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d、3d及7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和9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结果妊高征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IL-4、IgG、IgM、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0.001、P0.001),IL-4、IgG、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均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CRP与IL-12、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12、IL-4、IgG、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IL-12、IL-4、IgG、补体C3、补体C4和CRP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对照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每组25例,治疗时间为12周。检测透析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两百色市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HD组16例、HFD组16例和HD+HP组16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t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CRP、IL-6、TNF-α血清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3组MHD患者共48例治疗前的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其中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TNF-α值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3个月治疗并不能完全纠正微炎症状态,需进一步观察更长时间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观察血液透析前后IL-6、TNF-α的变化.方法检测22例健康人、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以及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IL-6、TNF-α的水平,采用心脏超声测定22例健康人和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和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以及两者的比值(E/A).结果①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以及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透析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清IL-6、TNF-α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中有11例(50.0%)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有8例(36.7%)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有4例 (18.2%) 同时合并有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不全 (P < 0.05);③尿毒症患者未透析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与E/A值、EF%呈负相关(P<0.05),IL-6与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6与TNF-α可能参与了尿毒症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两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主要是由尿毒症本身免疫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所致而不是由透析膜影响体内的炎症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HD)患者使用百令胶囊对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于都达康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尿毒症HD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营养状态。结果: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提高(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HD患者使用百令胶囊治疗,能够改善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析过程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未进行运动干预,运动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进行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约50min,持续6个月。运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IL-6、CRP、TNF-α指标值组内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患者干预前后IL-6、CRP、TNF-α指标值组内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患者各项指标值明显低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IL-6、CRP、TNF-α指标值组间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患者各项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实施运动干预,可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年内收治的共160例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治疗外,给予规律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清蛋白(AL)、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SF)、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L、PA、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及Sc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地保护残存肾脏功能、显著抑制体内微炎症状态,极大阻止或延缓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例维持性H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HP组(n=20)及HD组(n=20),另设健康对照组(n=20)。HP组进行HP+HD治疗,HD组进行单纯常规H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检测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HP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HD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亦无改善。结论 HP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HD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HP治疗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联合用药,观察两药联合应用与单一用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4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治疗,D组未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缬沙坦及同类其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分别在用药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B、C组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较,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阿托伐他汀钙与缬沙坦治疗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54例,分为醋酸纤维素膜(CA130)组、低通量聚砜膜(F6)组及高通量聚砜膜(F60)组,另选取3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作为非透析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及非透析组患者CRP、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F6组及F6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3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而采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并不增加这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的影响。方法将每周透析3次的MHD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厄贝沙坦和维生素E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所有患者EPO用量的变化。结果半年后治疗组CRP、IL-6、IL-1β、TNF-α及EPO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联合厄贝沙坦和维生素E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可以减少EPO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在线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钙磷代谢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DF治疗,观察组给予DPMAS治疗,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 )、甲状旁腺素(iPT H )、C反应蛋白(CRP)和钙磷乘积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益肾化湿颗粒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磷、血钙以及磷钙乘积、LDL、iPT H、CRP等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血钙、磷钙乘积、LDL、iPT H和CR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DL、iPTH、CRP和钙磷乘积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LDL、iPTH、CRP和钙磷乘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脑卒中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6.4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CRP、IL-6、TNF-(水平,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combining 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3次/周)和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随访6个月,进入试验前1周内(基线期)及开始试验后6个月测量患者透析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观察人体测量学指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基线期两组患者血清β2-M及血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磷值显著低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项目、人体测量学指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试验初出现透析器凝血,1例患者透析中出现轻度过敏。对照组有3例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结论两种透析方式长期疗效可能是相当的,HFHD组血压的控制及血磷的清除更好,且对营养状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观察白花三地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至2018年慢性盆腔炎患者共328例,其中168名患者为观察组使用白花三地颗粒治疗,160名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B超变化,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桔抗剂--替米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中心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20例)和非替米沙坦组(20例).用药24周后复查CRP、IL-6、TNF-α,并与健康对照组20名作对照.结果 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分别为(5.36±12.7)、(3.19±0.89)ms/L,(160.11±27.64)、(91.65±15.10)ng/L,(2.45±0.76)、(1.44±0.29)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分别为(5.28±1.32)、(5.18±1.43)ms/L,(158.33±39.47)、(147.40±40.69)ng/L,(2.53±0.62)、(2.39±0.81)n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替米沙坦组与非替米沙坦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CRP:(1.58±0.68)mg/L,IL-6:(13.54±4.12)ng/L,TNF-α:(0.18±0.12)ng/L]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替米沙坦治疗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