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涛  宋志伟   《中国医学工程》2009,(4):311-311,3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动脉血液的影响。方法64例CPH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情况。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aO2有显著升高,PaCO2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aO2有显著升高(P〈0.05),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具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9间住院部收治的82例重症喘息性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5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47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并统计分析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气指标。结果血气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组PaO2、SaO2明显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 PaCO2则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动脉高压组缓解期的PaO2、SaO2较急性发作期呈升高趋势,PaCO2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PaO2、PaCO2、SaO2三项联合检测对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程度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别为0.914,明显高于单项PaO2(0.812),PaCO2(0.804)和SaO2(0.754)(P<0.05)。结论重症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动脉血PaO2、SaO2值下降,PaCO2值升高,三者随着患者病情变化而变化,可作为重症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其昼夜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方法 检测75例COPD患者血中清晨1AM、6AM的ET-1和NO水平,并结合临床分级另抽取6AM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Ⅱ、Ⅲ级COPD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Ⅰ级COPD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NO水平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中ET-1分别与PaO2SaO2、pH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NO分别与pH、PaO2呈正相关(P〈0.05)。且随着COPD病情进展Ⅰ级~Ⅲ级,ET-1、PaCO2逐渐增高,而NO、PaO2、SaO2逐渐降低。结论 ET-1和NO是参与COPD急性期发病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特征与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肌酐(Cr)明显高于稳定期,血清白蛋白(ALB)、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稳定期.②APACHEⅡ评分与PaCO2和Cr呈正相关,与PaO2、SaO2、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86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德国万曼BiPAP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呼吸机护理、营养支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变化;并观察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PaO2、SaO2及pH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1);患者平均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平均APACHEⅡ评分及辅助呼吸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显著增加(P〈0.05)。8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有效护理措施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焕新 《中原医刊》2005,32(20):11-1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有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0.01).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急性呼衰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苏子降气汤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O2,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CO2,PaCO2)]、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38(interleukin,IL-38)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哮鸣、纳呆、咳痰及胸膈满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EV1、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SaO2、PaO2均显著升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5);PCT、IL-38、hs-CRP、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咳嗽、纳呆、咳痰及胸膈满闷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EV1、FVC及FEV1/FV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aO2升高程度和PaCO2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IL-38、hs-CRP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子降气汤治疗AECOPD可有效抑制PCT、IL-38、hs-CRP等炎症相关因子生成,降低D-D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以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撤机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pH、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aC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撤机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以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撤机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pH、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aC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撤机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琪锋 《河北医学》2013,19(10):1453-145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动脉血气分析的相互关系。方法:196例老年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分析,COPD患者按有无心律失常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心律失常比例明显低于COPD组(13.3%vs 72.1%,X2=23.356,P〈0.05),COPD组共计62.2%(122/196)例合并心律失常,其中72.1%(88/122)的患者为室上性心律失常,27.9%(34/122)为室性心律失常。②心律失常组pH值、PaO2低于非心律失常组(t=5.745、4.811,P〈0.05),PaCO2高于非心律失常组(t=3.258,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β=1.761,OR=4.765)、PaO2(β=1.602,OR=3.492)、PaCO2(β=1.635,OR=3.451)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与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等指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6h,PaO2即有显著上升(P〈0.05),PaCO2有下降但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24h动脉血pH、PaO2、PaCO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hPaO2有显著上升(P〈0.05),pH值、PaCO2有改善均无显著性(P〉0.05)。72h后PaCO2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65只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烟熏加脂多糖(LPS)复制COPD"肺气虚证"模型,然后用大黄灌胃复制"脾气虚证"模型;在造模第14天开始给药,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动脉血,抗凝,血气分析仪测定大鼠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SaO2、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SaO2、PaO2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对pH、PaCO2均有改善作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能改善COPD大鼠缺氧,提高其动脉血PaO2,但对动脉血PaCO2、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幸  陈波  张洪松 《西部医学》2010,22(9):1675-1676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德国CARAT呼吸机经口鼻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后2、4 h的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纠正PH,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入我院监护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H、SaO2、PaO2、PaCO3、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结果:9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pH、SaO2、PaO2、PaO2/FiO2等指标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CO3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蔚  李小惠  陈果 《四川医学》2010,31(10):1455-1457
目的观察口服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70例老年中重度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混悬液2mg/次雾化吸入,2次/d,连续7d;口服泼尼松组:泼尼松30mg/d,连续7d;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糖皮质激素。3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组间肺功能FEV1、血气分析、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SGRQ)和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比较,雾化吸入组、口服激素组的FEV1、PaO2、PaCO2、SGRQ评分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口服激素两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相似(P〉0.05);但雾化吸入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口服强的松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疗效与口服激素相似,可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气流受限;雾化吸入激素全身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激素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冉梅 《四川医学》2011,32(11):1735-1737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NIPPV,比较两组的呼吸、心率及PaO2、PaCO2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及PaCO2明显下降(P〈0.05),而PaO2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aO2、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心率、PaO2及PaCO2,能够明显降低插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其具有无创性,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lation,NIPPV)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脓毒症所致ALI/ARDS共27例,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 h、24 h及撤机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以及无创心功能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指数变化。结果经NIPPV治疗后,患者PaO2、SaO2较通气前显著增高(P<0.01),HR下降(P<0.05),MAP、CI、CO、SVR较通气前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NIPPV能提高脓毒症所致ALI/ARDS早期患者的SaO2、PaO2,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痰液较多(每天≥ 50 ml)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要求,插入纤支镜后先吸出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然后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则再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术;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若2组病例治疗无效且患者呼吸衰竭逐渐恶化时则改为有创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第1次支气管冲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显著下降(P < 0.01),其中42例进行第2次支气管冲洗后较第2次冲洗前PaO2上升不明显(P > 0.05),而PaCO2仍显著下降(P < 0.01)。对照组无创通气后PaO2亦显著上升(P < 0.01),PaCO2则显著下降(P <0.01)。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87.5%,改为有创通气者7例;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支气管冲洗术联合NIPPV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罗春 《医学综述》2011,17(23):3653-3655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将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吸氧);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加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室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4、24 h后的pH、PaO2和SaO2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86%和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