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中医疫病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烈性传染病斗争中的经验结晶,事实证明这份宝贵遗产在当今传染病的防治中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医疫病的预防法简要进行概述,并就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方法的运用与专家经验的辨证关系谈谈初浅的认识,请同道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2.
中医疫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疫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疾病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疫病的防治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代中医文献对"疫病"、"温病"和"温疫"概念的认识颇有分歧,甚将几种概念混为一谈。本文在总结文献基础上,试图对疫病源流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3.
中医疫病学之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6,25(1):51-52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四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瘟疫的治疗特点,领悟古代医家治疫思想和方法,以期对现代防治传染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结合传统中医疫病防控文献相关记载与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疫病防治的理论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中医疫病防治理论具有特色及实践价值,其理论来自实践,而认识具有特色甚至超前性,如环境因素与疫病性质相关、不同属性的疫病会有不同发展规律等;中医疫病理论体系是一个比对数据库,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以现场调研为基础,围绕核心病机配合个体化辨证的防治体系,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是一种成功模式。目前传染病的中医预防理论缺乏完整体系,其方法众多但基础研究及系统评价不足;常见预防方法已经涵盖了传染病的基本要素,但存在缺陷;疫病预防理论基础需要再讨论,预服中药预防需要研究证据支撑。以现代传染病规律为基础,多学科协作,做好基础贮备,可提升中医疫病精准预防及治疗能力,而加强中医疫病理论内涵研究与多学科基础研究储备是中医疫病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大疫的治疗特点,领悟古代医家治疫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防治传染病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三是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论,提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新方案;四是紧扣中医疫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医疫病研究的新突破;五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中医疫病防治理论研究需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医经典防治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传染病研究与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方法,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疫病学之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大疫的治疗特点,领悟古代医家治疫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防治传染病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四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瘟疫的治疗特点,领悟古代医家治疫思想和方法,以期对现代防治传染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古代疫病频发,中医药在控制疫病流行、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中医理论也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创新,回顾中医理论发展史,两次重要的疫病创新发生于汉末与明清时期,这也是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以史为鉴,中医在治疗现代传染病时,应发挥快速反应的优势,面对新型传染病,可大胆创立新方新法,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总结传染病传变规律,根据规律决定治法。  相似文献   

10.
李悦  王秀莲 《吉林中医药》2009,29(7):556-557
张锡纯(1860-1933)是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当时中国各种疫病盛行,张氏在其行医地区通过大量实践,在霍乱、鼠疫、肺结核、猩红热、疟疾等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既遵经典理论又结合现代科学,以中西医学结合的新视角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时针对“毒菌”,采取中医专方乃至西药治疗专病,又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多以清热透邪为主要治则。探讨张氏治疫思想及经验,对现代中医治疗传染病的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疫病在我国早有记载,早期非医学著作中对疫病的概念进行了最初的定义,此后,中医的早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诸病源候论》等分别对疫病进行了阐述,历代医家在其著作中对疫病的概念、诊断、治疗、预防等也进行了不同侧面的阐述。明清之后,疫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西医的传染病概念与中医学传统疫病概念互相交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疫病的概念经历了诞生、发展、成熟等层层演变,研究中医学疫病的概念,对于正确理解、解释与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特别是对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宁  李文刚 《北京中医》2005,24(6):370-372
祖国医学理论中没有“传染病”一词,但很早以前就有对疫病的记载。中医认为温疫属于疫病的范畴。许多文献中都对温疫的病因、病机、发病、证候、传变、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它们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温疫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学术特点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痧瘴学说是中医疫病学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代以后,包括许多地方流行病和传染病。本文从浩瀚的文献中考证痧瘴的概念和缘由,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认识的提高,痧瘴病名在各地有不同的变化,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多彩,更有延伸和嬗变。在现代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中医疫病学受到考验和冲击,痧瘴治法却走向世界,成为现代都市时髦的保健疗法。随着最新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中医痧瘴学说及其治疗方法有着总结研究的重要意义,能为防治新的疫病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际强  张忠德  张文青 《新中医》2014,46(12):25-27
晁恩祥教授在近年来历次新发、突发的传染病中,积极指导、组织中医药参与传染病的救治,其治疫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有独到之处。强调温病与温疫之区别;认为近年来所发疫病的传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强调了人体正气在预防疫病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符合临床实际的预防方药;治疗疫病时强调根据疫病的传变而辨证论治,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及疫病后调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医施治观点。晁教授的治疫学术观点对现代疫病的诊治与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中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振英 《中医杂志》2003,44(8):635-63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这一突发的新型烈性传染病,中医称为疫病。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SARS病毒已有数种变异病毒株,这一事实给寻找有效而稳定的疫苗和针对病毒的药物带来了困难。现以用中医药治疗传染性呼吸道病霉性疾病的经验为治疗SARS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医有几千年战胜烈性传染病的经验,在我国建国初期,控制麻疹、乙型脑炎、白喉等疾病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医对疾病的认识除辨内伤与外感亦审求不同的病因。对  相似文献   

16.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虽然该病是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中医防治疫病的经验和理论,对其防治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为中东呼吸综合征是感受"异气"所致,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其防治思路重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其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兼护人体正气。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判断病邪性质、病情轻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舌诊在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总结中医舌诊在病毒性传染病中的运用经验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医疫病知识十分丰富,无论是非医药文献还是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记录发病历史与原因为多;后者则注重对疫病的治疗方法的论述,是研究古代传染病发生和防治的重要素材。通过对古代有关疫病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防治疫病方法多样、用药灵活、针对性强,通过对此研究能为现代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肺系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肺系疫病从广义属于温病范畴,也属于外感热病范畴;从狭义属于瘟疫或者温疫范畴。中医肺系疫病包括传统肺系疫病和新发肺系疫病,在病名的命名上存在多样化和失系统性。针对命名规范化,文章提出传承中医传统命名、借鉴现代西医诊断命名以及促进临床实际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高发,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新发肺系疫病”范畴。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存在六淫与疫毒两种观点,这可能与对六淫和疫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有关。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疫毒虽不同于六淫,但二者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疫毒与六淫二者常相兼致病。面对疫病频发的局势,深化中医疫毒属性,疫毒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疫毒致病力、传染性大小判断标准等研究,结合现代新发传染病与中医历代疫病,研究不同疫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治规律,构建新发疫病诊疗理论,筛选针对不同疫毒的特效中药,对中医疫病病因理论的发展、完善疫病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