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陕西省2013年初中生烟草使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陕西省初中生烟草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8-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陕西省10个地区共30所中学的初中生,使用全国统一调查问卷,组织学生集中匿名填写。结果 共发放问卷4 633份,回收有效问卷4 298份。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6.5%,男生(11.1%)高于女生(1.7%)。初三年级学生现在吸烟率(9.3%)高于初二年级(7.0%)、初一年级(3.5%)学生(P<0.05)。1周内可支配零钱≥ 31元的初中生吸烟率最高(10.0%),其次是11~30元的学生(6.3%),而≤ 10元的学生吸烟率为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城市学校、年龄大、1周内可支配零钱多、过去1周内家人吸烟天数>1 d、二手烟暴露是学生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陕西省初中生现在吸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样,应尽早开展控烟宣教减少中学生烟草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人群烟草使用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36个区(县)216个村(居委会)抽取调查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6 271人,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 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3.93%,其中男性为45.58%,女性为1.18%;不同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别较大,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25.0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不同,初中文化程度者现在吸烟率最高(28.94%);农村现在吸烟率(24.98%)高于城市(23.08%);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0.23%,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1.21岁,日平均吸机制卷烟量为16.31支;在调查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戒烟率为20.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健康知识得分与吸烟行为存在关联。男性现在吸烟率高于女性(OR=49.625,95%CI:37.832~65.093),45~64岁组现在吸烟率高于15~24岁组(OR=1.830,95%CI:1.048~3.194),农林牧渔从业者现在吸烟率分别高于医务人员(OR=0.403,95%CI:0.187~0.866)和离退休人员(OR=0.648,95%CI:0.481~0.873),中部地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低于东部(OR=0.724,95%CI:0.606~0.865),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得分1~3分组现在吸烟率高于4~6分组(OR=1.432,95%CI:1.240~1.654)。结论 山东省人群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吸烟者开展控烟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小学生吸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各抽取1个市(监测市),每个市再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各2所,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3}6年级6050名小学生进行自填、匿名集体调查。结果山东省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6.0%,现在吸烟率为1.2%,初次吸烟平均年龄(7.8士2.1)岁;小学生中80.5%因好奇而吸烟,34.7%的香烟“取自家中”,74.3%表示能很容易买到香烟。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小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男生、非独生子女、家人吸烟、见老师吸烟、同学吸烟、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地区差异等。结论山东省小学生吸烟问题和控烟教育应引起足够重视,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吸烟状况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甘肃、青海、新疆4个省(自治区)中16个项目县84个行政村5486名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吸烟率、开始吸烟年龄、被动吸烟率、戒烟率和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作为调查指标,调查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吸烟现状。结果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0.9%,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4.8%,女性吸烟率为2.O%;汉族吸烟率高于少数民族,不同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者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1.3±5.6)岁,男性早于女性。被动吸烟率为37.8%,其中男性31.9%,女性40.4%,女性受到的被动吸烟危害高于男性。调查人群戒烟率为1.9%。结论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面临挑战,尤其是戒烟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烟草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3年抽取8个区,2019年抽取10个区,调查上海市初中在校学生的烟草流行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上海市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0.6%,尝试吸烟率为2.9%,均低于2013年水平(分别为0.7%和6.9%);2019年现在电子烟使用率(0.6%)较2013年无明显变化(0.6%);2019年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78.4%)显著高于2013年水平(47.2%);2019年初中生在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暴露率为72.5%,略低于2013年水平(73.0%),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好朋友吸烟(OR=27.381,95%CI:12.037~62.287)、校内看到有人吸烟(OR=2.477,95%CI:1.155~5.312)、认为二手烟可能没有危害(与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危害相比,OR=8.471,95%CI:1.464~49.005)的初中生现在吸烟率更高。≥15岁(与≤12岁相比,OR=8.688,95%CI:1.922~39.266)、室外二手烟暴露(OR=8.608,95%CI:1.048~70.692)、好朋友吸烟(OR=8.115,95%CI:1.754~37.54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高,认为吸烟使社交更不舒服[与认为吸烟使社交更舒服相比(OR=0.105,95%CI:0.018~0.61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低,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在近年保持较低水平,但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吸烟行为与个人对烟草的态度认知、二手烟暴露、同伴吸烟及学校控烟状况密切相关,应从多维度开展预防和干预,切实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我国≥15岁吸烟人群复吸情况,分析影响复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区/县的400个居委会/村,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15岁居民吸烟和复吸的相关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吸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共完成个人问卷19 376份,应答率为91.50%。2018年我国≥15岁吸烟者中复吸率为66.05%,其中男性66.59%,女性55.79%;15~24岁年龄组复吸率最高(82.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24岁年龄组(OR=4.618,95%CI:1.981~10.763)、现在使用电子烟(OR=9.782,95%CI:3.139~30.490)、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OR=1.710,95%CI:1.291~2.265)人群的复吸率较高;与家中室内允许吸烟或没有规定相比,完全不允许吸烟(OR=0.562,95%CI:0.439~0.719)和部分允许吸烟(OR=0.487,95%CI:0.366~0.647)的人群复吸率较低。结论 中国吸烟者的复吸率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建议针对本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干预以降低复吸率,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既定的控烟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χ2/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OR=0.693,95%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OR=0.628,95%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OR=0.438,95%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OR=1.056,95%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9.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农村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14个行政村的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为研究对象,逐一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共得有效问卷1 287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 1 287名每天吸烟者中有318人(24.7%)打算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戒烟经历(OR=1.691,95%CI:1.458~1.962)、吸烟量少(OR=0.751,95%CI:0.639~0.884)、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OR=1.038,95%CI:1.001~1.077)、患慢性病(OR=1.765,95%CI:1.013~3.075)的男性吸烟者更倾向有戒烟意愿。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戒烟经历是戒烟意愿首位影响因素,其他依次是吸烟量、烟草危害认知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结论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较低。戒烟意愿主要与吸烟者自身因素有关,其中有既往戒烟经历是增加戒烟动机的首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2013年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0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5 997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江西省不同人群特征成年居民吸烟和戒烟流行现状。结果 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53%(1 291/5 997,标化率为20.60%),复杂加权计算后,现在吸烟率为26.07%(95%CI:23.48%~28.66%),男性现在吸烟率(50.62%,95%CI:46.31%~54.94%)高于女性(1.46%,95%CI:0.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上升(P<0.05)、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下降(P<0.05)。87.16%(95%CI:83.29%~91.03%)的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9.27(95%CI:17.69~20.85)支;平均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比例为64.74%(95%CI:55.79%~73.70%);每日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28(95%CI:19.74~20.82)岁,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20.11(95%CI:19.61~20.61)岁]小于女性[26.88(95%CI:24.73~29.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4%(95%CI:18.91%~35.16%)的成年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吸烟者戒烟率为14.80%(95%CI:10.88%~18.72%),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随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P=0.04),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上升(P<0.05);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0.89%(95%CI:8.36%~13.42%);32.10%(95%CI:21.95%~42.25%)的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打算。被动吸烟率为54.71%(95%CI:44.20%~65.21%)。结论 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重度吸烟者比例大,戒烟者比例低,戒烟意识不强,男性和青少年为控烟工作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江西省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 246名山东省小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城乡地区3~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小学生被动的吸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及控烟态度等相关信息。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体小学生被动吸烟率26.5%,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动吸烟场所总体状况排列依次为家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影响小学生被动吸烟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所在地区,父母、祖(外祖)父母及同伴吸烟情况,自身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控烟态度,父母对子女被动吸烟教育情况共8个因素。结论降低小学生周围人群的吸烟率,加强对学生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在控制学生被动吸烟中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相关法律的宣传和落实是创建良好无烟环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小学生健康素养,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04,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4~6年级的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 565份,有效问卷1318份,具备总体健康素养的人数为326,占比为24.73%;各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依次为心理健康49.47%、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18.97%、安全应急与避险58.95%、疾病预防86.57%、青春期保健62.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OR=0.527);以四年级为参照,五年级(OR=2.428)、六年级(OR=4.509)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逐步提高;获取渠道数目多,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以仅有1个健康知识获取渠道为参照,2个获取渠道、3个获取渠道、4个获取渠道的OR值分别为2.073、2.383、2.951。结论 5个维度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最低,少数民族对于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有明确的影响,乌鲁木齐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更应加强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工作,尤其应注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os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 in adolescent school children, in order to plan future school interventions for promoting good health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the schools and Primar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Design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a two-stage cluster sampling.SettingThe study included 97 schools, and was carried out in 2005-06 in Catalonia (Spain).Participants14-16 year-old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Main measuresThe survey was based on a self-administered paper-based questionnaire that collected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cademic level, health status, family variables, sexual relations, addictive substances, mood state, and variables related to opinions on cigarette smok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and smoker/non-smoker variable was analyzed, as well as factors that could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becoming a smoker using multilevel models.ResultsA total of 9340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4653 from mal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pupils, with a mean age of 15.2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1.1% of pupils were non-smokers, 75% of whom were males and 67.3% of females.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becoming a smoker (OR and 95%CI): being a female 0.60 (0.53-0.68), being in the 4th year 1.27 (1.12-1.43), low academic performance 3.38 (2.74-4.17), self-reported regular/poor health status 2.81 (2.21-3.58), smoking parents 1.68 (1.45-1.95), alcohol consumption 5.05 (4.35-5.86), having 3 or more problems of mood state 1.22 (1.05-1.41), living without parents 1.59 (1.07-2.38), agreeing with tobacco industry advertising 1.64 (1.45-1.85) and believing that tobacco acts as a relaxant 3.57 (3.23-4.17).Conclusions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upils were non-smokers, smoking was more prevalent among female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 in the adolescents included sociodemographic, sociocultural, and perso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opinions on the habi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学生吸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4-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经济较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城市各1座作为监测城市,每座监测城市随机抽取初中、高中、职业高中(职高)各3所,使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9272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匿名问卷集体调查。结果山东省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34.85%,现在吸烟率为12.97%,被动吸烟率为52.47%。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男生、职高学生、所在城市较发达、自感学习成绩较差、母亲文化水平低和其他家庭类型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中学生吸烟问题较为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与意外伤害的关联,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蚌埠市、河南省新乡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22 62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意外伤害评定量表》分析评估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手机依赖行为及意外伤害情况。结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和意外伤害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5.4%和46.7%。有、无手机依赖行为和低、中、高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分别为53.6%、44.4%和48.8%、48.1%、41.7%,有手机依赖行为及低、中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更高(均P<0.001);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OR=1.452,95% CI:1.380~1.527)和中、低水平健康素养(OR=1.196,95% CI:1.118~1.278;OR=1.364,95% CI:1.289~1.444)均与意外伤害呈正向关联,并且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对意外伤害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217,95% CI:1.041~1.422)。结论 意外伤害在中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与意外伤害正向关联,并对意外伤害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与干预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域内选取2 46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类别的结果进行χ2检验,对有关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2.79%,其中健康知识理念、健康技能、健康技能具备率分别为48.12%、89.23%、74.16%。健康素养具备率女生(66.06%)高于男生(59.6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0.89,P<0.01);城市(66.31%)高于乡村(56.26%)、高年级(68.72%)高于低年级(51.33%)、独生子女(70.64%)高于非独生子女(57.51%)、学习成绩优秀(70.69%)的高于成绩较差(38.96%)的学生、父亲和母亲的学历越高子女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父亲为个体(68.95%)和母亲为政府学校机关(79.48%)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具备率最高(P<0.01)。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健康素养是男生的1.18倍,独生子女健康素养高于非独生子女(OR = 0.74,95%CI:0.63~0.81),城市高于乡村(OR = 0.72,95%CI:0.66~0.80)。结论 广西防城港旅游试验区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并且不同类别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该地区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