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有关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学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培养法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1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沙眼衣原体阳性32例(21.33%),解脲支原体阳性35例(23.33%),白色念珠菌阳性18例(12.00%),人型支原体阳性1例(0.67%),白色葡萄球菌阳性5例(3.33%),其它细菌阳性9例(6.00%),混合感染阳性50例(33.33%) ,其中解以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阳性14例(9.33%)。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为阳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1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有关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学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培养法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 1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沙眼衣原体阳性 32例 ( 2 1.33% ) ,解脲支原体阳性 35例 ( 2 3.33% ) ,白色念珠菌阳性 18例 ( 12 .0 0 % ) ,人型支原体阳性 1例 ( 0 .67% ) ,白色葡萄球菌阳性 5例 ( 3.33% ) ,其它细菌阳性 9例 ( 6.0 0 % ) ,混合感染阳性 50例 ( 33.33% ) ,其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阳性 14例 ( 9.33% )。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混合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为阳性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以嘉 《实用新医学》2000,2(9):782-784
目的: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目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方法: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结果:男性尿路感染患485例。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其中淋球菌感染56例(11.5%)。沙眼衣原体感染138例,(28.4%)。解脲支原体感染68例,(14%)。其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占非淋菌性尿道炎患比率为32%。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年来已大大超过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做为性传播的疾病已占很大比例,应做为独立的疾病来报告。  相似文献   

4.
对414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分别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解脲支原体分离液培养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 率分别为1.83%和17.2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男,女间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非淋菌性尿道炎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除了淋球菌以外。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统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或称非特异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目前,通常被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体(占40%~50%)、支原体(占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体(占10%~20%,如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尿道炎,女性则为官颈炎。这类尿道(宫颈)炎中,已知其病原体的,则称为真菌性尿道(官颈)炎和滴虫性尿道(宫颈)炎等。而不再包括在非淋菌性或非特异性尿道(宫颈)炎之内。其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前者占40%~60%,后者占20%~40%。近年来,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主要是解脲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发病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性病中发生率最高。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CT)起的占40%-50%,解脲支原体(UU)引起的占20%-30%。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选择一种疗效好,使用方便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本文选用由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商品名:安达芬栓)配合强力霉素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病后尿道炎(PGU)的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采集92例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作细菌及L型培养、解脲脲原体(UU)培养及沙眼衣原体(CT)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结果:共检出细菌54例(58.7%)UU和(或)CT阳性29例(31.5%),念珠菌2例(2.2%),尚有7例(7.6%)上述几项检验阴性。结论:淋病后尿道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患者应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以明确诊断,给予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16-1317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评估解脲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关系。方法采集42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解脲支原体阳性共164例(38.59%),女性解脲支原体阳性率(44.04%)显著高于男性(20.41%)。结论解脲支原体是引起NGU最主要病原体之一,解脲支原体感染与NG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率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326例NGU患者的生殖泌尿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142例(43.56%),解脲支原体(Uu)阳性110例(33.74%),人型支原体(Mh)阳性14例(4.29%),Uu Mh混合感染阳性18例(5.52%);女性支原体阳性率(52.19%,228例)显著高于男性(23.47%,98例)。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0.
李观同  林小菊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526-526,414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842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834例检出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3%;其中,解脲支原体(Uu)650例(占77.9%)、人型支原体(Mh)58例(占7.0%)、Uu+Mh混合感染126例(占15.1%);男、女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5.0%和49.5%,两性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5C(P〈0.005)。捡出支原体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检出率最高。对支原体感染者的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许良杰  许敏鸿  陈昌鹏  黄进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34-1834,1858
目的了解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念珠菌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98例男性NGU患者及65例正常对照的尿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念珠菌培养,就结果结合临床作分析。结果198例NGU患者标本中18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率为9.09%;65例正常对照组中,1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率为1.5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男性NGU的一个致病因子,其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构成。结果884例标本分离出796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590株占76%,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占多数;G+球菌153林占1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3株占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单一细菌感染322例(48%),混合感染414例(52%)。并分析了675株细菌对15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有交叉耐药现象,提亦临床应用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解脲支原体分群分型在妇女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分群分型在妇女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Uu进行分群分型。结果经液体培养Uu阳性的177例中,采用PCR法检测Uu阳性为105例(59.3%),其中试验组(68例)生物1群感染54例(79.4%),生物2群感染13例(19.1%),生物1群和生物2群混合感染1例(1.5%),分布于14个血清型。结论Uu感染与寄居均以生物1群为主,而生物2群中的血清4型与妇女NGU发生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8例进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菌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Ⅰ组(FEV1≥50%预测值)、Ⅱ组(30%预测值〈FEV1〈50%预测值)、Ⅲ组(FEV1≤30%预测值),分析不同肺功能患者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128例患者中痰菌定量培养阳性患者96例,阳性率为75.0%,共培养阳性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8株(26.7%),大肠埃希菌24株(22.9%),鲍氏不动杆菌15株(14.3%);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10.5%),表皮葡萄球菌5株(4.8%),肺炎链球菌5株(4.8%);另外白假丝酵母菌7株(6.7%)。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Ⅰ组患者以痰培养阴性为主,Ⅲ组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组患者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种类与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关系,患者肺功能越差,耐药菌分离率越高,对该类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南省HIV/AIDS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住院的HIV/AIDS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78例进行痰液,肺泡灌洗液标本涂片、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8例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共分离出细菌127株(45.7%),真菌53株(19.1%),白色假丝酵母菌50株,曲霉菌3株.分支杆菌49株,结核分枝杆菌44株,其余为非典型分支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4.6%,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15.4%.真菌占19.1%,常见为白色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占17.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胞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云南省HIV/AIDS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感染比例逐年增高,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核杆菌感染发病率高,存在耐多药结核菌,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真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属临床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8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镜检,阳性标本采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用ATB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板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8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真菌阳性55例;培养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5种共55株,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共42株,占7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占10.91%;假丝酵母菌属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46.46%,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7.27%。结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女性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集360例疑似NGU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IST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选择性培养和鉴定,用药物敏感试验所分离的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360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208例,总阳性率为57.8%(208/360)。获得明确鉴定结果的185例患者中,UU、MH及UU+MH混合感染分别为84.4%、3.2%、1.9%。结论:支原体是三亚地区NGU患者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UU是引起NGU最主要的支原体,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仍是三亚地区分离的UU和MH最为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送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的血液病患儿资料.去除污染及定植标本后,共获病原菌2 188株,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全部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8.1%、革兰阳性菌占38.3%、真菌占13.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则以凝固酶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为首.其中89例次标本同一部位分离出2种细菌,2例次标本同一部位分离出3种细菌.感染部位以血流(62.5%)、呼吸道(17.4%)、泌尿系统(7.2%)、皮肤软组织(6.4%)为主.1 383株血培养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菌678株(49%),革兰阳性菌631株(45.6%),真菌74株(5.4%).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病原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348株(占革兰阳性菌的41.6%),以表皮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检测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mmbeta-lactamase,ESBL)阳性的细菌336株(占革兰阴性菌的31.9%),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血液肿瘤患儿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流及呼吸道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发生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甲真菌病感染情况、菌种类型以及所占比例.方法收集2010 年8 月至2011年8 月到本院皮肤科就诊的657 例甲病患者标本,同时对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培养及鉴定.结果657 例甲病患者中真菌培养阴性426 例,阳性231 例,阳性率35.2%.阳性菌中酵母菌124 例占53.7%,其中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分别占25.1%、13.9%、8.7%;皮肤癣菌占41.1%,其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3.8%、13.4%;霉菌所占比例为5.2%,以曲霉菌和青霉菌为主,分别占3.5%和1.3%,不排除污染.结论佛山地区甲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酵母菌、其次为皮肤癣菌和霉菌,菌种以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近平滑念珠菌、须癣毛癣菌和热带念珠菌最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