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普遍认为乙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病人肝穿活检检测肝细胞内 HBsAg、HBcAg、并将 HBc-Ag 分为阳性与阴性组,分别用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血清病毒复制指标作对比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性乙肝病人37例,年龄20~48岁,病程1~10年,血清 HBsAg、HBeAg 长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调节T细胞(Treg细胞)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及抗肿瘤免疫领域,对于调节T细胞在针对抗感染免疫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总结了目前在各种类型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对Treg的认识,并讨论了其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伤寒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一综合性教学医院1991~1998年间所分离的221株伤寒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观察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结果发现,伤寒杆菌耐药株占51.58%,其中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氯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17%,13.58%,0.45%,7.69%,9.96%,18.82%与0.90%;八年中除对头孢唑啉耐率药有逐渐下降趋势外,对其余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无明显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简称3TC)能够有效抑制HBVDNA的合成,使乙肝病毒复制受阻,减少肝内病毒数量,减轻肝脏损伤。肝组织学亦证实,3TC能够改善肝脏炎性坏死状况,对损伤的肝脏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川芎嗪作为新型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活血化瘀、解痉等功能,在各科广泛应用。我们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川芎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硬变(AC)常伴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干扰素(IFN)和可溶性干扰素受体(sIFNR)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调理素。为了进一步弄清IFN和sIFNR与AC之间的关系,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32例AC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IFN和sIFNR水平。结果发现AC组α-IFN,γ-IFN和sIFNR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5和<0.05),但其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C患者存在血清α-IFN、γ-IFN和sIFNR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33例均为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部分伴HBcAg、DNA P或HBV DNA阳性)。病理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6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7例.应用Southern Blot法共查肝内HBV DNA25例,其中阳性13例(52%),包括游离型9例,游离十整合型2例,整合型2例,应用双桥PAP法共查HBsAg及HBcAg23例,其中HBsAg阳性15例(65.2%),HBcAg阳性11例(43.8%)。提示肝内HBV DNA及HBcAg阳性组各项旰脏病变检出率在50%以上,项目(7项)比阴性组(5项)为高,并与血中DNAP、HBV DNA复制指标及ALT异常率相一致,肝内HBV DNA游离型及游离十整合型各项肝脏病变检出率也比整合型为高。因而,慢乙肝肝脏病变持续存在,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关,抗病毒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12岁,因腹胀纳差伴乏力3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5年3月17日收入我院。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乏力,小便黄且量少等症,大便黄、睡眠可。1个月前症状加重。既往体健。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及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检:神志清,精神不振,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隐约可见腹壁静脉显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肝上界位于第6肋间,肝下界位于右肋缘下约9cm,质韧,压痛、叩击痛明显,触诊肝脏表面光滑无包块,无波动感,边缘清;脾大,甲乙线约8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余(-)。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周围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自然表达和是否通过内毒素脂多糖(LPS)或酒精刺激后表达增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示AC组TNFα和sTNFRp55、p75自然表达较正常组增强。经LPS刺激后TNFα、sTNFRp55、p75的表达不论在AC组还是健康组均较自发性表达增加,但AC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0.05,<0.01,<0.05。经酒精刺激后不论AC组还是正常组TNFα、sTNFRp55的表达与自发性表达无差异,虽然sTNFRp75的表达较正常组增高,但这种差异在自发性表达中已显示出来。这些结果提示AC组血清中TNFα和sTNFR水平升高与体内单核细胞活化有关,它的活化受其内毒素影响,酒精对其活化未显示直接作用。持续性TNFα和sTNFR水平增高是促进AC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对试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IL-6及c-met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体重,2次,间隔24h,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大黄干预处理。结果:大黄可以使急性肝衰竭大鼠IL-6水平明显降低,c-met蛋白表达增强,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大黄减轻TAA致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IL-6并增加c-me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