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伤56例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通伤的急救措施和效果,以期为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接诊的56例交通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我院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伤情评估、院前急救、伤员转运、人员培训等总结经验。结果 56例交通伤患者中,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安全转运54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2%。结论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受伤者的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秋芳 《家庭护士》2009,7(8):674-675
[目的]探讨车祸创伤伤员院前伤情评估、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12起车祸致伤的124例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院前急救,124例伤员中院前急救成功112例,现场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血气胸. [结论]快速准确的伤情评估,积极的组织管理,呼吸、循环支持、保温、转送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突发性创伤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前伤情评估、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27批372人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现场死亡43例;死因为多发伤,失血性休克,血气胸;成功实施院前急救329例.结论快速准确的伤情评估,积极组织管理,呼吸、循环支持,保温、转送等措施是成功实施院前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提升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680起交通事故致伤的731例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院前急救,731例伤员中,院前急救成功710例,现场死亡1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成功率为97.1%。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重型颅脑伤、血气胸。结论做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循环支持、保温、转送途中监护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批严重冲击伤伤员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批严重冲击伤伤员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 1999年和 2 0 0 1年两批严重爆炸冲击伤 44例伤员 ,组成紧急抢救小组 ,进行快速的院前急救 ,并根据爆炸伤情特点 ,重点实施护理。护理中 ,严密全程监测病情 ,加强了机械通气、鼓膜损伤、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严防并发症 ,对重点伤员重点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44例伤员全部抢救护理成功。结论 :快速的院前急救及根据爆炸冲击伤情的特点重点施护是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一起大型井下事故所致群体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现场伤情评估及伤员分类、急救处理、转运途中的护理等,认为要降低井下群发伤的死亡率,首要要做好第一时间的现场救护,因此矿区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设立井下急救平台,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急救知识的培训,其次要实施科学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开放气道,解除窒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建立静脉通路困难的伤员尽早进行骨髓穿刺,快速输液扩容,妥善固定和正确搬运伤员,适当止痛等可为挽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为制订院前急救护理常规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215例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215例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哮喘22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10例,脑干肿瘤、脑血管病33例,脑梗死、脑出血9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13例,早产27例,阴道大出血35例,CO中毒3例,骨折47例,头颅外伤14例;伤情:轻微31例,中度67例,重度117例.院前急救包括:救护车环境、设备及物品的准备,护理人员自我准备,接听急救电话及出诊,现场伤情诊断,现场伤情处理,转运及护送等.结果 经恰当的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215例中治愈82例,好转121例,死亡12例(其中转运途中死亡0例).结论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和提高急救质量、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配合使用先进的院前急救仪器设备,才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2 588例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员损伤类别、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与昆明某医院病历记载的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伤伤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多部位伤及其他伤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损伤类别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肢体坏死以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创伤的急救护理均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结论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中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技能、批量伤员快速分流、有效的急救管理模式是交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军队护理人员探索平战结合的急救护理重点,也是提高应对战时及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中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井下严重冲击伤伤员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针对2002年和2003年两批严重爆炸冲击伤16例伤员,组成紧急抢救小组,进行快速的院前急救,并根据爆炸伤情特点,重点实施护理。护理中,严密全程监测病情,加强了机械通气、鼓膜损伤、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严防并发症,对重点伤员重点实施心理护理。结果:16例伤员全部抢救护理成功。结论:快速的院前急救及根据爆炸冲击伤情的特点重点施护是抢救护运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的措施及意义。方法总结我院急诊科接诊的218例车祸伤患者,给予有效的院前急救伤情评估,积极的护理措施,观察救治效果。结果218例伤者院前救治效果良好,11例因为伤情严重死亡,16例伤后致残。结论院前急救采用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分工、妥善的救护措施、扎实的护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车祸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高雷  王领 《临床急诊杂志》2010,11(6):355-357
目的:通过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道路交通伤的调查分析,找出交通伤的特点,以降低其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我院"120"1年间接诊的2507车次、到医院救治的2934例伤员、死亡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路段进行调查,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特点、伤员伤情特点、道路及车辆对交通事故伤的影响因素。结果:道路交通伤伤情重、多发复合伤多,伤残率、死亡率高。结论:道路交通伤院前抢救十分重要,在提高急救人员急救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驾驶员及相关人员的急救知识普及;到医院后应快速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尽早分清危及生命的伤情主次,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伤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1].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交通事故致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为高能量伤及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2],对伤员必须及时救治,以挽救生命.据统计,中国交通伤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3],主要死亡原因是院前诊断或后送延迟[4].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我国目前以多种院前急救模式并存,尚无统一、固定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5].现就国内交通伤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专职院前急救对道路交通伤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救治的质量。方法总结成立专职院前急救队伍前后———暨2001年7月到2003年7月 ,收治的456例道路交通伤病例 ,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采集的456例道路交通伤病例中安全送入医院有327例 ,死亡29例 ,死亡率为6.36% (29/456) ,其中现场急救过程中和送入基层医院后死亡25例 ,转送途中死亡2例 ,进入急诊室死亡2例。院前急救 :急救距受伤时间 ,市内平均16±5min,偏远市区平均35±10min院前创伤评分 (TI) :9分以下287例 ,10~16分109例 ,21分以上60例。讨论道路交通伤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按规定让行、疏忽大意及采取措施不当所致。如道路交通伤病人在伤后5min内给予急救措施 ,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 ,则18%~25 %伤员的生命可得到挽救或避免致残。大型交通事故成批伤员则先由有经验的急诊医师按TI评分法将伤员分类。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顺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救治的保证。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经常性进修、学习、培训 ,做到人人一专多能 ,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保成批伤患者抢救质量,提高成批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伤残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本文就近3年来处理的8批68例伤员抢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内容包括伤员的特点及伤情、救治时间、抢救效率、分流与转归等情况.具体做法是对伤患者进行检伤分类、估计伤情、迅速编号并标识、合理分工、快速分流、妥善安置,以先救命后救急为原则进行急救.结果 8批68例伤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无1例出现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和纠纷;无1例发生差错事故.最后对患者病情的评价均达到预期目标.本组死亡患者2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06%.结论 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良好备用、应急状态下的急救科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正确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保持良好的环境秩序有利于急救程序的延续;如何组织好成批伤员的急救与护理是急诊专业的又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的救护措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出车接诊的1286例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的临床资料.结果:1275例安全返回急诊科,466例入神经外科或急诊手术,途中死亡11例.结论:颅脑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效的急救和针对性的护理为院内成功抢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犇  李玉娟  杨鼎君  皮英 《华西医学》2010,(9):1721-1723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和现场急救经验教训,为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现场救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18日收治的817例颅脑损伤伤员资料,对伤情、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救治方法、地震后医疗救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817例伤员中多数为头皮裂伤、挫伤,均予以清创缝合处理,预后良好。其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医院治疗。结论正确判断处理伤员颅脑损伤并使其得到积极救治是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正确分类转运和协调现场指挥是重型颅脑损伤得到二次救治的重要前提。建立灾害救治功能完善的野战医院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7.
总结大型综合医院进行群体地震伤员转运过程采取的有效观察和护理对策,为我国大型灾害医疗救援的伤员群体转运提供护理参考依据.本文分别从生命体征观察、必要治疗的维持、转运过程的护理等方面介绍了观察要点;从伤员飞机转运的特点和要求、伤员转运工作流程、转运前伤情评估、转运过程中伤员搬运要点、重点患者观察要点、引流管护理、心理支持、特殊伤员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护理措施总结.认为采取针对伤员特点的重点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保证伤员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预防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其转运流程和护理要点可以为我国大型医疗救援中伤员群体转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6928例创伤的院前急救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当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病人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21~50岁占79.30%;伤因:交通伤39.00%、治安事件伤30.00%、工伤及坠落伤10.74%;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重伤病人20.99%,中度伤38.11%;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伤员的大规模空中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5·12"四川大地震伤员大规模空中转运的经验及注意事项,以为大规模伤员转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省其他6家医院在2008年5月22日至6月3日期间进行空中转运3 482例地震伤员的过程与经验,转运伤员的选择标准为:骨科和脑外伤神志清楚、病情相对稳定的术后患者,腹部手术术后5 d以上且有肛门排气者.转运前人员及物资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的各项处理措施以及地面交接.结果 本次共计3 482例伤员符合转运选择标准,分99批次经民航专机转运至广州、上海、沈阳等全国19城市,仅8例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轻度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发生一例伤员病情加重或死亡等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均安全转运至日的地.结论 结果说明本次空中转运伤员的选择标准是安全可靠的.空中转运伤员保障安全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转运指征,结合伤员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保障预案,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伤情,同时注意加强心理疏导和安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空中转运的护理管理.方法 地震伤员空运前的准备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预案和工作流程;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需严格核对伤员基本情况,做好乘飞机伤员的管理,仔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 96例地震伤员转运过程中顺利,全部安全到达目的 地,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格核对和严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保证空中安全转运地震伤员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