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科间会诊现状及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某医院2020—2022年住院患者科间会诊数据,分析科间会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2022年全院住院患者共申请院内普通会诊201 058例,日均183.45例。申请数量最多的科室为急诊科、普外分中心、消化分中心、神经内科、心脏中心,且每年内科系统占比均高于外科系统。应邀院内普通会诊179 876例,日均164.12例。应邀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心脏中心、消化分中心、内分泌科、普外分中心、内科教研室,且每年内科系统占比均高于外科系统。3年内全院会诊申请应答率和会诊及时率逐年提高,且每年内科系统会诊及时率均高于外科系统。结论 系统分析医疗机构会诊数据,掌握不同学科住院患者科间会诊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会诊的态度,可为优化会诊服务流程、提升会诊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理念对于医院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新探索符合儿童医院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职能部门医疗质量MDT实践路径,形成临床科室主动发起会诊,各职能部门多方协同双向互动,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追踪并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流程。该模式实施后,全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主要表现为科室一级质控能力增强,绩效考核核心指标优化,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铜川智慧医疗协同云服务项目由铜川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主导,以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核心,向上承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技术资源,向下覆盖铜川地区区县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一级医院)、村卫生室,可跨区域、跨医院实现医院心电、影像、病理等医技科室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本文以心电项目为例探讨智慧医疗协同云服务的运营模式及应用效果,为有效推进"协同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提供做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妇产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申请院外会诊的现状,为完善妇产专科医院学科体系提出建议。方法:从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2021和2022年全部住院患者院际会诊病历相关数据,从申请科室、受邀会诊科室、会诊数量、会诊原因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和2022年院际会诊比例为0.69%和0.83%。外院会诊科室主要为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会诊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血栓、输尿管支架置入、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妇科与产科会诊需求有所不同。结论:妇产专科医院邀请院际会诊主要针对危重孕产妇和妇科肿瘤患者,参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治疗,评估手术患者基础疾病,开展围术期指导。通过建设综合内科与综合外科,可为妇产专科医院的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会诊支持,也是当前妇产专科医院建设“1+N”学科模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医院科间会诊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疑难病人诊断与治疗、危重病人抢救及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等,常常需要科室与科室之间、一个科室与多个科室之间的会诊。会诊成了学科间联系的桥梁,成了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日常会诊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科室间普通会诊及时性。方法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医院科室间普通会诊不及时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科室间普通会诊及时性的主要原因,完善会诊流程,细化医院会诊制度,加大监控力度,提高会诊及时性。结果科室间会诊及时率从58.06%提高到92.2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可以发现流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率,对如何有效提高该三甲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率提出对策及建议,为医院运营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广西某三甲医院39个临床科室的5个运营指标,采用CCR模型分析科室运营综合效率、BCC模型分析科室运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临床科室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运营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医院39个临床科室中,9个科室总体有效,内科系统4个、外科系统5个;其余30个无效科室中,11个科室纯技术效率有效,内科系统2个、外科系统9个,无规模效率有效的科室;9个科室规模报酬不变、18个科室规模报酬递增、12个科室规模报酬递减。结论各临床科室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收治病种技术难度、优化医院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科室运营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年度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情况,总结会诊工作经验并为今后工作改进提出建议;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分析会诊情况及会诊患者特点;结果:多学科联合会诊被临床科室普遍采纳,会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昂,但总体转归较好.结论: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有利于医院提供快捷有效的综合性诊疗服务,能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不断提升医师诊疗水平、完善医院管理,但仍需在信息化建设和评估机制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利用智能手机终端进行医院移动会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践表明,移动会诊管理模式确有推广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医院会诊管理的质量,增加病人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还能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多学科诊疗门诊运行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7—9月125例产科疑难多学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会诊医师对参与会诊的评价,包括会诊必要性、病例复杂度和科研价值3个维度。分析发起会诊科室医师对会诊的评分分布,并与受邀科室对会诊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发起会诊科室的医师认为91.2%的会诊病例有必要进行会诊。风湿免疫科和心血管内科对会诊意义的评分显著低于产科评分(p≤0.05)。结论 多学科会诊模式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存在一定积极意义,医院应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流程以提高会诊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13.
医院总值班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新的工时制和解决好“五一”、“十一”、“春节”休假时间较长的问题 ,我院对总值班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医院总值班是医院在节假日和夜间的临时最高行政指挥 ,负责处理医院 8小时正常上班以外临时发生的一切事情 ,履行院领导职责 ,临时主持协调医院工作 ,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8小时以外期间 ,医院各科室只留有少数值班人员 ,而医院负有重大的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因此 ,在这段医院管理比较薄弱的时间里 ,总值班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实行 5天工作制和新的节假日时间以来 ,做好医院总值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 总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红包现象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红包的措施必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而目前治理红包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堵轻疏”,偏重对红色现象的处罚,最近国家卫生部又规定:“收受红包一次,停止执业6个月,两次吊销执业资格,索要红包一次,吊销执业资格”。但笔者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标本兼治,重点是加强人力资本管理,采取合理的办法,减少租值消散,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打破卫生行业的垄断地位,提高医疗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在些基础上完善各种监督、处罚机制,才能最级从根本上解决红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频探测音对某些单一低频耳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如:传导链中断,耳硬化症等)。方法:在原有单一低频SY—IA声阻抗中耳功能分析仪的基础上,重点对多频探测音产生电路、恒压声控系统、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及多频声导抗及相位角检测电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结果:运用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分别在不同频率探测音下对正常耳、鼓膜松弛耳和听骨链中断耳进行声导抗检测和相位角检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RM系统的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为某些单一低频耳声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过度医疗已成为社会热点,涉及医疗领域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过度医疗构成要件及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监管的角度入手,着眼于探讨过度医疗的遏制之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监管以治理过度医疗:一是健全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政府监管机制,主要包括实施正当的监管程序、监管影响评价程序等;三是强化行业自我监督机制;四是实施替代性监管策略,主要是改革医疗付费方式;五是保障公众和舆论对于监管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医生对《条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对医疗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100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57.9%的医生认为《条例》的鉴定程序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合理;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条例》公布后,工作压力加大,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增加;调查结果与医院等、职称、年龄、学历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正确理解,认真执行《条例》,积极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