠ和TGFβRⅡ的表达.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CNA标记指数和EGFR阳性率升高,TGFβR Ⅰ和TGFβRⅡ的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浆膜外侵者PCNA的标记指数高于无浆膜外侵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的表达升高,TGFβR Ⅰ和TGFβRⅡ的表达降低,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A、EGFR的高表达和TGFβR Ⅰ、TGFβRⅡ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其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代谢产物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产毒Hp菌株NCTC11637,然后提取上清液,用浓缩上清液(concentrated broth culture supernatant,CCS)灌鼠胃.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请胃泌素,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结果:灌服CCS组与对照组比较,胃黏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灌服CCS组有4/8阳性,对照组无1例阳性;血清胃泌素升高,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产毒Hp培养上清液可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25例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977~1995年的125例胰腺癌病例,男79例,女46例,年龄29~74岁,平均54.9岁。首发症状以腹痛(54.4%)、黄疸(15.2%)、上腹不适(8.0%)最常见;体征主要有腹部压痛(45.6%)、肿块(24.8%);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87.4%),相当一部分是无痛性黄疸。B超、CT、ERCP符合率均较高。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97.6%)。提出了尽可能早期诊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前 言 EGF是继神经生长因子之后发现的第二个生长因子。1959年由Cohen首先从小鼠额下腺中分离出来。能够促进表皮生长(Stastny,1970),遂将其命名为EGF。近十余年来,对EGF及其受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识到它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与消化道生理及多种病理密切相关,尤其是EGF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