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地佐辛肌肉注射对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23例,其中对照组40例(A组)、罗哌卡因组41例(B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组42例(C组)。B和C组在手术缝合前用0.5%罗哌卡因20ml在手术切口处逐层浸润,A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C组手术结束前30min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术后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评估术后1h(T_0)、4h(T_1)、8h(T_2)、24h(T_3)、36h(T_4)患者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患者T_0、T_1、T_2、T_3时的VAS评分也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地佐辛肌肉注射可增强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宿颖岚 《海南医学》2012,23(18):30-3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75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5),A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0 mg+0.15%盐酸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 ml.B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ml.C组:负荷剂量:吗啡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100ml.镇痛泵输注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h、4h、8h、12h、24h、48h各时点的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8h、12hA组VAS评分高于C组,C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B组,患者满意度B、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5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10ml为负荷剂量,10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复合液行PCE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在我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74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组(研究组)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差异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h、术后8h、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视觉模糊评分(VAS)量表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4h、12h和24h研究组的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h,研究组的CD3、CD4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阐明其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60例行唇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每组20例。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手术切皮前给予0.25%罗哌卡因1.5mL行眶下神经阻滞,地佐辛组患儿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1,罗哌卡因组患儿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记录苏醒、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发生率、有无喉和支气管痉挛;记录术后2、4、6、8、12和24h CRIES 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模式镇痛组和地佐辛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P < 0.05),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未发生喉及支气管痉挛。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2h CRIES评分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地佐辛组患儿术后4h CRIES评分较术后2h有所升高,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4h CRIES评分低于地佐辛组(P <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6h CRIES评分仍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罗哌卡因组患儿术后6h CRIES评分较术后4h时有所升高,但与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12和24h CRIE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心动过速发生率最低,使用镇痛药例数最少,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延长患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梁坤辉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45-747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需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A组采用地佐辛5.0 mg+罗哌卡因150 mg;B组采用吗啡5.0 mg+罗哌卡因150 mg;C组采用罗哌卡因150 mg。观察并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8、24、48 h的镇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好,VAS评分在术后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方面,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同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均有良好的硬膜外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地佐辛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妊高征患者60例,按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地佐辛5mg.0.15%的罗哌卡因100mL)、吗啡组(吗啡5mg、0.15%的罗哌卡因100mL),观察比较术后4、8、12.24和48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术后镇痛副作用的差异。结果术后4h,地佐辛组镇痛VAS评分高于吗啡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镇静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P〉0.05),地佐辛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5mg地佐辛复合0.15%罗哌卡因对妊高症剖宫产患者PCEA镇痛满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并发症少于同等剂量吗啡。  相似文献   

7.
金娴冰  许旭东 《吉林医学》2012,33(4):745-746
目的:观察地佐辛肌内注射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术中局部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肌内注射地佐辛10 mg,并于切皮前用0.25%罗哌卡因15 ml行切口浸润阻滞,术毕在3个切口周围腹膜各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腹腔喷注0.25%罗哌卡因15 ml。B组单纯行术中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镇痛,具体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方法。术后分别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切口痛、内脏痛和肩部痛的VAS评分,并记录术后哌替啶的使用时间、人数和使用次数。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三个部位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除术后2 h和6 h内脏痛外,其余各VAS评分显著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12 h内,除术后2 h肩部痛外,其余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肌内注射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术中局部麻醉的平衡镇痛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完善,镇痛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吗啡、舒芬太尼及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探讨取代吗啡的镇痛药物组合。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吗啡组:吗啡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24 h内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PCEA镇痛满意度及24 h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吗啡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PCEA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替代吗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LC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C组,对照组;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D5R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D10R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观察拔管即刻(T0)、术后2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及术后24 h(T4)的VAS评分、应激激素水平、术后补救镇痛例数、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C组患者均需采取补救镇痛,D组有6例采取补救镇痛。镇痛组患者的VAS和应激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5R组和D10R组镇痛效果优于D组。患者满意度评分D5R组>D10R组>D组>C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琳  王建芳  赵金石 《医学综述》2013,19(6):1141-114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怀来县中医医院就诊的90例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分为A组、B1组和B2组,每组各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结束前30 min子宫切除后残端缝合时,A组静脉滴注地佐辛0.2 mg/kg、B1组地佐辛用量为0.1 mg/kg、B2组地佐辛用量0.15 mg/kg;另B1、B2两组且均在切皮前切口周围0.5%罗哌卡因阻滞、术毕拔套管时盆腔喷洒0.25%罗哌卡因15 mL;并分别在术后的0.5、2、6、12、24 h记录患者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程度例数、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术后镇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B1、B2组术后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地佐辛0.1 mg/kg联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小剂量应用对术后苏醒影响小且可减少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1.
赵琳  章燕  岑建文 《医学综述》2013,19(11):2094-209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怀来县中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96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成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各48例。超前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子宫切除后残端缝合时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并于切皮前在每个切口周围用0.5%罗哌卡因3 mL进行阻滞、术毕拔套管时盆腔喷洒0.25%罗哌卡因15 mL;术后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后单纯给予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后止痛药的需求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镇痛组。超前镇痛组没有患者术后需要止痛药,术后镇痛组却有9例。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术前应用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能起到超前镇痛作用,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ASAⅠ~Ⅱ级患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地佐辛+罗哌卡因(观察组),芬太尼+罗哌卡因(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时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布比卡因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P.P.H(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100例P.P.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输后镇痛泵地佐辛组(治疗组):地佐辛0.5mg/kg+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对照组):吗啡1μg/kg+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统计48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观察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治疗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P.P.H术后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而且较吗啡复合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少,所以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并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60例上肢骨折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复合组和超前组,3组各20例,入手术室后,罗哌卡因组、复合组用1 m L生理盐水,超前组用地佐辛注射液1 m L(5 mg/m L)静脉推注;10 min后,患者常规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1次注药后,罗哌卡因组为0.4%罗哌卡因30 m L,复合组、超前组为0.33%罗哌卡因30 m L复合地佐辛0.05 mg/kg。观察各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min)、痛觉消失时间(min)、镇痛持续时间(h);记录麻醉阻滞后10 min、30 min、60 min、2 h、6 h、12 h各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超前组少于罗哌卡因组,感觉消失时间复合组、超前组少于罗哌卡因组,镇痛持续时间复合组、超前组长于罗哌卡因组,超前组长于复合组(P<0.05);麻醉阻滞后除麻醉后30 min,各阶段VAS评分超前组均低于罗哌卡因组,麻醉后6 h、12 h超前组VAS评分低于复合组(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并以小剂量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增强了阻滞效果、延长了镇痛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40例,地佐辛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经硬膜外泵入镇痛,吗啡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吗啡经硬膜外泵入镇痛。结果: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均很满意,疼痛分级均达1级以上,地佐辛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下肢麻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罗哌卡因联合吗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予罗哌卡因22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地佐辛5mg;Ⅲ组予罗哌卡因225mg+地佐辛10mg。3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行硬膜外术后镇痛,评价术后4、8、12、24、36h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或P〈0.01),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25%罗哌卡因225mg+地佐辛5mg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剖腹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剖腹产手术且需要硬膜外镇痛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组(D组:镇痛配方为地佐辛5m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至100mL)和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组(M组:镇痛配方为吗啡5m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至100mL),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D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剖腹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其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但阿片类镇痛药相关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剖腹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何焕钟  唐新华  姚文英  潘甜  泮月仙 《浙江医学》2017,39(3):182-184,235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每组30例。关闭腹膜后,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ml(内含地佐辛5mg)对腔镜操作孔局部浸润,R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40ml。对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血浆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较R组和D组高(P<0.05),而且术后24h时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R组和D组;D组术后12、24hVAS评分低于R组(P<0.05);且术后12、24h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组(P<0.05);D组在术后24h时TNF-α水平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24h的血浆TNF-α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078,P=0.483),与PCIA舒芬太尼用量呈正相关(r=0.15,P=0.173)。结论应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提高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术后对肩背部酸痛和膈下、腹部胀痛等非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即罗哌卡因组及地佐辛组,分别给予镇痛处理:硬膜外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地佐辛。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和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和地佐辛组的切口疼痛均明显减轻。与罗哌卡因组相比,地佐辛组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均减少。结论腹腔镜胆囊术后镇痛措施中地佐辛静脉给药能缓解腹壁切口疼痛,同时对肩背部酸痛、膈下、腹部胀痛等非切口疼痛也有明显效果,临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张昕  王臻  杜工亮  王晖  兰自侃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86-1389
目的:比较高乌甲素与吗啡分别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高乌甲素罗哌卡因组(L组,15例);吗啡罗哌卡因组(M组,15例);对照组(P组,15例),哌替啶肌注组。测定术毕即刻、术毕6h、24h及48h血浆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程度、频率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M组术毕24h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及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L组与P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L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和M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不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