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中530名救援官兵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家浪  李春祥 《广西医学》2009,31(5):726-727
目的了解驻茂县抗震救灾武警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参与茂县抗震救灾的某军530名救援官兵进行心理创伤后应激后自评量表(PTSD-SS)测定。结果救援官兵轻度反应36人占6.79%,中度反应12人占2.26%。结论救援官兵的整体心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武警部队数万官兵,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官兵在高强度的救援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心理应激反应逐渐显现。例如遭遇应激情景或应激事件极易使救援官兵出现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武警总部选派本系统心理专业人员对救援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笔者作为派往震中地区映秀方向的心理救援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做好新时期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是贯彻江主席关于“重视研究青年官兵心理特点”的重要指示,落实《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决定》中,“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要求的具体行动。目前,基层部队由于受条件、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心理卫生工作难以全方位开展。我们针对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现状,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促进了官兵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状况,探讨影响军事应激情况下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白评量表(PT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个人自评量表(PEI)对"5.12"地震救灾过程中的某部869名救灾官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为24.4%,明显高于同部未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9.2%,χ~2=66.06,P<0.01).PTSD-SS总分与职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情况、社会支持、生活条件、PEI总分及PEI的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5),与负性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条件、心理知识、负性应对方式、PEI总分及PEI的部分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生活条件、心理卫生知识、负性应对方式、自信心等因素对官兵的心理应激状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震救灾1个月后部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重要相关事件对部队指战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应急救援开始后32~42 d对驻映秀镇成都军区某红军师炮兵团、济南军区某师炮兵团和四川武警部队三支主力部队指战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样17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救援部队人员SCL-90因子分值分别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确定差异显著性.结果:78份调查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救援部队官兵的SCL-90总分为130.25±33.07,阳性项目数为27.59±15.75,各因子分值在1.28~1.64之间;与中国正常人18~29岁常模相比,救援部队官兵躯体化症状因子偏高(P<0.05),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偏低(P<0.01);与中国军人男子组常模比较,救援部队官兵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偏低(P<0.05);比较参与和没有参与遇难者遗体挖掘处理的官兵,发现参与组在睡眠和饮食因子有较低的评分(P<0.01),而阳性症状均分有较高的评分(P<0.01).结论: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在震后32~42 d的心理卫生状况基本正常,某些阳性症状与遇难者遗体处理等抗震救灾相关事件相关,对官兵抗震救灾事件相关心理问题的定期监测能有效发现和干预可能的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6.
军队心理救援工作的定位及专家工作模型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进礼  张月娟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1):913-914,9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十几万官兵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解放军总政治部相继派出多批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奔赴四川、甘肃灾区一线,为广大部队官兵和灾区群众进行了心理救援。本次军队心理救援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体现在多个“第一”上:在我军历史上,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救援武警官兵心理应激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地震救援武警官兵的心理应激特点.方法 地震后11 d,使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已返回驻地轮休的官兵(救援返回组)和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持续救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救援返回组在PSET问卷的10个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持续救援组.救援返回组在身心疲惫、警觉性增高、灾难性场景浮现等得分较高,持续救援组则在警觉性增高、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等得分较高.②持续救援组PEST问卷总分≥70分的比例为6.16%,显著高于救援返回组(2.50%).结论 救援返回官兵的心理应激程度低于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但救援返回的大多数官兵仍存在一些应激症状,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第一时间"开展心理援助,是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亮点:地震发生后,上百支心理援助队奔赴灾区开展工作,有效地帮助受灾群众缓解了惊恐、悲伤、绝望、烦躁等应激性反应。但紧张情绪的慢慢平复,并不意味着心理救援行动大功告成。"应激性反应"之后的心灵创伤,可能比地震刚发生时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远航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远航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救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海域2 987名长远航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认知及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 695份.调查对象以年轻男性为主,平均(25.0±4.3)岁,军龄平均(5.9±4.3)年.76.8%(2 070/2 695)的官兵自认没有心理疾病,44.5%(1 200/2 695)的官兵对部队生活表示喜欢.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和军人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需要进一步提高远航官兵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和救治,拓展心理干预的方法,增强长远航官兵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安飞  王家同 《医学争鸣》2009,(24):3169-3172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相关性.方法:采用人口学状况调查,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PTSD自评量表(PCL-C),对武警某部174名士兵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PTSD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和高警觉症状均有较高的发生率,PTSD的总检出率为5.42%; PTDS的发生与16PF中的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有恒性、世故性、自主性、紧张性等因素呈正相关; PTSD的发生与人口学调查中的与是否为士官呈正相关.结论:抗震救灾部队某些人格特征与其发生PTSD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加强部队官兵的人格教育和塑造,对于增强官兵的心理防护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cue experience of our medical rescue team during the relief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team members. Based on the rescuers' distinctiv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rescue operation, we aims to propose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the team in order to better fulfill the rescue dut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medical service in non-war operations such as an earthquake relief.  相似文献   

12.
519名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震救援工作对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519名地震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将一般情况与心理应激自评结果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救灾组心理应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睡眠、警觉、对工作的兴趣(P<0.05)以及身心疲惫(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救灾组心理应激状况与救灾地区、救灾人员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正相关(P<0.01),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1);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心理应激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地震救援工作对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和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夜晓亮  张步振 《海南医学》2011,22(24):18-20
目的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WHOQOL-BREF和SCL-90量表,对驻昆明某部280名抗震救灾官兵和330名非抗震救灾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百分制得分分别为(58.65+15.02)分、(56.88±14.66)分、(63.01±17.92)分、(50.73±15.16)分。除社会领域外,其余三个领域与非抗震救灾官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在SCL-90评分中,除躯体化因子分外,抗震救灾官兵在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非抗震救灾官兵,且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总均分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民族、籍贯、学历、职别、婚姻状况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SCL-90评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比非抗震救灾官兵差,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民族、籍贯、学历、职别、婚姻状况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应激条件下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了加强开展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提高军事训练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某部队在参加军事训练的982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激官兵与官兵常模、不同军龄应激官兵、不同兵种应激官兵受军事训练的影响程度进行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应激官兵和官兵常模的SCL-90各因子(抑郁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军龄应激官兵的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与1年军龄官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军龄应激官兵的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总均分与2年军龄官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兵应激官兵SCL-90评分与炮兵和侦查兵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侦察兵应激官兵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与炮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军事训练应激下官兵的心理特点,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唐莉 《医学综述》2014,20(18):3456-3456
目的探究针对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被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心理应激障碍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针对患儿及家属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对照组则单纯地引导家属帮助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98%;对照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55%,实验组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对灾后重建有重要的价值,不单纯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对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度,更好地帮助患儿重视生活、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61-4362
目的探讨口服中毒洗胃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口服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能主动配合治疗,保证了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结论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具备掌控急诊患者心理动态的各种技巧,方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救援官兵地震1周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测试.以PCL-C、SCL-90部分因子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指标,用t检验、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1.43±0.57)分]、EPQ中内外向[(12.50±3.79)分]、SCSQ中积极应对[(2.05±0.71)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军常模(P<0.01或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EPQ中神经质、SCSQ中消极应对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PTSD组情绪更不稳定、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PCL-C总分与SCL-90中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分及EPQ中神经质因子和消极应对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中内外向因子、积极应对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有神经质、内向性的个体及低年资、低文化程度的救援军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自我意识、性格与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S)、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WSCS)、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51名水面舰艇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水面舰艇军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的占2.5%,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国常模差,除强迫和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分数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②SCL-90总分及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内外向和自我意识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SCL-90阳性军人(SCL-90总分>160分)在神经质和PSET的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在RSA、内外向和自我意识的得分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水平、情绪稳定性、自我意识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军人应激时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个体的应激水平,解释率分别为35.1%和33.2%.结论 水面舰艇军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弹性、性格、自我意识是影响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silience, self-awareness, personality, stress level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warship soldiers. Methods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 RSA),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 EPQ), 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Wallance Self Concept Scale (WSCS),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 (PSET) an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were used to survey 1451 warship soldiers. Results ① 2.5% of the warship soldiers reported obvious psychological stress. Mental health of warship soldiers was worse than the norm of China population, except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factor. While the scores of other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 of Chinese soldiers(P<0.01). ②The total scores of SCL-90,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resilience, internal/external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awareness,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euroticism. Compared to the SCL-90-negative group,SCL-90-positive soldiers (SCL-90 total score > 160) had higher scores of nervousness and PSET and lower scores of RSA, internal/external and self-awareness (P < 0.01 ). ③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ess levels, emotional stability,self-awareness and resilience were able to predict 35.1% of mental health in warship soldiers.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stability, internal/external and resilience were able to predict 33.2%of individual's stress level. Conclusion To some extent, warship soldiers hav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Resilience, personality, self-awarene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自动思维问卷(AT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体抽取的海军某部队64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应激程度、负性自动化思维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回归探究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应激程度与负性自动化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应激程度、负性自动化思维与心理健康两两正相关(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应激程度、负性自动化思维能够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且负性自动化思维在心理应激程度与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37.280%),并且一般人口学资料中的人员类别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 结论 心理应激程度和负性自动化思维是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应激程度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的负性自动化思维中介作用影响官兵的心理健康;士官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制定灾后相关心理救援预案,协助政府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危机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培训心理咨询师,并以心理咨询师为核心,成立危机快速反应专家服务组,使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方法,为受灾者提供一般社会救援不能解决的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结合心理评估的工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并在2010海南特大水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灾区1296名受灾群众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9%和29.6%下降到干预后的45.9%和22.8%。结论: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比较薄弱、危机干预的经验还非常欠缺、危机干预的组织工作尚需完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