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嫩阁 《护理学杂志》2008,23(10):34-35
对110例肱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患者住院15~45 d,平均20.0 d出院,切口愈合情况均良好;半年随访骨折骨性愈合110例(100%),功能恢复107例(97.3%).无钉孔感染及断钉、滞钉、弯钉等情况发生.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预防钉孔处感染,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干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胫骨干C型骨折患者行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术前积极处理合并伤,行患肢跟骨牵引,术后长石膏托固定8周,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29例均获随访,时间13~22个月。5例患者术后6个月摄片示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予髓内钉一端锁钉取出动力化3个月后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9例出现膝前痛。患者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骨折无畸形愈合,无髓内钉弯曲及断裂、肢体短缩和胫骨成角畸形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6例。结论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干C型骨折可提供多向稳定性,结合术后合理的外固定及康复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旋入钉顺行穿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经股骨转子顶点上方切口顺行穿钉固定.术后患肢量化负重并锻炼.结果 手术时间70~90 min.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主钉无松动、断钉;患肢关节屈、伸、旋转功能正常.结论 股骨旋入钉顺行穿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凌志  夏宁晓 《中国骨伤》2012,25(4):331-334
目的:探讨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交锁髓内钉开口处取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加压交锁髓内定内固定加髓内针开口处取骨植骨治疗18例胫骨骨干骨不连,男12例,女6例;年龄31~67岁,平均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不愈合11例,延迟愈合7例。术后根据HSS评分系统评价膝功能,采用Tenny和Wis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9.97±3.21)分。术后根据Tenny和Wis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6例,良2例。结论:采用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交锁髓内钉开口处取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能提高骨折愈合率,避免髂骨取骨带来的并发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并单侧皮质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用交锁髓内钉及单侧皮质钢板固定,折端给予充分植骨,根据折端骨质缺损大小情况,分别于术后3d和1周将患肢放于CPM机上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25例经治疗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2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钉及单侧皮质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骨不连合并骨缺损固定牢固,软组织剥离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勿需辅助其它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43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并实施有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保持外固定架固定效果,预防钉道感染,加强患肢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及功能锻炼等.结果 本组患者40足跟骨骨折得到复位,足弓及跟骨高度恢复正常,跟骨横径得到矫正,Bohler角为15°~40°.无1例发生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骨坏死及骨不连.功能评定优20足,良20足,差3足;优良率为93.0%.结论 "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明显,科学的护理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应用CPM机锻炼。结果23例均获6~24个月随访,术后12~19周,平均16.3周骨折愈合。患肢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骨不连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留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17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保留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微创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肢活动、负重及骨痂生长情况。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9±2)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等。结论保留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创伤小,骨膜可不用剥离,血运破坏小,固定牢靠。结合早期功能锻练,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方法: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6例长管状骨骨折病例,男28例,女6例,年龄18~55岁。胫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3例,其中陈旧骨折骨不连8例,全部应用带锁髓内钉。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最早3~4周即有大量骨痂生长,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患肢功能优良。并发症:2例骨折远端锁钉失败,3例后期锁钉退至皮下引起不适,局麻下取出,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无感染、断钉病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创伤小,切口小,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良性病变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良性病变并病理性骨折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14岁,平均9.4岁。病程2~14 d,平均6 d。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骨囊肿7例,纤维结构不良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肱骨近端6例,肱骨干4例,肱骨远端1例。根据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基本明确。入院至手术时间3~5 d。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深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疼痛于术后6周完全消失。X线片示患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病变复发或再骨折。术后10~14个月,平均12.5个月取出弹性髓内钉。末次随访时病灶完全消失(8例)或部分消失(3例);患肢无疼痛,肩、肘关节活动均不受限。1例患肢较健侧短缩约2 cm,但患肢功能及活动无影响。根据Neer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1例患儿肩、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儿童肱骨良性病变并病理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仅需单次手术干预,愈合较快、稳定性高,允许患儿早期康复锻炼,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菱形理念"指导下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菱形理念",采取辅助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自体骨髓浓集液及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凝胶治疗的21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7~48岁,平均32.5岁。均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4例首次钢板内固定不愈合后更换为髓内钉固定仍不愈合,余17例首次采取髓内钉固定。骨折不愈合分型:肥大性骨不连4例,萎缩性骨不连17例;骨折端骨缺损长度1~3 mm;末次治疗至该次治疗时间10~23个月,平均14.3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四肢骨折愈合影像系统评分(RUST)评价骨折愈合程度;末次随访时根据Schatzker-Lambert疗效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05~160 min,平均125.6 min;术中出血量160~580 mL,平均370.5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6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0.3)分,较术前(5.2±3.7)分明显下降(t=7.235,P=0.000);RUST评分为(3.4±0.3)分,较术前(1.5±0.7)分显著提高(t=8.336,P=0.000);按Schatzker-Lambert疗效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42%。结论按照"菱形理念"采取辅助钢板联合自体髂骨、自体骨髓浓集液及PRP凝胶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既可以恢复骨折端的稳定性,又改善了骨折端的生物学环境,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对因外伤、肿瘤等因素造成四肢大段骨缺损的18例患者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搬移术治疗。结果12例骨延长3 cm,4例延长4 cm,2例延长5 cm;术后住院30~60 d出院,随访6~36个月,患者骨愈合时间为3~10个月,所有患者患肢邻近膝与踝关节功能除早期轻度受限外,后期均通过锻炼达到或接近正常。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34例.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患肢行走、负重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适合于儿童四肢长骨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简便、微创、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8月采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的11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34.6岁。股骨8例,胫骨3例。原始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A型5例,B型4例,C型2例。髓内钉固定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前患者膝关节或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较对侧减少(30.71±14.72)°。结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7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钢板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或踝关节ROM较对侧减少(15.36±12.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00)。患肢功能恢复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或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分级法,优5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方法简便,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因外伤、肿瘤等因素造成四肢大段骨缺损的18例患者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搬移术治疗。结果12例骨延长3 cm,4例延长4 cm,2例延长5 cm;术后住院30~60 d出院,随访6~36个月,患者骨愈合时间为3~10个月,所有患者患肢邻近膝与踝关节功能除早期轻度受限外,后期均通过锻炼达到或接近正常。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使用骨锚钉联合钢板治疗AO-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洽18例AO-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均采用钢板及骨锚钉手术内周定治疗.结果 随访4~18个月,平均10.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踝穴的解剖结构得到恢复,患肢行走功能良好.结论 对于AO-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采用钢板及骨锚钉固定简便易行,固定可靠,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髓内钉联合辅助钢板骨水泥在四肢长骨转移性肿瘤所致病理性骨折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10月,应用髓内钉联合辅助钢板骨水泥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54~72岁,平均62.9岁。肿瘤转移至肱骨4例,股骨6例,胫骨1例;肿瘤浸润长度3.3~5.6 cm,平均4.6 cm,深度可达患肢骨质全层。术前均有患肢疼痛并日常活动能力丧失。病程1.0~1.5个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6±1.03)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为(42.73±10.09)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VAS评分、KPS评分及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1~1.8 h,平均1.5 h;术中失血量102.5~211.3 mL,平均135.6 mL。术后患肢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坏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3个月,患肢全部恢复日常活动功能。VAS评分降至(0.82±0.75)分、KPS评分升高至(85.45±5.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18,P=0.000;t=–18.470,P=0.000);MSTS评分为(23.91±2.47)分。末次随访时,患肢正侧位X线片示无髓内钉及钢板断裂,无骨水泥松动、肢体短缩及对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髓内钉联合辅助钢板骨水泥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能在保证患肢长度及对线不变的前提下,清除病灶并恢复患肢骨生物力学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髌骨软化经皮内镜综合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  杨晓琴 《护理学杂志》2003,18(8):597-598
对40例髌骨软化(42个膝关节)病人进行综合手术治疗和护理,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2.3个月。结果 42个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症状消失,均无并发感染、血肿、伤口不愈及关节粘连等并发症。提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早期患肢功能锻炼是经皮内镜综合手术治疗髌骨软化的主要措施,对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47-2051
[目的]比较外支架和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干C3.3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8月既适合外支架(A组,24例)又适合微创内固定(B组,3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Johner-Wruhs标准)、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4.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始负重时间、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的发生率以及患肢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仅在手术时间方面优于微创内固定,而微创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外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二者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的发生率以及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微创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外支架,而且,外支架还有护理康复不便等缺陷。因此,对于既可选用外支架、又可选用微创内固定作为最终固定方法治疗的胫骨干C3.3骨折,综合而言,微创内固定优于外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椎间盘镜下微创植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8年8月,采用椎间盘镜下植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3岁,平均41.5岁。骨折后初次手术采用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钢板固定16例;胫骨带锁髓内钉固定9例,钢板固定3例。内固定术后10~16个月发生骨不连。X线片示肥大型骨不连24例,正常型3例,萎缩型13例。结果患者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1min;出血量80~130 mL,平均100 mL。住院时间6~11 d,平均8.1 d。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X线片示4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8个月。无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无内固定失效。结论经椎间盘镜下微创植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