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罗琪  任继刚  敬剑英  袁红梅  蒙淳  张和平 《西部医学》2022,34(10):1537-1541
目的 探讨肠通膏穴位贴敷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肾病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95例第3~5期慢性肾脏病伴消化道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肠通膏贴敷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胃肠激素、肾脏功能、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GSRS)评分比较、血清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OT)、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U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量表(GSRS)评分、胃动素(MOT)含量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Scr、24 h UT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多肽(VIP)含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通膏穴位贴敷治疗3~5期慢性肾脏病伴有消化道并发症的患者,可有效减轻其胃肠反应症状,降低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袁江红  王文兵 《安徽医学》2015,36(2):188-190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QT离散度(QTd)。方法选取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的HD患者、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40例,检测QTd、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并计算校正QTd(QTdc)与左心室肥厚质量指数(LVMI)。结果 HD和PD患者QTd分别为(51.1±6.3)ms、(48.2±6.4)ms,显著高于对照组(37.6±4.3 ms,P均<0.05);QTdc分别为(59.1±6.3)ms、(54.5±6.5)ms,显著高于对照组(43.6±5.5 ms,P均<0.01),但HD和P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LVMI值(119.6±16.6)g/m2显著高于对照组(91.6±14.1 g/m2,P<0.05),且LVMI与QTd(r=0.51,P<0.01)、QTdc(r=0.56,P<0.01)呈正相关;HD组患者LVMI与对照组无差异,与QTd、QTdc无相关性。结论 HD和PD患者QTd、QTdc增高,PD患者LVMI与QTd、QTdc有相关性,且有可能作为PD患者危险因素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对3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含量进行检测,并与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相比较.所有抑郁症患者均给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抗抑郁治疗.结果 抑郁症组治疗前GAS、MO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8周末GAS、MOT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8周末CCK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部分血浆胃肠激素平衡失调,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这种失调状态;检测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可能有助于病情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式分为PD组31例,HD组32例,HDF组30例,分别调查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及6月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评分,评估尿毒症维持透析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治疗6月后MMSE评分,PD组、HD组及HDF组分别为29.56±3.61、25.46±3.28及24.54±4.37,PD组高于HD组及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经PD治疗半年后KDTA所属维度高于HD组、HDF组及实施透析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各维度明显高于HD及H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高于HD组、HDF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hemoperfusion combined with hemodialysis,HD+ HP)对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科行透析治疗的UE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HD+ HP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β2-MG、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β2-MG、PTH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7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 HD+ HP可有效缓解UE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UE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周薇  甘措  洪大情  王蔚  何强  李贵森  冯静  邓菲 《西部医学》2022,34(9):1324-1328
目的 采取不同血液透析的剂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了解不同血透治疗的剂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和金牛区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标准血透剂量组A组(3×4小时/周),低频率血透剂量组B组(2×4小时/周),低透析时间血透剂量组C组(3×3小时/周)3个组,研究观察时间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月、治疗6月、治疗12月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即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并分别于治疗后1、6、12个月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前3组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PT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束时标准血透剂量组血清钙磷水平达标率最高(P<0.05),低频率血透剂量组血清钙磷水平达标率最低(P<0.05),但3组PTH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3组各项并发症(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低血压事件、急性心血管事件)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束时,3组消化道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症状比较标准血透剂量组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低透析时间血透剂量组优于低频率血透剂量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标准血透剂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及降低并发症。在无法达到标准血透剂量时,采取标准透析频率减少透析时间的血透剂量优于仅维持每次标准血透时间减少透析频率的血透剂量,但各组对PTH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邵玲就  刘琦 《浙江医学》2014,(11):958-959,1027
目的 观察高通量与常规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高通量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M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分别采集第1天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血标本,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HFHD组治疗3个月后血磷、PTH、TG、LD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D组治疗后比较,血磷、PTH和TG明显下降,HD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常规透析相比,HFHD更能降低MHD患者血磷、PTH、TG和LDL,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23例小儿急性肾衰三种透析疗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透析方法治疗急性肾衰疗效比较.方法对23例ARF患儿分别采用HD、PD和CD疗法.结果HD和PD对血清BUN、Cr和UA复常率无明显差异(P>0.50),但优于CD(P<0.05).三种透析疗法对改善血清K+、Na+、Cl-、Ca的代谢疗效则无明显差异(P>0.05).HD、PD两组在改善Co2-CP方面无差异性(P>0.05),但两组均优于CD组(P<0.05).结论HD和PD效果均佳、但PD操作更为简便,CD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枳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等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枸缘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予以基础治疗联合黄枳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SS、GC水平,稳态模型- 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HOMA- IR)指数,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S、G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SP、SS、GC、HOMA- IR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 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枳胶囊,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杨静  蒋文勇  于黔  吴欣  邓晓风  周莹  唐玲 《广东医学》2016,(18):2784-2786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体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总抗氧化能力( T-AOC)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MHD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透析( HD)组20例和高通量透析( HFHD)组20例,HFHD组患者接受12周的HFHD随后改为HD治疗12周,HD组接受24周H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空腹静脉抽血,检测MDA、SOD、T-AOC、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HD组治疗12、24周与治疗前相比MD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 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HD组治疗12周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血MDA水平回升,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OD和T-AOC在HD组不同时间点无差异(P>0.05),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HD组治疗12周相比亦明显升高( 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血SOD和T-AOC水平回落,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D 组治疗12、24周与治疗前相比CRP、TNF-α、IL-6水平无明显改变( P>0.05)。 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CRP、IL-6明显下降(P<0.05),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CRP、TNF-α、IL-6水平明显回高,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HD相比,HFHD能减轻糖尿病肾病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女煎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和不规律喂养法复合诱导大鼠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后,用单日上午进食,双日下午进食,打乱大鼠进食规律,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模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生理盐水组3组,各10只。第4周起,开始治疗2周。第5周末麻醉处死,测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加味玉女煎组大鼠血浆胃泌素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模型组大鼠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加味玉女煎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玉女煎可降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加胃肠推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习服干预对海训官兵血浆胃肠激素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125名在东南沿海某地进行夏季海训官兵随机分为热习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海训前对热习服组60名官兵进行人工热间和室外着雨衣热习服干预12d,随后两组官兵均执行为期2个月的海训任务;放射免疫法检测海训前后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海训前后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热习服干预组官兵海训前后血浆MTL、VIP和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官兵海训后血清MTL较海训前明显增高,VIP和SS水平显著降低(P〈0.05);海训后热习服干预组官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热习服干预能提高海训官兵胃肠功能稳定性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血浆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140名在沙漠军训官兵随机均分为热习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热习服组70名官兵进行热习服干预12d,均执行2个月的夏训任务;放射免疫法检测军训前后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热习服干预组官兵军训前后血浆MTL、VIP和S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沙漠军训后血清MTL较军训前明显增高,VIP和SS水平显著降低(P〈0.05);军训后热干预组官兵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热习服干预能有效提高军训官兵胃肠功能稳定性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予对照组患者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健脾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用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及检测血浆血浆MOT、GAS及SS。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MO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SS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益气健脾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庆  唐勇  刘云报 《西部医学》2014,(7):907-909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采用两种不同透析治疗前后患者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CR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45例(HD组)和腹膜透析45例(PD组)。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MAP、ALB、BUN、Cr、TC、TG、Ca、P及Hb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种透析方案的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透析1年后的Hb、ALB、TG、Ca及P等指标水平均较透析前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在透析前及透析1年后的MAP、ALB、BUN、Cr、TC、TG、Ca、P及Hb等指标水平改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透和腹透的疗效均较好,二者各有侧重点,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透析方式,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凉润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采用STZ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不予降糖药,正常饲养6周后,大鼠分别予温水、凉润通络中药、西沙必利灌胃,灌胃6周后分别检测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激素水平并观察组织的MOT、CCK、SS内分泌细胞变化。结果12周时糖尿病大鼠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凉润通络方同步影响血液、组织中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作用靶点较宽,优于西沙必利。结论凉润通络方在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其对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t2年8月华北石油总医院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患儿58例。随机分成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洗胃及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鼻饲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监测患儿血浆MOT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1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f(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93.11%)显著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双歧杆菌治疗组血MOT水平[(259.20±23.35)ng/L]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血MOT水平[(221.37±18.51)ng/L],治疗后4d治疗组血MOT水平[(324.72±14.53)ng/L]高于对照组血浆MOT水平[(298.10±15.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后,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缩短全胃肠喂营养时间,同时对胃肠道激索分泌水平恢复正常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