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8,(2):250-254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及教学需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依据。方法以我校2017级选修临床流行病学的119位医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82.4%的研究生认为该课程重要,93.3%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临床流行病学课程,但有不少研究生认为该课程难度较大,兴趣一般;通过Topsis法分析,教学内容综合排序第一位是Meta分析;约一半研究生希望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超过60%的研究生对授课教师要求为副教授及以上、博士学位;96.63%的研究生希望以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核;64.7%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最大的收获为实用方法的获取,课程安排为学位课的研究生比非学位课的研究生认为该课程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更有意义(Z=-3.380,P=0.001),并更愿意推荐其他同学(Z=-2.68,P=0.007)。结论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备课,重视双语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及师资队伍配置,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法以解放军医学院2013级全体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硕士研究生普遍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感兴趣,重视程度较高,80%以上在课前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年龄相对较大、男性、统招生、既往没有工作经验、本科曾学习过相关课程、重视该课程的学生成绩较好(P<0.05)。结论提高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可改善其学习效果,教学中应注意对在职学生的督促和关注,缩小其与统招生的学习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军队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临床流行病学成绩的因素,为改进课程教学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某军队医学院校2013级全体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人(98.1%)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121人(57.3%)课前预习,163人(77.3%)课后复习,134人(63.5%)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统招生的表现优于在职生(P<0.05),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专业、课前对课程重视程度、对课程兴趣情况、参加课堂讨论积极程度、硕士期间学习过和自学过相关课程、在职学习以及既往工作过(P<0.05)。结论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对临床流行病学重视程度较高。提高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可改善其学习效果,讨论式的授课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118名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硕士研究生,采用前后比较的问卷调查方法,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同样的问卷对其进行现场问卷凋查.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课程教育,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改变了其对循证医学的态度与观点,并对其医疗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结论 在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118名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硕士研究生,采用前后比较的问卷调查方法,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同样的问卷对其进行现场问卷凋查.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课程教育,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改变了其对循证医学的态度与观点,并对其医疗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结论 在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中应该实施的不同教学重点和培养目标.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8年度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硕士研究生(151名)和本科生(55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其对循证医学知晓、态度、实践及其难点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和实践难点调查显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对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较低并且均认为实践有困难;但两者在对循证医学态度及实践现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硕士研究生对循证医学反映出较高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性.结论 循证医学的教育应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阶段教学重点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诊断试验类毕业论文的质量,并通过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知识的系统培训,寻找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 方法 以郑州某高校医学院2014—2017届全体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诊断试验STARD(2003)报告规范,分别评价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知识系统培训前后,研究生诊断试验类论文STARD(2003)报告25个条目符合情况,并通过培训前后的条目符合率,判断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方法培训对于提高研究生诊断试验类论文质量的效果。 结果 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生诊断试验类论文77篇,其中未接受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系统培训的有23篇,接受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系统培训的有54篇,接受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系统培训后,研究生诊断试验类论文STARD报告条目符合率显著提高,条目平均符合数由9.36±2.25上升至18.64±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27,P<0.001),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均高于培训前的研究,80%的条目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5条目的符合率提高了72.70%。 结论 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知识的系统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途径.方法 对省内七个城市十家三级甲等医院52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结果 临床护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34.5%,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占1.4%,对循证医学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分别占3.0%、19.8%、55.0%和22.7%.绝大部分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认为应该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分别占37.5%、48.9%、10.3%.51.0%的人员认为应该设为必修课,49.0%认为设为选修课.结论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素质,普及循证医学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得认识非常必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实证研究,为合理设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循证医学教学内容提供借鉴。方法以文献调研与咨询、课程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探讨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结果循证医学教学能够显著提升研究生的批判性评阅文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61名研究生(90.5%)认为循证医学对于开展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166名研究生(93.3%)认为循证医学对于今后的临床科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能够提出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的推荐意见并准确指出循证决策依据。结论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聚焦循证医学基本理论、证据分类分级、证据检索、证据的评价与应用方法,才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引入临床专家授课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7级、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安排临床专家进行授课,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共发出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其中2007级学生99份,2008级学生117份.73.1%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是有特色的,95.8%的学生认为临床专家在教学中强调了循证证据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度调查中,两个年级学生的选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专家授课,97.2%的学生了解了如何应用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实践,95.9%的学生激发了学习循证医学的兴趣与积极性,94.4%的学生有了临床观念(在临床工作中加入循证医学的方法)的变化.在对临床专家授课效果的评估中,2007级和2008级学生的反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9%的学生希望网络专家授课,44.4%的学生希望加入医技辅助科室专家授课,23.1%的学生希望加入生物学专家授课.结论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引入临床专家授课,使学生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激发其学习循证医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了解了学生期望授课专家的专业类别,为未来循证医学课程的设置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