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志毅  江琴  徐琴  杨树环 《四川医学》2006,27(5):530-53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1例Ⅰb~Ⅲa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55例,术前腔内放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5例,阴道切缘、宫旁浸润均为阴性;对照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阴道切缘阳性3例,宫旁浸润阳性1例。术后2年内复发率显示:实验组10.7%(6/56),对照组为25.0%(13/5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术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癌的手术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对改善女性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期4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动脉介入化疗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以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介入化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病灶溃疡面缩小、变浅,出血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76.92%,8例IIb期患者介入化疗后宫旁浸润明显改善,降低了临床分期,获得了手术机会;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化疗组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400±25ml、600±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术前化疗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剐为15.38%(2/13)、48.39%(1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宫旁切缘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癌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宫颈癌(肿瘤直径〉4cm、痛灶出血较多或宫旁浸润明显)术前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少病灶出血量,改善宫旁浸润,降低临床分期,为不能手术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可缩短手术时闻、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了盆腔淋巴结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46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3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14.3%;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9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36%,术前化疗组术中出血〉400mL者3例,占术前化疗组14.3%;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400mL者11例,占直接手术组44%。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对病灶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切净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初治宫颈癌患者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顺铂5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1~2疗程,化疗后15~20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并术中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0 mg/m2)+术后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35例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6%;两组术后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为72.75%(P〉0.05)。结论术前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Ⅰb—Ⅱb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4cm)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作2—3周期(紫杉醇和顺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有指征者常规补充化疗或放疗;对照组除不做术前化疗外,手术及术后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临床有效率(CR+PR+MR)95%,新辅助化疗组5a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80%,高于对照组60.0%、50.0%,p〈0.05(X^2=4.350,6.493)。结论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和顺铂方案)可提高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处理。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1997年6月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27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非巨块型作对照。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3%,IB期巨块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临床期别估计易不足,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术前化疗的9例巨块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未接受化疗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有不良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并发症较高,术前全身化疗对降低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术前用DDP、5-Fu、AT1258进行介入化疗,经1~3个疗程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53例介入化疗总有效率为96.2%,其中17例完全缓解(CR),占32.1%;34例部分缓解(PR),占64.1%;2例无变化(NC)。CR中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瘤生存;PR中6例发生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占15.1%),1例死亡;2例NC发生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已死亡。53均未发生严重的与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提高巨块型宫颈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和化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4例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转院放疗和化疗患者跟踪随访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数、细胞类型和肿瘤分期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2年生存率91.66%。合理放化疗显著延长生存期,其中有高危因素术后行放化疗者2年生存率100%,有高危因素术后未行放化疗者生存率仅71.42%。结论:淋巴结转移、腺癌、术后切端阳性、有宫旁浸润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在术后复发及转移率较高,应及时补充放疗和(或)化疗,延长生存期,控制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4月-2005年3月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和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患者7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并对同期行放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5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分析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的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9.46%(58/73),放疗的总有效率49.02%(25/51)。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81.36%(48/59)明显高于腺癌54.17%(13/24,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放疗患者的疗效也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51.35%(19/37)明显高于腺癌42.86%(6/14)。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8.62%(5/58),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3.45%(2/58),均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分别为6/15,5/15;p〈0.05)。放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6%(4/25),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12%(3/25),均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有效者。结论: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新辅助化疗优于放疗.对化疗和放疗有效者应选择手术,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88例为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或根治性放疗,55例同期同条件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的差异.结果: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64%,其中Ⅰb2期有效率为93.75%,Ⅱa期有效率为85.18%,Ⅱb期有效率为76.9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鳞癌有效率为89.87%;腺癌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78例新辅助化疗有效者行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25%,宫旁浸润率为6.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可缩小局部肿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宫旁情况、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0例Ib2-IIa期巨块型(≥4cm)宫颈癌患者(Ib2期19例,IIa期11例)接受了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结果:30例患者每位接受2个疗程的动脉介入化疗,27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90.00%(27/30),3例无效。化疗后30例患者均行了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评估有效率达93.33%(28/30)。结论: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为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叶春萍  余宁珠 《现代医学》2012,40(5):562-56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 b2~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以Ⅰ b2~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23例为观察组,予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1~2个疗程,随后行根治性手术;以19例同期同条件患者为对照组,直接予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预后情况及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9.57%,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及术中出血量、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是Ⅰ b2~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Wan T  Huang H  Liu JH  Li Z  Feng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45-3048
目的 探讨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子宫颈(简称宫颈)癌疗效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局部晚期(肿瘤≥4 cm)宫颈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NAC)组117例,其中Ⅰ B期84例,Ⅱa期33例,术前行1~3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3周评价NAC的疗效,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直接手术(DOR)组22例,其中Ⅰ B期18例,Ⅱa期4例.两组病例均根据术后是否有高危因素,给予化疗和(或)放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68例,有效率为71.8%.PR患者的死亡风险是CR患者的28.82倍,其中12例达到病理CR的患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为0.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NAC组无进展生存期(55.36±2.16)个月,3年生存率82.1%,复发率26.5%,平均复发时间(11.06±9.50)个月.DOR组无进展生存期(61.64±3.63)个月,3年生存率90.9%,复发率9.1%,平均复发时间(12.50±7.78)个月.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NAC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对化疗的反应性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仅淋巴结转移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似未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宫颈癌患者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如果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提示死亡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或巨块形Ib-Ⅲa期宫颈癌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06年我院185例Ib-Ⅲa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按新辅助化疗方式分为三组,组1:动脉灌注卡铂,组2:动脉灌注卡铂+紫杉醇。组3:静脉滴注卡铂+紫杉醇;随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5年。比较各组间疗效、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时间。结果化疗疗效情况:组1与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与组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2较组3新辅助化疗术后宫旁累及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复发率分别是1.78%、0、4.47%,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转移;卡铂单药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是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观察同时行腹膜代阴道延长术能否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方法 对比分析24例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腹膜代阴道延长术与32例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阴道延长术的IA2~I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等,同时观察行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月经、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实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后均恢复正常月经,术后妊娠率为45.45%(5/11),足月分娩(剖宫产)率为9.09%(1/11),流产率为18.18%(2/11),早产率为18.18%(2/11).两组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均无复发,性生活满意.结论 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可以达到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同等的效果,同时行腹膜代阴道延长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要求保留生育及生理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杨学荣  刘晓芳 《西部医学》2011,23(11):2178-217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I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1~2个疗程经动脉NAIT后,行根治性手术;对照组术前未接受NAIT,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记录NAIT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中CR 4例,PR 22例,有效率7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标本病理检查比较: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6.09%和29.58%,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宫颈肿瘤的深肌层浸润分别为53.62%和67.61%,宫旁浸润分别为2.90%和1.41%,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行NAIT可缩小肿瘤大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癌IB1期的宫旁转移率以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宫颈癌IB1期宫旁转移的低危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149例宫颈癌IB1期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旁转移率为5.4%?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淋巴脉管浸润(LSVI)?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阴道累及?宫体累及情况可能与宫旁转移相关(P值均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HR:26.95,95%CI:2.32 ~ 313.41)与LSVI(HR:47.6,95%CI:2.561 ~ 886.32)是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LSVI(-)+淋巴结(-)的患者宫旁转移率为0?【结论】 宫颈癌IB1期宫旁转移率较低,淋巴结阴性并且无脉管浸润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损伤较小的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待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期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进一步了解SCCC提供帮助。方法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先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P(铂类+VP16)或VA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手术方式为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则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化疗4~5个疗程,化疗方案仍为EP或VAC,部分患者辅助放疗。结果ⅠB1期10例、ⅠB2期2例、ⅡA期8例,深间质浸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40%、25%;Syn、NSE、CgA阳性率分别为75%、90%、80%,CerB2、p53阳性率分别为30%、35%。单纯放疗及手术治疗各1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辅助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例。平均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生存期417个月。结论SC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深间质浸润、脉管、淋巴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放化疗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