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0年至2004年,外科治疗22例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病人,其中前室间隔穿孔19例,后室间隔穿孔3例;合并室壁瘤18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8例,其中1999年前13例中死亡7例,1999年后9例中仅死亡1例.余者症状消失,治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法.术前应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有狭窄,术中应充分进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5例,其中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该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10d后,因心力衰竭而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移植2支血管)、室间隔穿孔修补和室壁瘤切除术,心脏复跳后心排血量低,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最终因心律失常死亡。另有1例心脏复跳后开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术后第3d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其余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未见残余分流。门诊随访4例,随访时间6~15个月,病情较平稳。心功能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无残余分流。结论 结合药物、器械辅助和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可以获得基本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时机选择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16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平均年龄54.5岁。术前合并心源性休克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肺水肿1例。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8例,多支病变6例,合并室壁瘤13例。急症手术4例,择期手术12例。行穿孔直接缝合2例,补片修补13例,双侧补片修补1例;同期冠脉搭桥9例,室壁瘤切除或折叠13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8例。2例急症手术者早期死亡。结论:室间隔穿孔应先行内科治疗控制心源性休克,包括应用IABP或左心室辅助等,使病人能坚持到穿孔48小时后再积极手术。分流量小者应延至3~6周后手术。心源性休克是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真性与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手术治疗真性室间隔膜部瘤9例和假性室间隔膜部瘤34例。结果:全部治愈,随访6月~11年,预后均佳。结论:两者在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手术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在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及右心导管检查等方面均相类似。超声心动图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77岁。前室间隔穿孔18例,后室间隔穿孔4例,均合并室壁瘤。22例患者均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及室壁瘤切除术,16例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血管2.11±1.5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9.0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大面积脑栓塞。其余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4例,Ⅱ级12例,Ⅰ级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未发现有室间隔残余分流,有轻度二尖瓣反流2例。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0.27±5.33mmvs.57.94±6.79mm,t=4.437,P=0.000)。随访16例,随访时间3~24个月(13.9±6.5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1例,Ⅰ级5例。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49.50±4.66mm vs.57.94±6.79mm,t=5.041,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55.08%±6.72%vs.45.57%±11.31%,t=2.719,P=0.01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结构性心脏病是指任何与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有关的疾病,其治疗理念涵盖通过矫正或改变心脏结构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其常见病种主要包括:(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2)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3)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4)并发于其它疾病的心脏结构异常(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等)。结构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且涵盖从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膜部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本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的室间隔膜部瘤24例,其中真性膜部瘤4例,假性膜部瘤20例。根据膜部瘤的性质及膜部室缺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真性瘤可用加垫片缝合加固;假性瘤直径>10mm者,用补片修补,<10mm者,可直接褥式缝合。术后未发生心内残余分流。本组无死亡。随访6个月至9年,无残余分流,心脏杂音完全消失。作者认为,本病在术前确诊较为困难,术中仔细探查不失为一好的方法,并对发病机理,真、假性膜部瘤的区别及外科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༰���ƽ�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腺囊肿分为先天性或获得性两种,称真性或假性囊性疾病. 1 胰腺真性囊肿 胰腺的真性囊肿是先天性囊肿(congenital cyst),约占胰腺囊肿的10%,其特点是囊肿内壁有一层上皮衬托,而假性囊肿壁是由炎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然而当真性囊肿合并慢性炎症、感染时,上皮层也可能受破坏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3±8.3)岁。结果 43例(71.7%)穿孔位于心尖部,11例(18.3%)位于后间隔,6例(10.0%)位于前间隔。单支冠状动脉病变24例(40.0%)。术前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4例(23.3%),室间隔穿孔至外科手术时间为48.3(3~217)d。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其中53例(88.3%)患者同期行室壁瘤缝闭或切除,49例(81.7%)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远端吻合口数为2个)。术后在院并发症包括8例(13.3%)死亡、8例(13.3%)心力衰竭、5例(8.3%)心室颤动、3例(5.0%)心脏压塞、11例(18.3%)二次开胸以及11例(18.3%)残余分流。除8例在院死亡患者以外,其余52例治愈出院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9年,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为95.8%,8年生存率为89.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包括3例(5.8%)死亡、5例(9.6%)心力衰竭、2例(3.8%)心肌梗死、4例(7.7%)脑血管事件。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患者,外科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术期死亡率虽高,但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仍可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进行室壁瘤的并发症、检查及监护目的、治疗方法、休息与活动原则等项目的认知调查。结果患者对室壁瘤的认知较差,72.2%患者对急性心梗并发室壁瘤可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及心室穿孔等危害性未认知,仅11.1%患者对室壁瘤患者的休息与活动原则认知。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需加强相关知识宣教,使其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手术方式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手术176例,27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在149例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的手术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35例,CABG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LR)联合手术114例,其中29例加做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瓣膜置换手术,9例于术中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器。结果:149例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共置入IABP23例,其中120例常规手术组中应用IABP15例,29例有附加手术组中应用IABP8例,而27例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无IABP的应用。结论:(1)应用LABP数量在常规手术组与术中加做室壁瘤切除、瓣膜置换术或成型术、室间隔穿孔修补术(p<0.05),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器(P<0.01),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2)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无论与何种冠心病手术联合应用,无论激光打孔数量多少,都没有增加IABP的应用;(3)未发现冠脉搭桥数量与IABP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进行室壁瘤的并发症、检查及监护目的、治疗方法、休息与活动原则等项目的认知调查。结果患者对室壁瘤的认知较差.72.2%患者对急性心梗并发室壁瘤可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及心室穿孔等危害性未认知,仅11.1%患者对室壁瘤患者的休息与活动原则认知。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需加强相关知识宣教。使其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胰管结石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结石分为真性结石和假性结石,大胰管中较大较局限的结石称为胰管结石或真性结石,而将细小胰管和腺泡结石称胰腺钙化或假性结石。胰管结石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与慢性胰腺炎互为因果,是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之一。胰管结石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导  相似文献   

14.
假性室壁瘤是左心室破裂后被外面的心包粘连包裹而成,可发生破裂,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自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5例假性室壁瘤患者,现总结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72.2(68~75)岁。出现心绞痛、胸闷、气促4例,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1例。入院后查平均肌钙蛋白I 11.7(3.5~24.3)ng/ml,  相似文献   

15.
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闭合法建立气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闭合法建立气腹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1999年9月6600例LC中1046例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的经过。建立气腹困难分为真性建立气腹困难及假性建立气腹困难2种。由于气腹针穿入腹腔脏器或腹腔广泛粘连导致气体弥散困难引起的建立气腹困难称真性建立气腹困难,需中转开腹手术;由于气腹针位置错误如位于腹膜外脂肪层、肝园韧带或大网膜内引起的建立气腹困难称假性建立气腹困难,调整气腹针位置,均能满意建立气腹。结果 1046例中1028例成功建立气腹。5例因真性建立气腹困难,13例因假性建立气腹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成功率为98.3%。结论 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是安全可行的。缺乏自信、经验不足、误把假性建立气腹困难当作真性建立气腹困难是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糖尿病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间隔穿孔修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IABP的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发病率室壁瘤乃心肌梗塞后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梗塞后的纤维瘢痕不断地扩张,形成无收缩力的动脉瘤,影响和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其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约10~40%。发病年龄自31~78岁,平均56岁,40~70岁最多。其病损呈动脉瘤囊样或纤维斑,在一组30例报告中,13例为室壁瘤,17例为纤维斑。某组110例手术者,在病史中一次心肌梗塞者57例,二次者39例,三次者8例。心肌梗塞后单独发生室间隔缺损者较少,一般常和室壁瘤并存。梗塞后第一天出现室间隔缺损的占21%,五天内  相似文献   

18.
胰腺囊肿根据其内壁有无上皮细胞覆盖,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又分为肿瘤性囊肿(包括恶性、低度恶性和良性)和非肿瘤性囊肿(单纯性囊肿、多发性囊肿、肠源性囊肿、皮样囊肿和潴留性囊肿)[1,2].本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真性囊肿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巨大胰腺真性囊肿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真性囊肿(pancreatic true cyst,TPC)较罕见,发病率占胰腺囊肿的10%,包括先天性、潴留型、重复型囊肿,较难与胰腺囊性肿瘤和胰腺假性囊肿鉴别。2007年1月,我科收治一名巨大胰腺真性囊肿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例假性球麻痹患者误咽窒息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常见的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综合征,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等一组症状,有真性和假性之分。若是延髓运动神经核或吞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为真性球麻痹,如果是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则为假性球麻痹[1]。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假性球麻痹患者咽部感觉和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此类患者因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误咽导致窒息,后果非常严重。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常规上鼻胃管行鼻饲喂养。2004年5月我科收治1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因患者及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