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总结适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训练方案。方法:将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空白组(CG)5例。MI组给予运动想象治疗,EM组进行动作的实际操作训练,CG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查(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上肢FMA、STEF、评分较训练前及CG组训练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MI改善更优于EM组(P0.05)。治疗4周后,3组MBI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想象结合手部运动疗法对患手运动功能的提高比常规训练有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亚菲  刘旸  张通 《中国康复》2020,35(11):576-58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治疗对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对照组(CG)5例。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MI组、EM组分别进行运动想象、实际动作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患手对指实际动作、想象时偏瘫对侧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定量分析治疗前后cSMC区的激活强度t、L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FMA、STEF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MI组上述评分均更高于其它2组(均P<0.05)。治疗后,3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的激活部位相似:治疗前运动想象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SMC区、双侧SMA区,治疗后,各组双侧SMC区激活强度有增大趋势,MI组对侧SMC区激活显著(P<0.05),且对侧偏侧化优势较CG组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想象促进脑功能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想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情绪改善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成都市三家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1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按摩组(41例)、运动想象组(40例)、运动想象联合穴位按摩组(40例)。干预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联合组WST评分及HADS总得分明显低于穴位按摩组和运动想象组;SWAL-QOL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运动想象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WST评分与SWAL-QOL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1),与HADS评分呈正相关(r=0.291,P<0.01);SWAL-QOL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283,P=0.002)。干预后WST评分与SWAL-QOL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01),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308,P<0.001);SWAL-QOL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4,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WAL-QOL与HADS评分均与吞咽障碍的程度有关,焦虑、抑郁是影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想象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康复;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其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变化,这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关注患者的康复整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脑卒中后重度肢体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面对这类患者,运动想象疗法(motor imagery therapy,MI)因其简单易行,又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而成为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1—2],而将运动想象带入家庭模式则可能实现效果最大化。已报道的脑卒中运动想象训练研究,极少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  相似文献   

5.
王玲  陈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10):1586-1589
运动想象(MI)及在此基础上的脑机接口已在脊髓损伤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对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随着功能MR技术的发展,大脑激活和网络连接变化在MI中的作用被逐渐认识,为揭示MI康复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sEMG最大波幅值均大于治疗前,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和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郑倩卿  苏秀群  赖莹莹 《护理研究》2007,21(31):2879-2880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28d后,参照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进行评级,并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排痰机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康复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MI)的闭环式脑机接口(BCI)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的大脑运动皮质激活状态评估与治疗效果。方法:将6例有上肢手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I-BCI组(3例)和MI组(3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MIBCI组进行为期1个月,每周3次的闭环BCI的康复训练,MI组为同等量的运动想象训练。在治疗前和1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CI脑电评估,针对上肢手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上肢Fugl-Meyer评估(FMA)和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MI-BCI组在治疗结束后1周再进行一次脑电评估。结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FMA、MSS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MI-BCI组较MI组在脑区激活上更为明显。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闭环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大脑的脑区激活,从而有利于其皮质重塑,促进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28d后,参照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进行评级,并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排痰机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康复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Ⅳ级和Ⅴ级分别为14例和3例,显效25例(78.13%),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5例,显效20例(62.50%),2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SSA和VFSS评分中的口腔期和误咽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SA和VFSS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咽部冰刺激、舌主动和被动运动、运动想象)相结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综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护理进展,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功能训练、进食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5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运动想象组(MI)和优化运动技能组(OMP),每组各15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I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1次/d,5d/周;OMP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1次/d,5d/周;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均1次/d,5d/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采用简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②治疗4周后联合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优于MI组和OMP组(P0.05);而MI组和OMP组之间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动想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观察组给予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联合Roy适...  相似文献   

14.
综述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吞咽障碍的筛查工具,康复护理的现状、内容及方案,以期为找到更好的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9例。2组均接受直接摄食训练、间接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较对照组多接受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评价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8周康复治疗及训练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吞咽障碍治愈13例,改善5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 7%。对照组治愈7例,改善6例,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 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及吞咽治疗仪治疗,在全程心理护理的同时给予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霞  张影 《华西医学》2010,(3):631-63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65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接受了早期康复专项护理(包括刺激咽部,练习屏气和发音,唇、舌、颊部力量训练,吸吮训练和喉抬高训练等),67例同期住院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同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接受日本康复医学会编制的“吞咽困难评估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接近,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专项护理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专项护理组吞咽障碍症状基本痊愈16例(24.62%),好转21例(32.31%),有效18例(27.69%),无效10例(15.38%),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优于对照组(68.65%)(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重症脑炎吞咽障碍患儿恢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入住本院儿童康复科的48例重症脑炎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再结合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进行早期床旁干预。在治疗1个月后,通过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贝克曼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脑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儿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提高以及口部运动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NTIS)、CNKI、Vl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关于运动想象疗法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0年10月。由3名研究者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25软件和GRAEDpro ler 3.2.2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RCT。Meta分析四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Fur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持续8周、6周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训练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13.89(4.53,23.25)、9.45(3.67,15.23)和7.81(1.96,13.65)],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持续6周的运动想象疗法训练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其他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MD=5.70,95%CI(3.17,8.22),P=0.30]。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副作用甚小,操作简便,与脑卒中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相比成本较低,临床医生可将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作为强推荐。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各研究评价方法变异性较大,并且存在评价时间的不同,故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方式与方法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吞咽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及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估法和吞咽功能评估工具,从康复训练的时间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包括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机制、早期康复护理开展的意义、多学科合作干预模式及康复护理内容。认为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吞咽-摄食管理、运动型言语障碍训练、营养支持护理、心理护理及照顾者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