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 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V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LV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8.0 mg/L、16.0 mg/L降为1.0 mg/L、2.0 mg/L;SI均下降了7/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60株临床分离菌株: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64~256 mg/L、128~256 mg/L降为8~64 mg/L、64~128 mg/L;SI均明显下降。结论 LVX与CFS联用后,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及耐药机制,为降低细菌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6株临床分离ESBLs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1 CRKP,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EV和TZP单用及联用对36株临床分离CRKP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法监测突变基因。结果:FIC值表明LEV联合TZP对36株临床ESBLs阳性CRKP主要表现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LEV、TZP联用前后,MPC分别由32~1 024 mg·L-1、512~1024 mg·L-1降为4~256 mg·L-1、16~512 mg·L-1;SI明显下降。测序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耐药突变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降低。结论:LEV联合TZP显著降低了MIC、MPC,缩小突变选择窗(MSW),耐药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降低,有效的减少CRKP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刘欣怡  陈磊垚  林陵 《中国药房》2013,(41):3871-3872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为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法富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14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考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值,计算MIC90、MPC90、选择指数(SI)。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均为432μg/ml,MIC90、MPC90均为32μg/ml,SI为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治疗浓度下不容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IMP和MER单药以及分别与RFP联用时对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应用后均以无关作用为主,未见拮抗作用,存在一定比例协同作用。IMP和MER单用对上述16株不动杆菌的SI均为16~128;分别与RFP联合使用SI均下降为1~32,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SI下降2~32倍。结论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不动杆菌的MPC,缩小MSW,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左氧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单用及其与磷霉素(抗生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用时,对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1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计算耐药突变频率和选择指数(SI=MPC/MIC).结果 左氧沙星单用,对10株MSSA和10株MRSA的SI分别是4-64,4-16;而其与磷霉素联用对2种茵的S1分别是2~8,1~8.联用后,SI下降到单用药物的1/2~1/8.结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用较单用可缩小突变选择窗(MSW),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5):3496-3498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CFS)或美罗培南(MRP)与左氧氟沙星(LVX)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分为CFS、MRP、LVX单用组和CFS+LVX、MRP+LVX联用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3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协同作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20/36)和50%(18/36)。对标准菌株ATCC 19606,CFS+LVX、MRP+LVX联用后MPC由联用前32.0、4.0 mg/L降为1.8、0.8 mg/L;对36株临床分离菌株,CFS+LVX、MRP+LVX联用后MPC分别由联用前8.0~32.0、1.0~2.0 mg/L降为0.25~1.0、0.25~0.5 mg/L;联用后SI均明显下降。结论: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  相似文献   

8.
江守伟  金坤  刘磊  李磊  高人焘 《安徽医药》2016,37(11):1400-1404
目的 在体外探讨左氧氟沙星与磷霉素联合使用是否有利于抑制志贺菌耐药突变菌的产生,通过志贺菌感染动物模型探讨联合用药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 010 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建立44只志贺菌豚鼠感染模型,每12 h经灌胃给与每只豚鼠左氧氟沙星20 mg/kg和/或磷霉素100 mg/kg,治疗开始后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对豚鼠粪便中的志贺菌敏感性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对10株敏感菌的MPC分别为4~16 μg/mL和256~>2 048 μg/mL,联合使用后MPC下降为0.25~2 μg/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8~32倍。对于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单药治疗组,在第48小时均可检测到耐药菌产生的现象,而在联合用药组中,13只豚鼠粪便中的志贺菌的敏感性均未产生变化。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磷霉素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其单用对志贺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体外研究左氧氟沙星(LVX)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对铜绿假单胞菌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LVX与SCF单用及联用时,对临床分离1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计算选择指数(SI=MPC/MIC).结果 LVX单用时,LVX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值为16~64,LVX和SCF联用时,LVX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值为8~32.两药联合使用后LVX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值显著低于LVX单用(χ2=11.88,P<0.05).结论 LVX与SCF联合使用可降LVX单用对铜绿假单胞菌MPC,缩小MSW,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β-内酰胺类药物单用及与复方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和MPC,探讨β-内酰胺类与复方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限制耐药突变体选择性扩增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采用MH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复方黄连注射液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99%接种细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9)、防突变浓度(MPC)。结果阿莫西林单独使用时的SI(MPC/MIC99)值为15.2,与16MIC的复方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后,SI降低至5.1,为其单独用药的1/3;头孢噻呋单独使用时其SI值为16.1,与16MIC的复方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后,SI降低至4.2,为单独用药的1/4。结论β-内酰胺类药物和复方黄连注射液联合用药可以明显缩小MS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