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少梅  陈聪  吴伟 《中原医刊》2005,32(24):7-8
目的观察咪哒唑仑和丙泊酚用于全麻维持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8例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3μg/kg、卡肌宁0.6mg/kg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咪哒唑仑0.2mg.kg-1.h-1;B组用丙泊酚4~8mg.kg-1.h-1;C组用咪哒唑仑0.1mg.kg-1.h-1,丙泊酚2~4mg.kg-1.h-1。所有病例据情况加芬太尼1.5~3μg.kg-1.h-1,并用适量卡肌宁维持肌松进行机械通气。结果苏醒时间:从术毕到病人睁眼,咪哒唑仑组为(39.49±13.45)m in,丙泊酚组为(7.49±6.74)m in,复合组为(15.64±9.90)m in。苏醒期出现躁动者咪哒唑仑组为18.75%,丙泊酚组为25%,复合组为12.25%。术后24h曾做梦者咪哒唑仑组为0例,丙泊酚组为25%,复合组为6.25%;恶心、呕吐者咪哒唑仑组为75%,丙泊酚组为81.25%,复合组56.25%;诉伤口疼痛者咪哒唑仑组为0例,丙泊酚组为56.25%,复合组为31.25%。而3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咪哒唑仑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维持,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使苏醒恢复期更加平稳,各种不良反应更趋缓和。  相似文献   

2.
唐海斌  朱建君 《西部医学》2013,25(8):1244-1246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在小儿腹股沟区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1~6岁)腹股沟区短小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10minT3、术毕时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氧饱和度(SpO2),术毕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均比较平稳,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A组循环较B组平稳(P<0.05),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也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小手术,相对而言,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术中循环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需要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则采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同时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并同时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统计比较3组的临床指标。结果:恢复早期:苏醒后5min,A组的患者认知功能测试评分比术前以及B,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的患者测试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中期:患者苏醒30min时,3组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A组的评分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和C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后期:苏醒后4h,A,B组的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其中尤以A组较为明显,C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3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本研究,采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并同时吸入异氟烷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骶管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幼儿行骶管阻滞时,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循环呼吸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行骶管阻滞的3岁幼儿随机分为两组(n=15):A组微泵输注丙泊酚1.5 mg/kg,继之微泵输注丙泊酚1 mg·kg-1·h-1镇静;B组微泵输注丙泊酚1.5 mg/kg,继之微泵输注丙泊酚1 mg·kg-1·h-1氯胺酮0.5 mg·kg-1·h-1镇静。两组患儿均于静脉注药5 min后行骶管内麻醉,丙泊酚的速率根据术中BIS要求变速持续输注。结果: 术中A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术前(P<0.01),苏醒期BIS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A组均显著多于B组(P<0.01)。结论: 在幼儿骶管内麻醉,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血液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用量少。作为镇静辅助用药,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64例,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时异丙酚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 mg/kg,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5~0.2 mg/kg,至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6μg/kg、潘可罗宁0.08~0.1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行恒速输注,2组分别为异丙酚8 mg.kg-1.h-1,10 min后减至6 mg.kg-1.h-1,20 min后减至4 mg.kg-1.h-1;咪达唑仑0.2mg.kg-1.h-1,10 min后减至0.15 mg.kg-1.h-1,20 min后减至0.125 mg.kg-1.h-1。分别于术后5、10、20、30、60 min记录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Gcs)及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第1天及第3天询问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异丙酚组患者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天均无术中知晓。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的术后苏醒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中循环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麻醉组(A组)、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B组)2组,每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A组给予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B组咪芬合剂(咪达唑仑2mg,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0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过程循环功能及麻醉后苏醒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A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B组(P〈0.05),术中B组病人循环功能较A组稳定(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较A组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7.
邱庆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27-102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健康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9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选用丙泊酚2 mg/kg静脉麻醉;B组,先静脉推注(静注)枸橼酸芬太尼1μg/kg后再静注丙泊酚1.5~2 mg/kg;C组,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枸橼酸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8~1.0 mg/kg。观察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动,记录诱导前后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152.4±26.9)mg明显高于B组(124.6±24.7)mg和C组(80.5±24.1)mg(P<0.01);C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P<0.01);3组麻醉前后血压均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能有效地减少人工流产扩宫刺激引起的体动反应和丙泊酚的用量,对呼吸循环影响轻,不延长丙泊酚麻醉后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麻醉质量高,是一种适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R组)各30例。D组静脉滴注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25μg·kg-1·min-1持续2 min,随后调为0.08μg·kg-1·min-1维持,同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04 mg/kg+咪达唑仑0.02~0.06 mg/kg;R组静脉滴注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25μg·kg-1·min-1持续2 min,随后调为0.08μg·kg-1·min-1维持,同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6 mg/kg,根据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调节咪达唑仑用量及术中瑞芬太尼维持量,保持该评分≤2分,手术结束时停止药物输注。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的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与R组相比,D组诱导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均较小(P<0.05~P<0.01),手术时间与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咪达唑仑及瑞芬太尼总量均显著减少(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微泵输注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需要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则采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同时进行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并同时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统计比较3组的临床指标。结果:恢复早期:苏醒后5 min,A组的患者认知功能测试评分比术前以及B,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的患者测试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中期:患者苏醒30min时,3组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A组的评分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和C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后期:苏醒后4h,A,B组的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其中尤以A组较为明显,C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3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本研究,采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并同时吸入异氟烷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麻醉诱导后给予持续输注异丙酚A组 2mg·kg- 1 ·h- 1 ,B组 5mg·kg- 1 ·h- 1 ,C组 8mg·kg- 1 ·h- 1 ,并监测诱导后、停体外循环 (CPB)即刻、CPB后30min、6 0min、3h五个时间点心肌酶AST、LDH、α -HBDH、CK -MB浓度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体外循环 (CPB)后心肌酶指标与诱导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组相比 ,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AST、CK -MB、LDH值较低 (P <0 0 5或P <0 0 1) ,α -HB DH无明显差异 (P >0 0 5 )。A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中 5mg·kg- 1 ·h- 1 异丙酚是较为理想的具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维持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应用舒芬太尼用于钬激光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位择期行钬激光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入室后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给药后3min靶控输注丙泊酚,一组丙泊酚靶浓度为3μg.mL-1(G1组,n=15),另一组丙泊酚靶浓度为4μg.mL-1(G2组,n=15);待效应室浓度达预定值后开始操作,术中根据体动情况可单次追加丙泊酚,同时使术中BIS<60,若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在麻醉中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BIS值、镇静分级(RAMSAY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丙泊酚用药总量、追加次数、意识恢复时间(从停丙泊酚至呼之睁眼及定向力恢复),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分级均为4~5分,G1组和G2组平均BIS值分别为59±10和56±13(P>0.05),均达到足够镇静深度。两组患者靶控至预定浓度后血压有明显下降,进镜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入室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与G2组辅助呼吸发生率为2/15和8/15(χ2:P=0.02)。G1组和G2组术中轻微体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15和1/15(χ2:P=0.08)。G1组与G2组的呼之睁眼时间为(2.8±1.1)min和(8.3±3.0)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7.6±1.9)min和(15.6±2.2)min(P<0.01)。丙泊酚总用药量分别为(225.5±77.7)mg和(342.5±72.6)mg(P<0.01)。术后随访表明对内镜操作均无记忆。结论本实验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于钬激光输尿管镜碎石术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两组麻醉剂量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靶控浓度3μg.mL-1组可减轻呼吸抑制、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同时节省丙泊酚用药总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②急性肺损伤(ALI)组:腹腔注射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1,30 min后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0.15 mL.kg-1;③电刺激(stimulation,ST)组:右颈迷走神经干连接刺激电极,以5 V、2 ms、1 Hz强度持续刺激神经10 min,腹腔注射1%LPS 10 mg.kg-1,再持续刺激神经10 min,20min后静脉注射OA 0.15 mL.kg-1;④他克林(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组:静脉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THA 1.5 mg.kg-1,10min后行急性肺损伤操作。各组动物均于130 min后从颈总动脉采血1 mL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wet weight/dry weight,W/D),HE染色观察左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LI组与C组比较,pH和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升高;肺泡破坏严重,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增高;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其余3个实验组肺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和THA组与ALI组比较,pH和P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或者静脉注射他克林可通过激活CAP,减轻LPS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ALI时的炎性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NF-κB途径活化,在转录前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但是不影响ALI时TLR2和TLR4mRNA的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出现肾病终点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入组时肾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将首次住院的时间作为研究起点,之后的每次住院及随访均视为随访,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作为研究终点。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即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1.min-1.1.73m-2。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组,绘制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曲线。结果入选患者210例(男109例,女101例),经过5.22(4~7)年的随访,共有2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0.95%。将患者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分组,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组(n=130)与SBP≥140 mmHg组(n=80)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 5)。将患者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分组,DBP<90 mmHg组(n=154)与DBP≥90 mmHg组(n=56)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结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对于在基线时肾功能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与未来出现肾病终点有明显的相关性。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更晚,且概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3~9个月择期行唇裂修复术婴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n=30)和羟丁酸钠-氯胺酮组(γ-K组, n=30)。麻醉诱导时,R-P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氯化琥珀胆碱1mg/kg;γ-K组给予羟丁酸钠80mg/kg/,氯胺酮1~2mg/kg,氯化琥珀胆碱1mg/kg。两组患儿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R-P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丙泊酚4~6mg/(kg·h),γ-K组间断注射氯胺酮1~2mg/kg,必要时追加羟丁酸钠,维持麻醉深度。记录术中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后苏醒情况及并发症。结果R P组诱导后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γ-K组(P<0.05),术后拔管、出室均比γ-K组快(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少于γ-K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婴儿全麻下唇裂修复术可使患儿血压、心率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状态,术后苏醒快而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纯化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积雪草酸的含量。方法超声提取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将粗提物用石油醚-丙酮体系在硅胶柱上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积雪草酸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1乙酸铵溶液(38∶62,V/V),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积雪草酸在浓度10~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其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4%,回收率为100.5%。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含量为0.99 g.kg-1。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积雪草酸白色粉末,纯度为79.0%。结论本实验所用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所用提取分离及纯化积雪草酸的方法可使中药中积雪草酸得到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或异丙酚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过及苏醒情况,重点观察麻醉诱导插管及CO2 人工气腹过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优点和实用性。对30 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以芬太尼2 ~4μg·kg -1 及异丙酚2 ~2 .5 mg·kg - 1、卡肌宁0 .5 mg/kg - 1静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0 ~12 m g·kg -1·h -1 、20 ~30 min 间断静注卡肌宁0 .25 ~0 .5 mg/kg - 1 维持麻醉及肌松,连续监测Fio2、SpO2 、PETCO2 、TV、Ppeak 、m Paw 、HR、SBP、DBP、MAP、ECG 的变化。结果本组平均麻醉时间为79 .5 ±5 .2 min ,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605 ±135 mg ,诱导后插管前SBP、MAP、HR 分别下降3 .63kPa 、1 .98kPa 、17 次/ min( P < 0 .01) ,DBP 也下降1 .25kPa( P < 0 .05) ,完成插管后迅速回升;PETCO2 、Ppeak 、m Paw 在CO2 气腹后10 ~15 min 上升到最高值( P < 0 .01) ,并在气腹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部病例均于拔管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 l值减少。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HDMTX共37次化疗。HDMTX化疗方案:第1天水化碱化;第2天甲氨蝶呤8~12 g/m2静脉点滴,6~8 h后开始甲酰四氢叶酸钙9~15 mg肌肉注射。同时行MTX的血药浓度监测。第3天水化碱化。分别于MTX全部滴注后0、1、6、12、24、48及72 h采血,测量MTX的血药浓度。观察无瘤生存时间,MR I改变和不良反应。所得MTX血药浓度数据按照非房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4 853.53±1 581.53)μmol/(L.h-1),Cm ax(最高血药浓度)为(947.79±333.45)μmol/L。EFS(无瘤生存时间)为(41.47±16.07)月,与AUC有明显相关性,与Cm ax无明显相关性。AUC<4 000μmol/(L.h-1)的EFS与AUC>4 000μmol/(L.h-1)的EFS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例中有1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其AUC均值显著高于无白细胞下降者;4例出现化疗后肝功损害,1例出现口腔溃疡。结论在HDMTX化疗中,AUC可以作为一个预计远期和近期疗效的药代动力学指标,AUC>4 000μmol/(L.h-1)可以作为一个指导标准。白细胞的下降与较高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宜TCI靶浓度。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血浆靶质量浓度(简称靶浓度)设为5 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μg.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并维持在3 mg.L-1,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将无创血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内。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缝合硬膜时静注氯诺昔康8 mg。记录不同麻醉期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开颅前期(麻醉诱导至切皮)、开颅期(切皮至剪开硬膜)、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缝合硬膜至术毕)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98±0.39)μg.L-1、(3.44±0.86)μg.L-1(、3.55±1.00)μg.L-1和(3.33±1.08)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3.01μg.L-1、3.52μg.L-1、3.63μg.L-1和3.43μg.L-1;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83±0.53)μg.L-1、(3.43±0.85)μg.L-1、(3.54±0.99)μg.L-1和(3.31±1.09)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2.87μg.L-1、3.50μg.L-1、3.62μg.L-1和3.41μg.L-1。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6)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3±8)min,拔管时间为(16±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1±8)min。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诱导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麻醉恢复快。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数值接近,用血浆靶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1时,根据95%置信区间上限,建议在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0μg.L-1、3.5μg.L-1、3.6μg.L-1和3.4μ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