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耳道真菌病又称耳真菌病,是由浅部真菌感染耳道皮肤毛囊所致,属外耳道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治疗主要靠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于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耳真菌感染的外用药物。本研究发现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具有较广泛的抗真菌谱,其口服制剂和注射剂疗效显。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静脉给药,虽然疗效显,但因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应用。外用滴耳较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具有药物用量小、易吸收、毒性小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将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改变给药途径,局部外用滴耳治疗外耳道真菌病,以期减少氟康唑剂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真菌耐药性的产生。我院耳鼻咽喉科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滴耳治疗耳真菌病70例,经临床观察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石夏莹 《医药导报》2004,23(6):0408-0411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介绍近年来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菌种、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及诊断要点;分析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及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治疗药物。为减少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应合理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院内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与应用抗菌药物的关系,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近6年83例老年真菌性肺部感染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感染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基础病,机体免疫力低,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长时间应用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84.7%).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引起老年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氟康唑对合并用药复杂的老年危重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真菌感染中浅部真菌的发病率高于深部真菌病,但后者病情多严重,常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免疫剂、激素、广谱抗菌药等使用的增多,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目前高效又低毒的药物仍少。现将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三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的适应证、药效学、药动学、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加以比较,笔者认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避免感染者药源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许多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使抗真菌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抗真菌药的特异性不强,作用于真菌的同时也易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不良反应成为限制抗真菌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现概括介绍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调查2016-2018年住院IPFI患儿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情况,通过与真菌感染相关指南及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年龄段、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给药浓度、是否负荷剂量)进行比对,发现存在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例患儿。参照指南,用药指征全部符合指南推荐;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有1例不符合指南推荐;抗真菌药物联用有10例尚无指南推荐。参照药品说明书,共存在105处差异,其中给药剂量存在差异例数最多,共62例;有8例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说明书中属于禁忌。本研究共发现不良反应31例。结论:用药指征和抗真菌药物选择与指南推荐较一致;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段及用法用量与说明书比较存在差异较大;少数病例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在说明书中属禁忌,临床给药需更加谨慎;肝肾功能受损及低血钾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及时监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慧 《中国药房》2003,14(5):285-286
目的 :安全、合理和有效地应用抗真菌药物 ,提高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方法 :调查我院1996年1月~2002年6月126例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60a的老年患者主要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抗菌药物诱发真菌感染达103例 (81.7% ) ;真菌感染主要为肺部念珠菌感染。结论 :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防治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临床上单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欠佳,特别是耐药真菌的感染,可选择的药物极少,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很高,故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青睐。总结了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机制,综述了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肺部、血液系统、其他部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呼吸科患者抗真菌药的应用情况并初步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患者的原始病历,根据合理用药指标,采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评价用药情况。结果:使用抗真菌药的149例患者中,老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或进行呼吸道侵入操作的患者较多地使用了抗真菌药;白色念珠菌感染46例(92%);预防性用药103例(68%);使用的抗真菌药均为唑类抗真菌药的2个品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是常用的抗真菌药品种,DUI值分别为1.43和1.5;抗真菌药使用前后6例出现一过性的肝损害,1例肾损害。结论:呼吸科抗真菌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剂量偏大的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真菌药的应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吕良忠 《医药导报》2006,25(11):1220-122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查阅2005年6~12月出院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历,对其所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真菌感染部位和真菌菌种、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分析。结果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大量应用是造成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是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继发院内真菌感染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减少继发院内真菌感染,对遏制医疗费用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31例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现状,促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获得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关于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例报告27篇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未集中于某一特定年龄段;基础疾病多发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继发感染总例次的39.68%和30.16%:继发真菌感染前应用的抗菌药以青霉素类和头孢类为主,各占感染总例次的21.88%;白色念珠菌检出例次居首位,为41.46%;呼吸道是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占39.02%。结论:应用抗菌药应有恰当的用药指征,抗菌药的选择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避免多种抗菌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过程中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科进行的62例骨髓移植治疗的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以及抗真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的应用情况。其中A组:移植前无真菌感染38例;B组:移植前有临床拟诊断真菌感染24例且在移植前病灶稳定。每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均接受各种抗真菌药物干预。结果62例患者总真菌感染率为12.9%,其中A组患者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预防总真菌感染率为5.26%,B组使用口服药物预防感染率为60%,使用广谱抗真菌针剂药物预防感染率是0%,口服药物加针剂预防总感染率为25%。结论骨髓移植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要根据患者既往真菌感染的情况选择不同抗菌谱和抗菌强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431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33.6%),其次是菌膜假丝酵母菌(15.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2%)、光滑念珠菌(12.3%)。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菌膜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和菌膜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真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减少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均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并原发肺部疾病54例,神经系统疾病30例,心血管疾病39例,慢性肾病15例,恶性肿瘤5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感染的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血液。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真菌感染的75%。氟康唑为首选治疗药物。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与高龄、长期住院、卧床、并发多种基础疾病、多种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联合抗真菌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钱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68-36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及药物耐药性。方法送检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120例恶性肿瘤放疗后患者血液、尿液、胸腹水及痰液样本,对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共计检查出33株真菌,阳性率达27.5%,其中最常见为白色念球菌(78.8%),其次是热带念球菌(9.1%);药敏结果表明,其中酮康啶和益康啶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0.82%和26.51%,其次是制霉菌素(15.81%)和咪康唑(12.26%),伊曲康唑耐药率最低(9.32%)。结论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针具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评价近年来抗真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及排序法进行药物利用分析。结果①抗真菌药物占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1年增长率最高为10.8%。②抗真菌药物金额构成比最大的是深部真菌感染用药,尤其是三唑类药物,年均增长率为10.5%。③抗真菌药物通用名金额排序中三唑类药物排在前列,伏立康唑排名从2010年的第3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位。④抗真菌药物DDDs排序中,深部真菌感染用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排在前列,浅表部真菌感染用药特比萘芬排名也居前。结论2010—2012年南京地区34家医院使用抗真菌药物结构相对合理,用药金额增长较为显著,深部真菌感染用药趋于选用三唑类,浅表真菌感染趋于使用特比萘芬。  相似文献   

17.
刘晔  张守林 《中国药房》2007,18(8):570-573
目的:评价我院抗真菌药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抗真菌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以及2005年真菌药敏感性试验报告予以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抗真菌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均呈上升趋势,真菌耐药率达32.24%,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和耐药例数居多。结论:为延缓真菌耐药,促进抗真菌药合理应用,需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氮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代表药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由于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许多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实践表明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可优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任晓蕾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07,18(2):105-108
目的:评价抗真菌注射剂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大扶康注射液、斯皮仁诺注射液、注射用两性霉素B灭菌粉末及注射用安浮特克灭菌粉末的142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居多,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与原发疾病、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有关;注射用抗真菌药应用基本合理,安浮特克粉针存在用量偏小的问题。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