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刘坤友 《广西医学》2012,34(11):1556+1563
目的观察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选用壮药苦丁茶、金果榄、救必应、金线风、水田七、小飞扬草、鱼腥草,用煎煮法提取其效成分,使用K-B法测定这7种壮药提取物在体外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苦丁茶、水田七、救必应、小飞扬草4种壮药在浓度0.5 g/ml时有抑菌作用,其他3味壮药无抑菌作用;在浓度1.0 g/ml时7种壮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两味中药抑菌作用特别明显。结论 7种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抑菌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指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寻找壁虎抗肿瘤活性单体化合物,并初步观察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肺癌Bel-95C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采用MTT法检测多批次壁虎活性成分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经过11批次重复药筛实验,逐步分梯次指导分离纯化,得到壁虎抗肿瘤活性单体化合物"守宫咪唑衍生物".该化合物可明显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用药后前3d的抑瘤率分别为71.24%,91.37%,94.45%,在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变圆、体积变小.结论 用MTT法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指导中药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作用明显的壁虎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李氏膈食散的复方中的水溶和醇溶性成分.MTT法测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肝癌细胞(HpeG-2)、胃癌细胞(MKN-45)、食道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结果 两种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体外抗肿瘤作用,且以乙醇提取物效果更好.乙醇提取物对HpeG-2、MKN-45、EC-109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22.89、173.41和210.17 μg/mL,最大抑制率在90%左右.结论 李氏膈食散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HpeG-2、MKN-45、EC-109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桑叶不同提取物(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为其抗肿瘤细胞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以人肺癌A549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桑叶不同的提取物(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四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桑叶水提物(AML)和醇提物(EML)对上述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醇提物的活性最强,且半数抑制浓度(IC_(50))均最小。结论:EML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AML次之,桑叶提取物有可能用于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5.
海洋来源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抗肿瘤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获无活性菌株以供核糖体工程转化研究。方法 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经摇床发酵和提取操作制备活性测试样品。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渤海湾驴驹河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微生物127株,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在127株中100 mg·L-1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为8株,占菌株总数的6.3%(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结论 从渤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从中获得抗肿瘤活性真菌4株、放线菌10株,从放线菌中获得抗肿瘤活性菌株的频率远远高于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无活性菌株则为核糖体工程拓展药源菌株来源研究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越猕猴桃地上部分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金育  韦涛  李延  吕琳  曾振东 《广西医学》2004,26(2):164-166
目的 了解中越猕猴桃地上部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 MTT法及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研究其抑制肿瘤作用。结果 中越猕猴桃茎、叶、果多种提取物稀释 10 0倍对肝癌细胞仍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 31.3%~ 5 4 .5 %。体内抑瘤试验表明 ,茎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肝癌 H2 2 的抑制率分别为 30 .3%、33.1%、34.5 % ;叶乙醇提取物对 S1 80 抑制率为31.7% ;茎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 S1 80 的抑制率分别为 35 .9%、34.8%、32 .2 %。结论 中越猕猴桃果、叶及茎的多种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筛选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从野生地椒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丙酮3种萃取组分,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作为研究对象.将各萃取组分与肿瘤细胞作用一定时间后,计数存活肿瘤细胞数,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考察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去甲斑蝥素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形态学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中药地椒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正丁醇和丙酮萃取物对两种白血病细胞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是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黄药子不同方法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药子不同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小鼠肝癌腹水瘤模型,隔日腹腔注射给药。记录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变化及荷瘤小鼠生存期;选择八种离体人肿瘤细胞,观察不同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提取物均能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延长存活期,其中石油醚及乙醚提取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体外抑瘤实验中,乙酸提取物对肝癌等六种肿瘤其抑制率与其它三种成分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01),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分别对膀胱癌、肺巨细胞癌的肿瘤抑制率与其它三种成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药子不同提取物抑瘤效果不同,临床上用黄药子治疗不同肿瘤时,应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次级代谢功能,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以海洋来源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HLF-39和HLF-43为出发菌,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平板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摇床液态发酵和发酵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采用活性跟踪与微量预试先导 放大实验制备组合的实验模式,与原始菌样品对照比较,在快速确定差异活性斑点基础上,组合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评抗肿瘤活性。结果 链霉素对HLF-39和HLF-4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和10 mg·L-1。经抗性筛选,得到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39突变株28株、HLF-43突变株204株。在所得突变株中,3株HLF-39突变株和14株HLF-43突变株有抗肿瘤活性,100 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20%;其中,4株分别对11、100、200和300 mg·L-1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43突变株CHS-21101、CHS-210010、CHS-220002和CHS-230001活性显著,100 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59.5%、50.0%、44.1%和59.6%。从CHS-211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并分别鉴定为环(4-羟脯-亮)二肽(1)和phencomycin(2)。化合物1和2对K562细胞呈抑制活性,100 mg·L-1抑制率分别为33.9%和21.4%。结论 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从2株无活性放线菌野生菌株成功筛选得到17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从其中1株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的次级代谢功能,可筛选获得活性突变株并提供深入研究新产活性产物,从中筛选新药及其先导结构,从而拓展药源放线菌活性菌株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
薯蓣皂苷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酸性磷酸酶法分别检测五种薯蓣皂苷对人源性肝癌BEL-7404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五种薯蓣皂苷对所试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生长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薯蓣皂苷5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达到90%以上.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五种薯蓣皂苷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其中具有末端β-半乳糖基的薯蓣皂苷5抗肿瘤细胞毒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野金柴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金柴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郭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观察法、扭体法、碳粒廓清法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法研究野金柴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8组,分别为空白、阳性对照、野金柴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野金柴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结束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野金柴水提物高剂量和醇提物中剂量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P〈0.05或P〈0.01);水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均能显著抑制对乙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大(P〈0.05或P〈0.01);水提物及醇提物均能显著抑制乙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水提物高剂量和醇提物中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或P〈0.01);除醇提物低剂量外,水提物及醇提物各剂量均能显著抑制过敏反应引起的耳肿胀(P〈0.05或P〈0.01)。结论野金柴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中药组方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增殖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黑素生成量。结果组方1、2、3水提物和组方2、4、6醇提物具有明显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水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2(0.625mg/ml),增殖率为22.60%;醇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4(0.078mg/ml),增殖率为11.60%。组方1、2、4、5、6水提物和6种组方醇提物均具有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P〈0.05)。水提物中黑素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0.313mg/ml),增率为75.38%;醇提物中黑素生成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1.25mg/ml),增率为88.01%。结论各组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方的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苦丁茶皂苷对大鼠胸主动脉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硝基精氨酸、吲哚美辛及硝基精氨酸与吲哚美辛共同预处理胸主动脉.并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结果苦丁茶总皂苷在较高浓度时(高于2mg/mL时)对大鼠胸主动脉有明显的舒张作用,与去内皮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硝基精氨酸预处理后,苦丁茶总皂苷的舒张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经吲哚美辛预处理胸主动脉后,其舒张效应略有减弱,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硝基精氨酸及吲哚美辛共同处理后,舒张作用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有较弱的舒张作用。酶法测定表明苦丁茶总皂苷可提高胸主动脉中NOS的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丁茶总皂苷具有舒张大鼠胸主动脉的作用,此作用呈内皮依赖性;苦丁茶总皂苷的舒张作用主要与一氧化氮有关。对前列环素的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NOS的活性及促进一氧化氮释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I.P.)]和龙里冬青[Ilex dunniana Levl.(I.D.)]2种植物干燥枝叶的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考察2种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用经典的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肉芽肿方法考察了2种植物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以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实验评价2种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功效。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当给予提取物剂量高达5 000 mg/kg时,仍没有小鼠出现死亡或中毒反应。在小鼠耳肿胀实验中,2种提取物高(1 200 mg/kg)、中(600 mg/kg)、低(300 mg/kg)剂量组均显示了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在慢性炎症实验中,大鼠肉芽肿模型的高(960 mg/kg)、中(480 mg/kg)、低(240 mg/kg)剂量组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在自由基清除实验中,猫儿刺(I.P.)和龙里冬青(I.D.)都显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功效,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13.66μg/mL(I.P.)和13.48μg/mL(I.D.),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IC50为6.10μg/mL;对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51 mg/mL(I.P.)和0.78 mg/mL(I.D.),Vc的IC50为0.03 mg/mL。结论 I.P.和I.D.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青蒿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法,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对青蒿中抗氧化成分进行提取,并利用溶剂萃取、D101大孔树脂等分离手段对水提取物进行组分划分,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酚酸和总黄酮的测定。结果 从青蒿水提取物中制备得到11个组分,且70%乙醇洗脱液(S10)、乙酸乙酯萃取物(S6)、大孔树脂20%乙醇洗脱液(S9)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其所含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青蒿中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液(S10)、乙酸乙酯萃取物(S6)、大孔树脂20%乙醇洗脱液(S9)为青蒿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为今后青蒿资源在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叶冬青降血脂作用及多糖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脂小鼠血脂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多糖含量.方珐: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测定喂食大叶冬青提取物后高血脂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大叶冬青多糖含量为1.19%(n=3,RSD=8.52%).1.2 g/kg大叶冬青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腺忍冬叶的抗炎解热作用,为红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考察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酵母性发热大鼠模型,考察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解热作用。结果抗炎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等3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能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和炎症血清中NO含量(P〈0.01或P〈0.05),综合肿胀抑制率、PGE2和NO含量指标,95%醇提高剂量组效果较好。解热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红腺忍冬叶水提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 h体温显著降低(P〈0.01),水提高、低剂量组在给药后3 h体温显著降低(P〈0.05);50%和95%醇提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 h体温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腺忍冬叶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作用,95%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6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其中的4个菌株有抑菌活性,它们的抑菌活性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层对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叶在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枸骨叶中芦丁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10倍量的9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50 min ,芦丁在10.70~64.2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0%,RSD为2.43%。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快捷,合理可行,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为枸骨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