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医本科应届毕业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抑郁情绪、心理困扰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与性别及家庭背景的关系。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访问广州地区6所医本科院校2007年的毕业生,对回收的问卷中CES-D抑郁情绪调查量表得分依性别分为两组,再依是否抑郁及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小康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分别分为三组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心理困扰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等资料用百分率计算列表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206例被访的医本科应届毕业生中:不存在抑郁情绪者仅24例占11.65%,存在抑郁情绪者高达157例占76.21%,男女学生无抑郁组和抑郁组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可疑存在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与否与家庭背景即贫富无关;学业压力和对就业前景迷惘是前两位心理困扰问题;前3种最需要的帮助是关爱、心理辅导和金钱上的帮助。结论医本科毕业生抑郁情绪与性别无关,也与金钱和贫富无关,但可疑抑郁的学生群体中存在性别差异,女学生发展为真正抑郁的可能性较男学生要大,因此对她们要更重视、更细心并应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引导;解决困扰医本科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老师、家长等长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心灵的关爱和学业、学术指导的高质量需求,其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协作;金钱上的帮助入选大学生们前3位最需要帮助内容,表明当今大学生的金钱、消费、理财观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新动向,对之进行调查研究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是一项亟待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86-489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地区某高校35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27份,男生163人(49.8%),女生164人(50.2%);有78名学生检测出抑郁情绪,占23.9%。学生年级、家庭收入、主观与父母关系、主观学习成绩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家庭收入与大学生抑郁状况:χ~2=10.5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抑郁情绪(OR=1.505,95%CI:1.080~2.906);与父母关系越差,越容易发生抑郁情绪(OR=0.577,95%CI:0.389~0.854);家庭月收入越低,越容易发生抑郁情绪(OR=0.775,95%CI:0.602~0.999)。结论:大学生抑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因素影响,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问卷量表的方法对846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肯定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9.9%,而其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7%。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主要因素可归为4类:经济因素;睡眠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其他相关因素,如病程、住院时间、医院环境等。③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影响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结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采用认知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宁波市民工子弟学生的情绪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对412名民工子弟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民工子弟学生组焦虑情绪、抑郁检出率为47.5%、35.3%,显著高于当地学生;养育方式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而惩罚严厉因予、否认拒绝因子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刚归结果,焦虑情绪危险因素为身体健康差、性别为女、母亲文化程度低、M1因子分低和M3因子分高,抑郁危险因素为学习成绩差、M1因子分低、M4因子分高。结论民工子弟学生出现情绪问题的比例高于当地学生。提高母亲文化素养、改善母亲养育方式可作为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公路施工监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公路施工监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82名公路施工监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82名监理人员中无焦虑情绪64人(78.05%),轻度焦虑11人(13.41%),中重度焦虑7人(8.54%);无抑郁情绪56人(68.29%),轻度抑郁11人(13.41%),中度抑郁12人(14.64%),重度抑郁3人(3.66%);焦虑、抑郁情绪并存者16人(19.51%)。(2)简单相关分析显示:SAS、SDS洋分与人际关系、工地距家距离、回家间隔、业余爱好、居住环境、饮食适口、气候适应、文体活动、休息时间、福利待遇10项因素显著相关。(3)经多元逐步同归分析,影响公路施工监理人员焦虑情绪的因素依次是:居住环境、业余爱好、工地距家距离、人际关系、工作年限、休息时间6个因素;影响监理人员抑郁情绪的因素依次是:饮食适口、工地距家距离、人际关系、休息时间、家庭负担5个因素。结论公路施工监埋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其职业特点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UPI检测大学生抑郁症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群组分布。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检测大学生3558例,筛查无抑郁症状、抑郁反应和有抑郁症状者,x^2检验抑郁分类组间差异。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12.8%;女生检出率15.3%、农村检出率13.8%、多子女家庭的学生检出率13.7%和大三学生检出率20.6%,分别高于男性(11.3%)、城市(11.0%)、独生子女(9.8%)、大一学生(11.9%)和大二学生(12.2%)。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状易患群组为女生、农村籍、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和大三学生;女生重抑郁症状为男生的1.7倍;UPI抑郁症症状检测与CCMD-3抑郁症状诊断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心理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贫困大学生个性心理现状 2005年,我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有效调查的1273名学生中,贫困生有263人。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有176人,占贫困生总数的66.92%;有127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占贫困生总数的48.29%;有119名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贫困生总数的45.25%。据有关报道,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调查显示,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  相似文献   

8.
郑世华  仝巧云  郑爱军 《重庆医学》2016,(20):2835-2837
目的:了解宜昌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宜昌某高校医科、理工科、文科本科生各115人,使用自评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宜昌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发生率31.2%,焦虑发生率24.7%;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发生率与所在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有网瘾和是否爱好体育运动等因素有关(P<0.05)。其中,爱好体育运动是抑郁、焦虑的保护性因素;高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差、来自单亲家庭、有网瘾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宜昌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较严重。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评定量表对66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测定,分析所得资料。结果:腹膜透析病人中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3%和37.8%;伴有食欲不振和血压升高病人的抑郁评分较高;焦虑情绪与失眠关系密切;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透析时间较长的病人中易发生;尿毒症伴随重要慢性疾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结论:长期腹膜透析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需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多方面、多层次的关心和心理疏导,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心理之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自我概念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我概念量表 (SCT)、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对 4 5 8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概念和抑郁情绪状态的调查。结果  13.97%的大学生有轻度以上抑郁情绪 ,轻度以上水平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自我概念水平低于无抑郁症状的大学生 (P <0 .0 1) ;抑郁症状因子与自我概念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个人自我、能力自我进入抑郁回归方程。结论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避免产生抑郁情绪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临床英语班在躯体化和抑郁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生源地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并探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省南部、北部和中部三个地区的省属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1127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经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并摒弃填写质量较差的问卷后保留10 34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女生、二年级医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发展出抑郁和焦虑情绪;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也更易出现焦虑情绪(P<0.05)。同时,女性、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抑郁情绪、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者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P<0.05)。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受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父母和相关部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家庭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某医学高校9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中有轻微及以上心身症状的人数占54.94%,有中等及以上症状的人数占到了11.70%,有比较严重症状的人数占1.18%。较为常见的心身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医学生中与母亲关系融洽、与父亲关系融洽、父母关系融洽均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90.34%、83.05%和83.26%。关系融洽的因子均分都比关系一般和紧张的因子均分低,关系紧张的因子均分最高。关系融洽与关系一般比较,全部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关系融洽与关系紧张比较,大部分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关系一般与关系紧张比较,少部分因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洽的家庭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应重视家庭关系的融洽,医学院校应重点关注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低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大一新生的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及自制的大一新生失眠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调查的1 338人中,AIS总分平均分为(5.85±3.52)分,失眠率达35.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院大一新生发生失眠与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学习压力、宿舍睡眠环境、平时作息、就业前景、焦虑和抑郁等影响因素有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压力大、宿舍睡眠环境差、平时作息不规律、焦虑和抑郁是导致医学院大一新生失眠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失眠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建议采取改变大一新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创造良好的宿舍睡眠环境等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了解医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②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185名大学生,利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③结果 研究人群中有11%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等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自我健康判断、学习专业、学生来源、学习压力、失恋经历、经济来源等.④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从个人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等因素入手,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 372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50.07%、8.02%。焦虑与抑郁、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均与自杀意念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医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年级医学生自尊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1089人,对其采用自尊量表(SES)测试自尊水平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低年级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3.17%。高自尊组学生与低自尊组学生SCL-90各因子与总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自尊水平与SCL-90各因子和SCL-90总得分均呈现负相关。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3个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偏执为自尊水平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结论低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自尊水平越高。因此,在对低年级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视对其自尊心理进行考察、评定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某医学院2001~2005级学生732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测试9个因子分中至少有1项SCL-90因子分≥1.8分的7321名学生中占22.2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的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高于国内成人及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与国内外大学生的一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国内青年及成人,但优于国内大学生,应关注医学生的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作为测评工具,对497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情绪测定,并分析性别、专业、学校类别等因素对毕业生焦虑状况的影响。结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7.77%(138/497),其中轻度焦虑为17.71%(88/497),中度焦虑为8.65%(43/497),重度焦虑为1.41%(7/497);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类别、专业和家庭背景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职、高专院校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程度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焦虑程度高于医技和其他专业,来自农村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家庭背景较好者,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专业及家庭背景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程度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应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就业指导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