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跖筋膜炎患者与健康者足底压力相关指标,分析跖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跖筋膜炎患者为患者组,60例足部健康受试者为健康组,测量并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足底压力相关指标。结果:患者组后足接触面积较健康组小(P0.05),且差异凸显于后足内侧(HM);患者组第3,4跖骨的冲量及平均压力较健康组大(P0.05);患者组足1~5趾峰值压强小于健康组(P0.05)。结论:跖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生物力学特征表现为疼痛最为明显的后足内侧部位的接触面积变小,足底压力更偏向于前足及足外侧。由于后足局部的疼痛,迫使患者踮脚用前足行走,并以足的前外侧部分承重,因此跖筋膜炎患者行走时足部特征表现为轻度跖屈及内翻。对患者足底压力分析可以反映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足底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足底跖筋膜炎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压痛为主要特征。笔者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跖筋膜炎患者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威海市中医院理疗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4±17.5)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牛永强  邢俸郡 《陕西中医》2019,(11):1602-1604
目的:通过观察对足底跖筋膜炎采用双极射频联合活血止痛汤浴足治疗的疗效,探讨双极射频联合活血止痛汤浴足治疗足底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筛选跖筋膜炎患者52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双极射频联合活血止痛汤浴足)和对照组(双极射频联合温水浴足),每组26例,1周为1个疗程,共计观察两个疗程,使用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两周及4周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各组在两周时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同时使用双极射频治疗跖筋膜炎时早起疗效无明显差异。4周时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疗效评分,发现双极射频联合活血止痛汤浴足在缓解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疼痛,改善生活治疗方面效果明显。结论:治疗组和观察组均可缓解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部疼痛,再配合以活血止痛汤浴足,对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更确切,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舒筋活络汤配合局部刮痧治疗足底筋膜炎1例病例的学习。方法通过足底筋膜炎病例1例,分析足底筋膜炎中医病因病机,及针对病机进行有效的中医治疗。结果足底筋膜炎属于中医学"筋伤""痹病"的范畴,足底筋膜炎的发病与足部的筋、骨功能失调、足部经脉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肝主筋。当人体正虚,肝肾之精不足,经筋失养,寒湿凝滞,足跟部经脉经筋之气不畅,筋脉痹阻,不通则痛,遂发本病。舒筋活络汤补肝肾、祛风除湿、养血活血,同时配合局部刮痧治疗能够放松局部痉挛组织,疏通经络能够治疗足底筋膜炎。结论舒筋活络汤配合局部刮痧是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疼痛与不适,晨起时疼痛明显,在行走过程中有所缓解,但是在剧烈运动以及连续运动后又加重,疼痛位置大致在足底的筋膜跟骨部位。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大多选择抗炎药物外加外部的物理治疗相结合以缓解疼痛,但是难以做到根除,导致病情反复[1]。笔者采用四物四藤汤结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跟痛中医外治三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跟痛,也称跟痛症,通常是趾跟骨跖下面局限性疼痛,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足部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患。它包括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发作,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以行走、站立为明显,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相似文献   

7.
腰背部肌筋膜炎[1]是一种常见的腰背部慢性疼痛性病症.本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而引起的腰背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腰背部肌肉慢性痉挛、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本病好发于长期伏案工作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背肌肉筋膜炎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疼痛及功能的即时疗效,并探讨筋膜形态学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2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均采用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测试单腿跳跃距离,并应用肌骨超声测量足底筋膜厚度,分析足底筋膜厚度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经冲击波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及单腿跳跃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足底筋膜厚度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即足底筋膜越厚,疼痛越严重。结论: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即时疗效显著,且足底筋膜厚度与疼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跟痛症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 ,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 ,始见于清·刘恒端《经历杂论·诸痛论》中。患者足跟不敢着地 ,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病因较复杂 ,但一般认为跟骨骨刺和跖筋膜炎[1] 或跟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2~ 4 ] 是其主要发病原因。本病发病率较高 ,症状反复 ,缠绵难愈 ,故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总结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概述如下。1 推拿方法跟痛症主要由跟骨骨刺或跖筋膜炎所致〔1〕。推拿术可以起到提高痛阈 ,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创正骨手法治疗足底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符合足底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新创正骨手法,B组给予传统固定与练功,对比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患者的疼痛积分(VA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其临床总有效率较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1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晨起VAS评分及最痛VAS评分均较低,治疗后第一个月与治疗后第一周相比晨起VAS评分及最痛VAS评分较低,A组与B组相比晨起VAS评分及最痛VA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创正骨手法治疗足底跖筋膜炎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并降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足跟疼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老年肥胖者,常一侧或二侧同时发病。本病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及跟骨高压。笔者自2001年至今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足跟疼痛症6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足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扭伤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而疼痛,踝部的腱鞘炎、跟部滑囊炎、跖膜炎、跖管综合征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等都会引起足部疼痛。还有部分病人因为是由髌下脂肪垫侵害和(或)跟腱前脂肪和表里踝后下方脂肪以及跗骨窦侵害所引起的。除此外,部分的足跟、足底或踝关节内外侧酸痛,则是由于腰椎或骨盆错位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张付祥 《国医论坛》2010,25(4):22-22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足跟部跖面(即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肥胖者,男性发生率高,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每于上下楼或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07年9月-2009年10月应用中药内服、熏洗治疗该症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贺达克  贾超  张静  张秋玲 《新中医》2015,47(9):93-95
目的:观察锤击法配合牵拉训练治疗足跖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60例足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捶击法配合拉伸训练,对照组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治疗6次。治疗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足跟疼痛及痛点压痛程度,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足跟疼痛和痛点压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跟疼痛VAS评分、压痛VAS评分降低均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捶击法结合拉伸训练治疗足跖筋膜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治疗工具简单,是治疗足跖筋膜炎所致足跟痛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按部位可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前者常由于跖腱膜炎、跖腱膜断裂、跟脂肪垫炎、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枝卡压症、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引起。  相似文献   

16.
贾桃萍 《陕西中医》2009,30(10):1339-1340
目的:总结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足跖腱筋膜炎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采用GZ-ⅡIA型骨质增生药物电泳治疗仪治疗本病61足。结果:总有效率98.36%。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足跖腱筋膜炎性跟痛时需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7.
<正>足跟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足跟骨下疼痛为主的慢性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中包括足底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跟骨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有酸胀疼痛感或针刺样痛,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与体重超重、长途行走、久站久立、老年软组织退变、骨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1]。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跟骨周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按部位可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前者常由于跖腱膜炎、跖腱膜断裂、跟脂肪垫炎、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枝卡压症、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引起。后者则常由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止痛效果的分析。选取86例患者,显效有61例,这些患者行走、站立和正常一样,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22例,这些患者行走或站立超过半小时即会感到不适,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者3例,这些患者站立或行走仍感疼痛,临床症状有轻微减轻或无变化。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明显减轻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及不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跖腱膜炎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2例跖腱膜炎跟痛症患者,分为针刀组、封闭组、药物组。比较各组治疗后6周、3个月疗效及疼痛VAS评分。[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治疗后3个月针刀组治愈率为56.5%,高于封闭组的14.3%和药物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6周、3个月,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刀组与封闭组、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跖腱膜炎跟痛症是确切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