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抗原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之间的关系,作者应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单克隆抗体(McAb)19A211和M344,对51例(102个)膀胱TCC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51例中包括膀胱TCC1级17例、2级18例、3级16例。结果19A211抗原表达阳性率在1级是82.4%(11/17),2级是77.7%(14/18),3级是37.5%(6/16)。1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抗原张海峰,赵忠文,孙宏志FradetYves应用2种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单克隆抗体(McAb)19A211和M344检测膀胱癌相关抗原,旨在观察McAb检测膀胱T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2种McAb联合应用是...  相似文献   

3.
血栓调节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4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进行TM表面的研究。结果 18例肠型胃癌中,15例TM表达阳性(83.3%),22例弥漫型胃癌中,11例TM表达阳性(50.0%);60岁以上病人是23例,其中19例TM表达阳性(82.6%),60岁以下病人17例,其中7例TM表达阳性(41.2%),肠型胃癌TM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评价直肠癌术前辅助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直肠癌周粘膜多点连续封闭式注射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和卡铂(CBP),次日手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并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结果直肠癌原发灶癌细胞变性51例、坏死率80%(41/51);淋巴结转移灶变性坏死率为826%(171/207);原发灶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2%(37/51),对照组阳性率100%(30/3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316,P<001)。平均PCNA指数(PCNALI)分别为(47±19)%和(38±1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541,P<005)。淋巴结内癌细胞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73%,平均PCNALI(40±13)%,对照组阳性率913%(126/138),平均指数为(50±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癌周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内转移癌有杀伤作用并降低其增殖活性。重复给药可加强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雷公藤多甙(T_Ⅱ)用于50例肾移植病人的术后抗排斥治疗.结果如下:Ⅰ组(试验组):16例(用药方案CsA+P+T_Ⅱ),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Ⅱ组(对照组):21例(用药方案:CsA+P+Aza),1年人、肾存活率则皆为87.5%;试验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9.19±1.52天,比对照组(16.85±2.48天)明显要快;Ⅲ组:10例接受CsA+P+Aza治疗的病人白细胞异常下降,以T_Ⅱ替代Aza后,白细胞在3~21天恢复正常,并持续稳定,Ⅳ组及Ⅴ组病人均在接受CsA+P+Aza治疗后出现急性或慢性排斥时加服T_Ⅱ,使急性排斥发生频率由5.2次/例降至2.3次/例,对慢性排斥也有一定的疗效,显效率达18.8%。  相似文献   

6.
报告91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其中70例RIA法测定了血清TGAb、TMAb、FT3、FT4及TSH。TGAb及TMAb阳性率分别为70%、97.1%。约2/3病例显示甲状腺功能受损,15.4%有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2例(2.2%)并存甲状瘤。18例术前未明确诊断即施行了切除性手术。本组资料显示,TGAb及TMAb测定,对慢性淋巴甲状腺炎诊断具有相对专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MTS1蛋白产物P16表达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4例前列腺癌和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8例前列腺癌P16蛋白表达表达阳性(59.4%),其中高分化癌阳性率为90.0%(18/20),中分化癌为72.2%(13/18)低分化癌为26.9%(7/26),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后选择性早期拔管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选择性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对78例CPB心脏手术患者(男/女:42/36,体重:11~65kg、年龄3~52岁,ASAⅡ~Ⅲ级)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2.55±1.38小时(0.5~6.0小时)。其中13例(16.7%)术毕即清醒拔管;15例(19.2%)术后予以适当地辅助呼吸后拔管;50例(64.1%)术后经短期(1.0~2.5小时)支持性机械呼吸(MV)后拔管;(2)所有患者拔管前循环功能稳定,自主呼吸正常并均经T形管供氧30~60分过程;(3)拔管后舌下坠3例,轻度支气管痉挛2例,咽喉疼痛3例。结论:对术前ASAⅡ~Ⅲ级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可选择性早期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蛋白与肾盂癌病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及肿瘤增生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1例肾盂癌标本中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1能盂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1%,其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75.0%、66.7%和25.0%(P〈0.05),T1~T2和T3~T4期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6.2%(P〈0.05)。显示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肾盂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0.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阳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4)。而18例G3肿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仅占44%(8/18)。42例膀胱肿瘤总的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3.8%(31/42)。实验结果提示,P-GP17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度或病理组织学分级不相关。复发性肿瘤P-GP170的表达率高于初发肿瘤,可能是腔内灌注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K19、CD56与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BP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PTC及42例BPH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测定CK19、CD56与PCNA表达情况,及其在PTC及BPH中的灵敏率及特异度。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K19、CD56与PCNA在PTC、BPH中的表达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K19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5%(高表达)及31.0%(低表达)χ2=37.08,P0.005;CD56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2%(低表达)及66.7%(高表达)χ2=23.03,P0.005;PCNA在PTC、BPH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高表达)及33.3%(低表达)χ2=7.73,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K19、CD56与PCNA在PTC表达中的灵敏率为93.5%、15.2%、63.0%,特异度为69.0%、33.3%、42.9%。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73.9%。CK19、CD56与PCNA在BPH表达中的灵敏率为31.0%、66.7%、33.3%,特异度为6.5%、84.8%、37.0%。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9.0%。结论 CK19、CD56与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别,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联合测定提高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近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接受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35例和断流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及监测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吲哚氰绿排泄实验观察15 min(R_(15))滞留率和肝有效血流量(FHF)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手术死亡率为2.2%,无近期出血病例,远期出血率为5.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4%、90.0%、81.3%和62.5%;断流组手术死亡率为4.3%,近期出血率为3.3%,远期出血率为14.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4%,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6.7%、75.0%和57.1%.联合组术后FPP、PVF和FHF分别为(32.0 ±1.5)cm H_2O、(880 ±260)ml/min和(430±180)ml/min,较术前均下降(P<0.05).R_(15)为30%±4%,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断流组术后FPP、PVF和FHF下降(P<0.01),R_(15)增加(P<0.01).与断流组比较,联合组术后FP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PVF、FHF和R_(15)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满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合理,对肝储备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5%和38.6%(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61.8%,对照组则为96.0%、52.5%和35.6%,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雌激素代谢酶CYP17和CYP19单核苷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短串联重复多态性方法,检测213例乳腺癌患者和430例正常对照CYP17、CYP19单核苷多态性分布.结果 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代谢酶CYP17 A2/A2基因型频率为6.7%,高于对照组的2.4%(P<0.05),CYP17变异等位基因A2病例组的频率为16.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P<0.05);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代谢酶CYP19(TTTA)10等位基因病例组的频率为12.4%,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7单核苷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A2/A2基因型增加乳腺癌风险;CYP19单核苷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亦相关,CYP19(TTTA)10等位基因变异升高与乳腺癌易感性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68例),并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6±64)min,显著长于开腹组的(218±50)min(t=-2.677,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135)ml、3 d、12 d、45%(22/49)和20%(10/49),显著优于开腹组的(296±178)ml、4 d、14 d、74%(50/68)和44%(30/68)(t=2.920,U=770.5、1181.0,X~2=9.864、7.115,P<0.05).腹腔镜组肠管切除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7)cm和(13±6)枚,开腹组为(20±8)cm和(16±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0,t=2.007,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4.7%,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2%和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1,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CsA顺序用药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1月~1995年5月,分别对78例及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立即应用ALG和OKT_3,随机选择80例术后立即应用CsA的患者为对照组,以了解CsA顺序用药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LG组和OKT_3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11.5%和12.5%,CsA组为23.8%(P<0.05),急性肾小管坏死(ATN)ALG组和OKT_3组分别为5.1%和6.3%,CsA组为15.1%(P<0.05),移植肾功能3天正常率ALG组和OKT_3组分别为83.3%和68.8%,CsA组为57.5%(P<0.05)。证实CsA顺序用药可有效地预防AR和ATN的发生,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活的Notch1信号系统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胰腺癌干细胞中分别加入Notch1激活剂rhNF-κB和抑制剂MW167,空白对照加PBS缓冲液.RT-PCR、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检测Notch1信号系统的表达,及加入激活剂rhNF-κB和抑制剂MW167后,CD44和CD24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胰腺癌干细胞中Notch信号系统的4个受体只有Notch1表达,配体只有JAG1表达;对照组的S期和G2期为21.5%和12.7%,使用MW167诱导时,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所占的百分比降为17.2%和10.5%,干细胞所表达的CD44和CD24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使用rhNF-κB诱导,则S期和G2期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增高为29.3%和15.2%,同时CD44和CD24表达也增高(P<0.05或P<0.01).结论 当Notch信号系统被激活时,胰腺癌干细胞进行增殖;当Notch信号系统被抑制时,胰腺癌干细胞进行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改良T分期用于肝门部且日管癌术前评估与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9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If缶床资料,按改良T-分期标准分期;采用χ~2检验、Log rank及Breslow检验评析不同分期的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联合肝叶及门静脉部分切除率、较低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率与生存率差异.结果 T1、T2、,13期分别有43、37、18例,切除率为65%、40%、11%,根治性切除率为46%、21%、0,均随T分期升高而下降(前者χ~2=15,P<0.01;后者χ~2=14,P<0.01);T1与T2期切除病例中分别有60%与73%联合肝叶切除(χ~2=0.6,P>0.05)、3%与33%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χ~2=4,P<0.05)、71%与40%较低分化类型(χ~2=4,P<0.05)、50%与40%淋巴结转移(χ~2=0.4,P>0.05);T1与T2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0%、18%与43%、11%、0%,而T3期1、2年生存率依次为12%、0,T1与T2期显著高于T3期(T1与T3:Log rank χ~2=14,Breslow χ~2=12,P<0.01;T2与13:Log rank χ~2=6,Breslow χ~2=4,P<0.05),T1与T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2,Breslow χ~2=1,P值均>0.05).结论 改良T分期有较好的术前评估作用;但仍需阐明其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 本研究观察了腰椎椎板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新鲜腰骶椎标本头尾端固定,模拟人体行屈曲,侧弯和旋转活动,随后顺序进行L3-S1椎板节段开窗及L4-5,L5,S1髓核摘除,对比观察术前和多节段椎板双侧开窗及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各节段在三维空间的位移变化,结果 单纯多节段开窗后屈江活动时L4,5前后水平和轴向位移分别增加18%和16%,L5S1则分别增加19%和45%,椎板开窗加  相似文献   

20.
七氟醚对犬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成年杂种犬11只,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观察0.5、1.0、1.5MAC七氟醚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率随吸入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动脉压及左室泵血功能指标均呈剂量相关性下降;不同浓度间体循环血管阻力无显著性差异;同基础值相比,肺动脉压下降,但与吸入浓度增加无关,1.5MAC时肺循环血管阻力增加40%(P<0.05)。结果提示:七氟醚呈剂量相关性抑制循环功能,其引起动脉压下降主要是抑制心肌收缩力的结果;七氟醚对肺循环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