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胚胎植入率和妊娠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连续失败3次及以上的不孕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宫腔镜下了解子宫内膜形态,并实施子宫内膜微创手术,检测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FSH、LH、E2、P、P/E2值均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1、0.075、1.109、1.239,P>0.05),治疗后孕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6.697,P<0.01);治疗后ER、PR、LIF、VEGF术后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22.909、86.388、8.880、28.415,P<0.0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ER、PR、LIF、VEGF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68-71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微刺激术联合子宫内膜浆细胞检查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行IVF-ET患者,根据其在下一周期前是否行宫腔镜及内膜浆细胞检查分为宫腔镜检查组(实验组)和未行宫腔镜检查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宫腔异常发生率、IVF-ET妊娠结局及相关激素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宫腔正常14例,异常16例,对照组宫腔异常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胚胎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ER以及P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LIF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微刺激术联合子宫内膜浆细胞检查能改善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提高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行检查性宫腔镜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查性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行IVF-ET失败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159例,根据是否在第2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分为A、B两组,根据宫腔镜检查情况将A组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1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A2组),分析A组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在A1组、A2组和B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检查53.8%宫腔形态正常,46.2%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经过宫腔镜检查后的A组临床妊娠率与着床率明显较未行宫腔镜检查的B组高,A1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较B组低,但其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微创术对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VF/ICSI)治疗的妇女,均采用长方案降调。根据是否行内膜微创术分为研究组77例,在降调后月经来潮1-3d,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63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结果研究组的着床率(23.75%)及临床妊娠率(40.26%)高于对照组(18.86%,30.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否够提高IVF-ET患者的着床率及妊娠率,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萍  刘洋  李彩萍 《当代医学》2013,(14):29-3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早期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成功的PCOS患者78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胚胎移植期应用宫腔吸管取出部分内膜组织后再行胚胎移植,测定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含量,统计两组早期流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流产组的ER、PR含量存在差异,流产组子宫内膜腺体上ER(0.89±0.22vs.1.73±0.22)间质(0.72±0.25vs.1.89±0.38)表达均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PR的表达(1.65±0.42vs.0.93±0.36)间质(1.43±0.42vs.0.85±0.56),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导致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定坤丹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优化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87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患者,在保证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上,利用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随机数,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给予雌二醇+地屈孕酮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定坤丹。比较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孕激素浓度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卵期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体期孕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累计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坤丹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提高黄体功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症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74例接受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以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的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促排周期月经来潮24h内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以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胚胎种值率分别26.51%和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90%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后能够显著提高IVF-ET/ICSI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输卵管原因不孕患者IVF-ET中子宫内膜的超声监测及年龄对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 输卵管原因不孕妇女05例,男方精液正常,采用长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法,于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类型均无差异,但是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 mm;而且20~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5岁以上组.结论 hCG日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回声类型对ⅣF-ET结局无明显预测性,但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 mm,20~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5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1次或1次以上冷冻胚胎移植(FET)失败而再次行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冷冻胚胎移植1次或1次以上失败而再次行FET的患者,其中研究组76例,在月经干净1~2天内即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72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冻融胚胎移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E日孕酮值、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3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能提高再次FET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仅有4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和25%的活产率,远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影响IVF-ET成功率的最大问题是胚胎着床失败,着床失败占助孕失败原因的72%。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了许多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如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宫腔灌注术、宫腔镜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等,极大地改善了子宫内膜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1.
健胎液对模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于妊娠第4天9∶00利用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4天21∶00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雌二醇、孕酮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子宫ERmRNA、PR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胎数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3组血清及子宫组织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无显著改变;中药组子宫ER mRNA、PR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胎液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ER、PR基因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低妊娠率是医学研究焦点,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率是关键所在。本课题通过观察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 选取宁波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130例,轻度组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中药组服用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月经周期,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6个月经周期;中重度组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均予术后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每4周一针,共3个疗程,治疗组续服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ER、PR及VEGF表达并观察妊娠结局。 结果 ①轻度组: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ER和VEGF表达较空白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②中重度组: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ER、PR和VEGF表达较西药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③中药干预的2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滋肾凉血调周法能有效下调子宫内膜中ER和VEGF表达;该方法与GnRH-a针联合使用后对PR也有显著性下调作用;其提高妊娠率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激素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两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方法 自然周期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形态非三线征者共265例,随机分组:药物组(90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日、10天;机械刺激组(87例)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88例)子宫内膜不予处理。入组患者均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促排卵,排卵后一周(垂体降调日)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留取子宫内膜用于子宫内膜ER、PR、HOXA-10mRNA表达的测定。分别在自然周期卵泡晚期及HCG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结局。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经预处理,药物组和机械刺激组的胚胎种植率(33.41%、34.18%)、临床妊娠率(53.13%、56.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34.5%)及A型血流(34.4%、39.1 )比率均明显高于卵泡晚期;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激素表达水平并比较分析宫腔镜电切除术与刮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例组对象分为电切除术组(32例)和刮宫组(28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宫腔正常但因其它因素而不孕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观察刮宫组、电切除术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变化以及两组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 :各组在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ER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刮宫组及电切除术组在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PR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切除术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术前,且少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刮宫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显著少于术前,术后12个月的月经量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年内刮宫组复发率为26.3%,显著高于电切除术组的复发率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内刮宫组妊娠率为60.5%,电切除术组妊娠率为61.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局部ER、PR表达失衡密切相关,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较佳,该术式可长期改善并减少患者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控制性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性超排卵(COH)大力推动了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发展,但超生理水平的内分泌环境也使子宫内膜的发育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产生影响。本文就ER有关的标志物及COH对其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SD雌性大鼠和超促排卵大鼠生殖器官指数、性激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探讨阿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组、低剂量(0.35 g/100g/d)阿胶组、高剂量(0.7 g/100g/d)阿胶组、低剂量阿胶+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剂量阿胶组+PMSG+HCG、PMSG+HCG组。观察各组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抽取排卵后48 h的血清,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雌孕激素。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大鼠子宫内膜ER、VEGF的表达。结果 低、高剂量阿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子宫、卵巢器官系数和雌孕激素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雌、孕激素水平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雌激素水平较PMSG+HCG组高(P<0.05)。ER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组ER染色强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与生理盐水组E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VEGF表达主要以强阳性(+++)为主,与PMSG+HCG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低、高剂量阿胶均能提高促排卵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的ER,VEGF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利于激素发挥生理作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促排卵治疗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着床窗口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 ,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黄体中期ER、PR及其mRNA的表达 ,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期血中雌激素 (estradiol,E2 )及孕激素 (progesterone,P)水平。 结果 :正常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 2 2例中有 2 0例为分泌中期改变 ,2例为分泌早期改变。ER、PR弱表达 ,ERmR NA及PRmRNA的表达也较弱 ,而PCOS妇女治疗后黄体中期氯米芬 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及氯米芬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各 15例分别有 8/ 15及 7/ 15光镜下为分泌中期改变 ,其它为分泌早期改变。ER、PR的表达增强 ,其基因的表达也明显增强 ,血清P的水平相对较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共 10例 ,E2 、P及P/E2 接近对照组 ,上述标志物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但 3组PCOS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致密 ,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 ,且间质致密处ER、PR及其mR NA表达均下降。结论 :氯米芬 /人绒毛膜促性腺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良好的子宫内膜状态是成功妊娠的关键,而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仅在种植窗期内膜才拥有良好的容受性。据报道,约有2/3的胚胎植入失败或妊娠丢失归咎于子宫内膜的原因。因此,针对引起不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及具体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相关不孕疾病,改善妊娠结局。综述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种因素,以期为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手术治疗对改善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输卵管积水患者6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阻塞组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情况。【结果】LIF和整合素αvβ3在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阻塞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阻塞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LIF和整合素αvβ3可能是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手术治疗可改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