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8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AUGIB组),分析其连续发生的327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记录。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就诊的非肝硬化AUGIB患者(非肝硬化AUGIB组)作为对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肝硬化AUGIB组和非肝硬化AUGIB组进行1∶1匹配,以消除出血严重程度(低危、中高危)、年龄、性别在组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对比两组患者AKI的发生情况。采用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肝硬化AUGIB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分为出血低危组(Blatchford评分<6分)136例、中高危组(Blatchford评分≥6分)173例。评估肝硬化患者出血严重程度和AKI的相关性。将肝硬化AUGIB患者根据AKI状态分为AKI组和无AKI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入组并分析了肝硬化AUGIB患者的309次就诊记录,肝硬化AUGIB患者AKI的发生率为35.60%,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停止后行抗病毒治疗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出血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抗病毒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次数及再出血率。结果经过18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中3例出现早期再出血,4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再出血;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早期再出血,1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再出血,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和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停止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前列素E2(PGE2)水平对患者感染发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分为A组(合并感染,23例)和B组(未合并感染,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PGE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GE2水平,并用ROC曲线预测PGE2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WBC计数、Child分级、肝硬化病因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E2水平高于B组[(3 894.6±368.4)pg/m L vs(2 541.8±318.6)pg/m L,P<0.05]。ROC曲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为0.75~0.9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PGE2浓度为2 845 pg/m L时,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31和0.79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GE2水平显著升高,检测PGE2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维智 《海南医学》2014,(18):2735-273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2月至2013年9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188例,按照上消化道出血量(一次性出血量〉800 ml或超过总循环血量的20%)分为大出血组(n=43)与未大出血组(n=145),记录并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大出血组的平均出血量为(1 390±430)ml,24 h出血量范围为900~3 000 ml;未大出血组的平均出血量为(224±66)ml,24 h出血量范围为0~570 ml。经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性别、出血原因、外周血细胞数量、既往出血次数和凝血指标均为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较高,尤其高龄、男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外周血细胞数异常、既往出血次数多和凝血指标异常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藏族肝硬化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8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住院的209名藏族肝硬化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通过CT测量L3层面的肌肉横截面积,计算L3骨骼肌质量指数,确定肌肉减少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1例未合并肌肉减少症组骨骼肌指数为(4893±686) cm2/m2,168例合并肌肉减少症组骨骼肌指数为(3750±720) cm2/m2,两组骨骼肌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9例肝硬化患者中,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为8038%。男性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明显高于女性(P<001)。以骨骼肌质量指数判断是否发生肌肉减少症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Child Pugh分级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最终体重指数、白蛋白、性别为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藏族肝硬化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较为普遍,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体重指数、白蛋白、性别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并发症。本文总结了9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临床治疗经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均为1999~2006年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男67例,女30例,年龄38~71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2例,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预防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集中教育和个体化指导及跟踪督察和指导的饮食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集中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执行健康饮食行为依从性及一年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3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胃泌素浓度54.13±20.60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17例)为125.12±39.14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14例)为185.52±45.43μg/L((?)±s)。此结果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常有高胃泌素血症。门脉高压者,胃粘膜糜烂出血与高胃泌素血症有密切相关。胃泌素是一种多肽,能扩张胃血管。血清胃泌素越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张玉  刘志坚  周贤斌 《浙江医学》2011,33(2):177-179,182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尝试建立预后判断指数(PI指数),以判断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PI指数、CTP分级、MELD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1)筛选出6个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程度、肝性脑病分期、上消化道出血、A/G比值、INR、肌酐。(2)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时,PI指数、CTP分级及MELD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分别为0.840、0.745、0.780。结论腹水程度、肝性脑病分期、上消化道出血、A/G比值、INR、肌酐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PI指数在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的精确性优于CTP分级、MELD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鉴别肝硬化失代偿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总胆汁酸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30.75±28.70)μmol/L,显著高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4.80±3.87)μmol/L及正常对照组的(4.50±3.60)μmol/L(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TIPS治疗半年内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2匹配对照研究,按照年龄(±2)和性别匹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其对于预防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从7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观察治疗后一年内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以及发生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有差异(P<0.05),而发生肝性脑病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开始和观察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方面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根治对于预防肝性脑病无作用,对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万宝  陈海燕 《当代医学》2009,15(24):147-14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方法55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病人除接受常规保肝、利尿及支持对症处理外,均同时进行口服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一年。结果有38例病人病情明显好转,一年内未出现因肝功能失代偿引起并发症,有效率691%;其中肝硬化腹水达778%,上消化道出血556%,自发性腹膜炎60%,肝昏迷40%。所有病例未出现因服用阿德福韦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能减少并发症,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锌浓度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食管静脉曲张初次破裂出血者血锌浓度,并在3月后随访其是否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并将3个月内发生再次破裂出血者纳入A组,其他的纳入B组,比较两组间的平均血锌浓度。结果 A组患者36人,其平均血锌浓度7.3±1.7μmol/L,B组患者40人,其平均血锌浓度10.5±2.2μmol/L,A组患者平均血锌浓度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低血锌浓度者较高血锌浓度者更易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04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1岁。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15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11例;乙肝酒精混合性肝硬化失代偿期10例。出血前有腹胀、腹痛不适、恶心、食欲不振、黄疸、厌油、大便异常、蜘蛛痣、双下肢水肿、面色灰暗等典型慢性肝病表现28例,无慢性肝病任何临床表现而由于饮烈酒或服非甾体抗炎药后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休克8例。所有病例由肝功、腹部B超或CT、胃镜或食道吞钡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病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有病例血红细胞≤3.0×10^12/L,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重症肝硬化患者可发生大出血,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了解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指导肝硬化患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危及患者生命,而且许多不利因素均可导致此类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将我院收治的64例我院收治的6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的原因分别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Rockall评分系统的导向式细节规划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且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Rockall评分系统的导向式细节规划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再出血率、Hb、血尿素氮和护理质量。结果 90例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3±7.6)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再出血率更低(2.22%比13.33%)、Hb更高[(134.69±1.77) g/L比(125.22±1.33)g/L]、血尿素氮更低[(4.00±1.30) mmol/L比(8.02±1.06)mmol/L]、护理质量各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Rockall评分系统的导向式细节规划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应用良好,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