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CT导引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导引下肝肾囊肿硬化治疗,探讨其治疗后疗效。方法选择35例,肝囊肿11例、肾囊肿24例,在CT导引下用18-20G穿刺活检针,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治疗剂无水乙醇,术后隔3个月-1年后复查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囊肿缩小或消失者34例,有效率占97.1%(34/35),无变化为1例,占2.9%(1/35)。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肾囊肿硬化治疗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CT与B超在肾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术中的影像导引作用。方法 CT导引下穿刺肾囊肿抽液硬化治疗50例,B超导引下132例。结果 CT导引下共穿刺86个囊肿,穿刺次数216次,硬化治疗失败的囊肿9个;B超导引下共穿刺298个囊肿,穿刺次数304次,硬化治疗失败的囊肿4个。结论 在穿刺及硬化治疗肾囊肿术中,B超导引明显较CT导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抽吸、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30例患者治疗37个肾囊性病灶,其中单纯性肾囊肿23例,肾盂旁囊肿4例,多囊肾2例,肾囊性转移1例。在CT导引下,23例单纯囊肿及肾盂旁囊肿4例患者顺利完成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1例多囊肾行囊肿减灶减压治疗,1例肾囊性转移患者行无水酒精+平阳霉素硬化治疗。结果 37个囊肿病灶术后追踪观察3个月至1年,单纯肾囊肿疗效为93%(25/27),其中囊腔消失为88%(24/27),2例多囊肾减灶减压治疗,腰痛症状消失。1例肾囊性转移囊性病灶消失。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7%(26/30),并发症为局部疼痛27例,血尿7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CT导引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治疗对单纯肾囊肿和囊性病灶是一种安全、并发症低、疗效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无水乙醇固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专用肝、肾囊肿穿刺针及改良式抽吸管对3例肝囊肿及2例肾囊肿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及无水乙醇固化治疗。结果:肝囊肿3例和肾囊肿2例,经抽吸和固化治疗后CT复查,2例肝囊肿和2例肾囊肿消失,1例肝囊肿明显缩小,5例均未见复发。结论: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肝、肾囊肿抽吸及无水乙醇固化治疗术是一种简便、可靠、安全、损伤小、费用低、疗效肯定的微创治疗方法。使用改良式抽吸管能使其安全性、成功率及疗效更加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荣飞  柴瑞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40-1341,1407
目的:探讨CT导引下对肾囊肿、肾包膜下血肿和肝脓肿进行介入性治疗.方法:在CT导引下经皮对12例肾囊肿、5例慢性肾包膜下血肿和7例肝脓肿分别进行硬化、冲洗介入治疗.结果:本组12例21个肾囊肿经硬化治疗后;12个直径缩小了1/3,5个单纯性囊肿治疗后基本消失.5例慢性包膜下血肿,经冲洗术后2~3个月复查完全消失.7例肝脓肿穿刺抽脓冲洗术后,5例病变范围明显缩小,2例单房性脓肿完全吸收.结论:CT引导下肾囊肿、肾包膜下血肿、肝脓肿的介入治疗不仅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病人痛苦小,部分病例可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67例91个囊肿,其中肝囊肿19例,肾囊肿48例,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抽吸,行无水酒精反复冲洗并硬化治疗,并随访全部病例。结果所有病例成功完成了囊内液体的抽吸,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随访3~12个月,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者10例,缩小1/3~2/3者21例,囊肿消失者58例,有效率100%。结论 CT引导下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成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1-72,75,F0003
目的评价肝、肾囊肿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先行CT扫描定位。41例41个囊肿用24G、21G穿刺抽吸针抽吸或引流管,一次或多次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到囊腔内。囊肿直径为4~19cm,抽出囊液30~2700mL。其中肝囊肿30例30个囊肿,5例5个肝大囊肿分3次抽吸;肾囊肿11例11个囊肿。结果有5例大肝囊肿3次抽吸,但是2例不能完全抽尽,复查CT见囊肿仍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肝大囊肿穿刺术中囊肿破裂,有囊液溢出,造成腹膜炎,急行普外手术。随访38例囊肿3个月~2年,疗效明显,其中37例中、小囊肿消失或仅留不规则小囊腔,其中1例术前18cm×14cm×11cm的大囊肿囊腔仍有6cm×8cm×5cm大小。结论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肝、肾囊肿是一种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而疗效好的方法,但大囊肿疗效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超声、CT引导下经皮经肝肾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治疗方法、适应证及如何提高临床疗效等。方法:经超声或CT或MRI发现的87例108个肝、肾囊肿,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管,抽放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术,无水乙醇注入量10—50ml,可反复冲洗囊腔,留置时间10~15分钟不等。结果:治疗后半年、1年、2年经超声或CT或MRI随访评价,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随访的时间呈正比关系。经一次治疗的囊肿中,半年、1年、2年囊肿的消失率分别是41.3%、71.6%、82.6%,2例复发(4.6%)。结论:①超声、CT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术的治愈率加有效率为95.4%;②肝肾的多发囊肿也适用硬化治疗术;⑧严格掌握适应证,按治疗原则进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周伟文  吕捷  黎明  黄秋萍  李鹤平 《当代医学》2010,16(17):358-359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在卵巢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术中的导引作用。材料与方法超声导引下穿刺卵巢囊肿抽液硬化治疗98例,CT导引下62例。结果超声导引下共穿刺98个囊肿,穿刺次数102次,硬化治疗失败2例;CT导引下共穿刺62个囊肿,穿刺次数95次,硬化治疗失败9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卵巢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佑玲  薛龙亭 《河北医学》2013,(12):1860-1862
目的:对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多囊肾及多发肾囊肿疗效观察。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多囊肾及多发肾囊肿30例。结果:术后随访一年以上,多囊肾及多发肾囊肿中所硬化治疗的囊肿治愈率8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多囊肾及多发肾囊肿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思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05-380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对硬化治疗的188例206个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后6个月及每年一次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最短2a,最长10a,总有效率为96.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PCNL治疗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肾结石10例,双肾结石8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10~40 mm。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结果 20例患儿共26侧肾接受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5)ml。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患侧留置双J管,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2~6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复查B超,15例患儿肾和输尿管未发现结石,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em—o—lok在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肾盂旁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2)常规行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治疗组(n=10)行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并囊壁残端钳夹Hem—o—lok。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肾蒂、肾盂及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术囊壁残端钳夹Hem—o—lok,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9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资料。结果 94例以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等临床症状结合B超、CT、MRCP等检查而确诊,3例急腹症患者术中确诊。4例行二期手术,均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而痊愈。结论 B超、CT和MRCP等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主要方法,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材料与微创理念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曾勋传 《当代医学》2014,(1):125-126
目的:探讨采用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其中单通道34例,双通道6例;手术时间为45~110 min,平均(85±5)min;术后并无任何患者出现大出血、高热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CT复查结果显示,一期结石取净37例(92.5%),其余3例患者采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净结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任何结石复发患者。结论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CT或MRI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及癫痫表现基本消失。4例囊肿消失,14例囊肿明显缩小,5例稍微缩小,3例无变化,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88.4%。结论对颅内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囊肿切除和脑池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PI)灌注成像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2例(肾癌组)、肾错构瘤患者18例(肾错构瘤组)的肾皮质CT灌注参数进行检测,分别计算:灌注(perfusion);相对组织血容量(rBV);峰值时间(TTP);峰值增强影像(PEI)。结果①肾癌组的Perfusion、PE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BV、T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肾错构瘤组的Perfusion、PE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BV、T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肾癌组的perfusion、PEI值明显高于肾错构瘤组,而rBV、TTP值明显低于肾错构瘤组。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肾组织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mini-PCNL治疗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年龄为10个月~15岁,平均年龄为(4.9±3.5)岁.男:女为1.8:1.三聚氰胺所致上尿路结石20例(44.4%),喂养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的时间为6~12个月.左肾结石16例,右.肾结石18例,双肾结石7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左输尿管上段合并右肾结石1例,右输尿管上段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为10~50 mm,平均直径为(18.6±8.9)mm,其中8例为鹿角形结石.所有患儿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以了解分肾功能情况.结果 45例患儿共50侧肾接受mini-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5±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5)mL.单次手术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60%(30/50)的患侧留置双J管,1个月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4~14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10 d,出院时尿液检查呈阴性.随访时间为5~30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通过B超检查发现,40例(88.9%)患儿肾和输尿管结石消失,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肾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mini-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且手术可多次进行,对肾盂输尿管的影响小,在婴幼儿奶粉结石、鹿角型结石和复杂性结石的处理方面更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