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肾囊肿患者临床上多见,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治疗方法无非手术治疗、腹腔镜及超声介入术。而对于患者而言,创伤小又经济方便而疗效甚佳的治疗方法当数超声介入治疗术。我院2005—2006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PTC针及无水乙醇对109例肾囊肿进行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自198-199年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细针穿刺抽尽囊液并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28例。结果:28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有效率为100%,囊肿消人占82%。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是一项有价值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介入超声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监视下使用 1 6G静脉套管针 ,运用经皮穿刺技术 ,对 42例病人 5 0个病灶进行抽吸液体、注射药物、置管引流及X线造影等操作。结果  42例病 5 0个病灶穿刺成功 49次 ,成功率为 98% ,失败 1例 ,失败率 2 %。结论 静脉套管针可在介入超声中应用 ,且可部分代替胸穿针、PTCD引流管、腹穿及羊膜腔穿刺时使用的腰穿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组用于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新型套针,由穿刺套针、置管套针和固定计算尺等装置组成。此型套针既可作PTC,又可同时作PTCD,并可使置管与针道扩张两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使置管一次完成,以减少肝损伤。且能穿刺准确,一次成功。本套针装置经临床72例应用,无1例失败,外套(粗)针均一针成功,无穿刺与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对91例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结果 91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引流彻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仍存在较大困难。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的基础上,一些辅助技术加以应用,如K-ras基因突变检测。我们旨在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分析回顾,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我们系统性回顾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的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8项研究(包括69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与138例胰腺炎性肿块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结果表明,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90%, 95%, 13.45 and 0.13。值得注意的是,在123例穿刺结果为阴性或不能作出诊断的患者中,其中59例患者发现K-ras基因突变,并最终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 (48%, 59 / 123)。 结论: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并且尤其适用于疑似胰腺导管腺癌而穿刺细胞学结果为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穿刺条件的乳腺肿块女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介入细针穿刺肿块,选择生长相对活跃的部分进行活检,并对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细针穿刺病例中穿刺阳性117例,占58.5%.117例病人中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有116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对照97例,诊断正确率为83.6% (97/116).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在对较小的临床检查不能发现的乳腺团块的临床处理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取材较好,正确率较高,创伤及后期并发症少,能够帮助减少必要的外科手术,并替代传统手法定位的细针穿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高频超声检查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并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病例。结果18例中,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包块型、囊性包块型和导管扩张型 另乳腺导管内癌伴坏死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乳腺结核1例,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相似,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结论高频超声结合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例。  相似文献   

9.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王春福,田晖,张金玲附属二院介入超声室(050000)关键词介入性超声,导管针,硬化治疗介入性超声是超声显像在临床应用的延伸和发展,是在荧光屏的监视下,把穿刺针或导管准确地置入病灶、囊腔、管道结构中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自1990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采用21G PTC 针经皮穿刺,对2010 年5 月- 2013 年4 月本院介入超声科的39 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注射凝血酶(250 U/ml,总量均≤ 150 U)。结果 39 例均成功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瘤腔内血流信号均消失,但3 例术后瘤颈处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李彩凤 《吉林医学》2012,33(21):4651-465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内科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直接穿刺,留置静脉套管针;无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后穿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穿刺时疼痛状况,记录穿刺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结果:与穿刺前比较,对照组穿刺后SBP、H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或t=3.16,P<0.01),而无痛组穿刺后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痛组穿刺时VAS评分显著降低(t=26.01,P<0.01),穿刺后SBP、HR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或t=2.17,P<0.05)。结论: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小儿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心包积液患儿在超声定位下取剑突旁穿刺点,按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以及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20例小儿心包积液均穿刺成功,无心脏损伤、出血、局部感染、气胸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引流心包积液30~100mL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保留中心静脉导管5~22d,无1例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小儿心包积液可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导向下细针引导技术及同轴技术在肺肿块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定位后,将20G×15 cm同轴分体式活检针插入18G×10 cm外套针内,避开重要脏器,两针一同穿刺,在20G活检针的引导下,推进18G外套针至肿块的边缘,建立20G活检切割针的工作通道,插入20G同轴分体式活检切割针的切割针芯即可切割活检。在同轴套管技术基础上,轻微、适度调整18G外套针角度,进行多点,多次活检,一般3-4次。标本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60例患者,共穿刺96次,其中2例前后分别共穿刺4次,活检成功率为100%;57例获得准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准确率95.0%,假阴性5.0%;气胸8.3%(5/60),咯血6.7%(4/60)。结论CT导向下细针引导技术及同轴技术穿刺在肺肿块活检(尤其对深在的小病灶)有重要临床意义,此该项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并对几种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4102例腹腔镜手术采用4种第一穿刺方法进入腹腔:A组2492例,气腹形成后进行套管针穿刺;B组798例,切开脐孔皮肤,套管针直接穿刺;C组387例,切开脐孔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套管针直接穿刺;D组425例,用改良的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即切开脐孔,套管鞘直接插入腹腔。一次穿刺3次以上未进入腹腔或进入腹腔为成功;气腹针或套管穿刺针穿刺两次为穿刺不安全、不顺利;穿刺3次以上未进入腹腔或进入皮下或引起血管或器官损伤为失败。结果:A组与B组的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和D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D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P<0.01),且无不顺利及失败。38位初学者用4种方法穿刺63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相似。各组均无血管、器官损伤并发症。结论:采用切开脐孔筋膜直接套管针穿刺或切开脐孔套管鞘直接插入腹腔成功率高,特别在进行初学者培训中,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抽取心包积液2 0 0~30 0 ml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置管3~5 9d,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对降低缩窄性心包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罗一钊  马志伟  邓洁  周铣  邱明星 《西部医学》2011,23(10):1888-189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54例,其中左侧30例,双侧24例。沿脐缘1.5~2.0cm弧形切口逐层游离显露腹直肌鞘后,分别向左右两侧外下方45°角游离皮下组织1cm;弧形切口正中穿入气腹针建立气腹,于右侧外下方45°角远端处穿刺10mm Trocar(tro-car1),并连接气腹机,于切口中间及左侧外下方45°角远端处分别穿刺自制软质5mm Trocar(trocar2,3);中间5mmTrocar(trocar2)置入5mm腹腔镜,左右5mm(trocar3)及10mm Trocar(trocar1)分别置入可弯曲及相应操作器械进行操作。结果 5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8min,双侧25min,术后平均住院1天。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技术,效果确切、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美容效果更好,并可同时施行双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分区定位联合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PSA升高患者行核磁检查并进行12分区,分区与经直肠B超引导穿刺方向、区域一致,然后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即在传统穿刺的基础上,增加MRI分区异常区域的穿刺点。统计传统穿刺和传统穿刺联合可疑分区穿刺的前列腺癌阳性率。 结果 传统穿刺和传统穿刺联合可疑分区穿刺的阳性率分别为0.36和0.42,并发症血尿5例,大便带血13例,发热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分区有助于发现可疑前列腺癌区域,为TURS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提供目标,提高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联合MRI分区定位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17G、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和21G抽吸针、PTC针对胸部占位33例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33例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患者中,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25例,结核1例,胸腺癌1例,转移性癌2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者4例;诊断准确率为87.9%,术后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3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诊断为乳腺脓肿的病人采用经皮穿刺脓肿抽吸法及脓腔置管引流法进行治疗。结果 45例病人共有54个脓肿,2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采用脓肿抽吸法治愈21例,1例改行脓腔置管引流后治愈;3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实施脓腔置管引流法,治愈30例,切开引流2例。随访41例,复发4例,2例再次行脓腔置管引流治愈,另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不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与置管引流治疗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