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湛江麻章辉文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足部检查、规律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监测、足部检查、规律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综合科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评分、足部健康行为、血糖水平、遵医自护行为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糖尿病足基本知识、足保护性护理知识、肢体功能锻炼、自我足部检查等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正确选择鞋袜、正确洗脚、正确修剪趾甲、合理足部保健运动等足部健康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控制、规律用药、适量运动、血糖监控、低血糖预防、情绪管理、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维度等DMQLS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增强患者自护意识及遵医依从性,正确规范足部健康行为,使血糖控制更为平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BG)以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包含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6个方面)。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FBG、2 hPBG、HbA1c水平及干预后2 h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能帮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并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8-181+185
目的 探究医联体中采用医院-社区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及血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9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 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 例(医联体模式下医院-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血糖代谢指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MI、FBG、2hPG、HbA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DSC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院-社区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改善血糖代谢指标,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华 《中原医刊》2014,(22):111-1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82例为同期非糖尿病孕妇,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在干预前后血糖变化,并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改变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干预前为32.9%,干预后为96.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的孕期血糖值相比,护理干预后各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娩方式及羊水过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给予护理干预可使孕妇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保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其妊娠结局与非糖尿病孕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由由七居委小区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分别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对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测评,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47,P<0.05)。干预后SDSCA总分、饮食治疗得分、运动治疗得分、药物治疗得分、血糖监测得分、足部护理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普及健康知识,有利于患者"知信行"健康信念模式的转变,改善血糖水平,促进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7.
谈爱香 《浙江医学》2023,45(22):2432-2435
目的分析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对糖尿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时间为2020年6月20日至2022年12月20日。将患者依照是否固定在签约糖尿病门诊接受精细化门诊服务分为观察组(签约糖尿病门诊首席管理医师)和对照组(签约普通全科医师),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门诊诊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遵医行为情况、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签约满意度及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新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情况、自我管理技能、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依从率、遵医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住院率、转诊率、FPG、餐后2h血糖、HbA1C、TC、TG、LDL-C水平、BMI、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签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降低住院率、转诊率和并发症新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的67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0例和对照组3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监测血糖、采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测定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自我管理水平、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护士对两种教育方法的认同感调查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健康教育路径也有更高的认同感.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护理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社区护理管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的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度、自我管理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的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度、自我管理等均显著优于本组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予以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69-17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观察组(全程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与管理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血糖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低,饮食、运动、药物与足部护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有效率(98.63%)高于对照组的8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个性化健康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病足的分析。方法 将2022年5—9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在试验开始时和随访6个月后,统计足部护理知识量表各条目答对的人数、足部护理行为量表各条目的得分和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回答正确人数和足部护理行为量表得分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回答正确人数和足部护理行为量表得分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干预后足部护理知识回答正确的增加人数和足部护理行为量表增加的分数均较对照组的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健康管理都有助于患者提高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此外,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要在社区医院推广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子洲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管理行为。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t=-3.207,P<0.01)、自我概念(t=-3.238,P<0.01)、自护责任感(t=-2.094,P<0.05)、自护技能(t=-3.174,P<0.01)及健康知识水平(t=-2.394,P<0.05)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饮食护理(t=-3.122,P<0.01)、运动护理(t=-2.333,P<0.05)、血糖监测(t=-2.630,P<0.01)、用药护理(t=-2.997,P<0.01)及足部护理(t=-2.466,P<0.05)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管理行为,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手段,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闫朝霞  张森森  栗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88-1090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下的健康教育门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和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前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门诊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约束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玲  周珍 《河北医学》2013,19(7):1096-1099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认知水平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认知水平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A—DQOL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DQOL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加强其自我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静华  蒋卉  顾扬顺  孙雯  石珂昕 《浙江医学》2023,(22):2408-2411+2423
目的 评价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自我管理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树兰(杭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R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传统健康宣教联合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接受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L)和中文版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NEI-VFQ-25)的评估。结果 在SDSCA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体饮食、具体饮食、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SQL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NEI-VFQ-25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社会角色限制、依赖程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能够有效提高DR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社区应用护理干预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50)和常规管理组(n=50),自我管理组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对常规管理组予常规糖尿病随访。干预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合理运动、合理饮食、遵医依从、血糖监测等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通过12个月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能坚持参加活动者41例,参与率82%;常规管理组能继续参加活动者31例,参与率62%,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血糖控制率为53.6%,常规管理组血糖控制率35.5%,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在合理运动、遵医依从及血糖监测等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均高于常规管理组,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病人应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的控制血糖,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而观察组除此外实施为期6个月的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SD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服药等SDS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观察组的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85-18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的90例病例均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内分泌科2018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以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血糖、血压监测及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饮食知识的认知以及护理满意度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 hPG 及HbA1c 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者对饮食知识的认知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提升其饮食控制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效果,达到较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