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的15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先矫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侧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方法治疗。在拔伸牵引下,先矫正侧偏移位,然后矫正向后方移位。手法整复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手法整复效果;随访6个月,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需要判断骨折端有无旋转移位并且向哪个方向旋转移位,对有旋转移位者需先矫正旋转移位后再矫正侧方移位,最后才矫正向后移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惠照 《新中医》2004,36(3):31-3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患者依据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86例,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17例,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34例。结果:优92例,良28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9%。结论:选择性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林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98-598
目的 :采用卡钳式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纠正尺偏尺倾 ,并屈肘 110°夹板行固定较大限度减低肘内翻发生。方法 :卡钳式手法牵引复位后屈肘固定。结果 :4 6例肱骨髁上 (伸直型 )骨折肘内翻发生率 6 %。结论 :卡钳式手法复位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效果好 ,肘内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3cm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根据暴力的不同和骨折移位的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占95%。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5.
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3例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优良率95%,石膏托固定优良率70%,牵引治疗优良率6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7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有较好的优良率及较低的肘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其中95%以上为伸直型骨折。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采用屈肘位牵引推挤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男45例,女31...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完全移位者,不仅复位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再移位,早期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有可能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等并发症。我院采用闭合复位的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自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们采用这3种不同方法治疗完全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9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乐劲涛  王英  沈海 《四川中医》2005,23(1):89-9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严重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8月55例严重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结果:55例中,一次整复成功48例,2次整复成功7例;患肘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最快28天,最迟60天;随访48例,携带角明显减少或消失7例,与健侧基本相同36例,肘内翻5例。结论:采用适当手法整复治疗严重移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提高一次整复成功率,减少创伤,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96%为伸直型,常伴神经和(或)血管损伤,治疗上常采用牵引复位、手法复位、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及开放复位等手段.治疗不当可引起Volkman肌挛缩、血管神经损伤、皮肤坏死、肘内翻畸形.为进一步分析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移位方式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总结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的临床经验,探讨肘外切口在开放复位中的优、缺点,回顾1994~2001年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5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毅  陈海云 《新中医》2011,(8):54-5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儿16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肘关节伸屈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有4例患者其家长诉似乎与对侧有外观上异常,但具体无法说明有何异常。所有患者Flynn分级均是优秀。只有1例患者在固定过程中出现肘窝的浅表皮肤感染,经处理后愈合,无遗留任何瘢痕。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罗燕青 《西部中医药》2006,19(11):27-28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整复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宁桡勿尺"和前臂旋后位固定等方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96例.结果:均经30 d至4 a随访,优良率达94.8%.结论:此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其95%以上为伸直型骨折。2001年以来,我院骨科采用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薄弱部位 ,为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损伤。我院自 1998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2 0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0 0例 ,男 13 8例 ,女 62例 ;其中伸直型 186例 ,屈曲型 6例 ,粉碎型 8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2 1 整复方法 患者仰卧位 ,用 1%的利多卡因骨折断端局部麻醉以后 ,两助手分别握住病人上臂和前臂作顺势缓慢拔伸牵引。若远段旋前或旋后 ,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 ,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远近两端 ,使前臂旋后纠正旋前移位或使前臂旋前…  相似文献   

14.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避免再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按其形态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近折段向前下方移位,远折段向后上方移位,骨折线自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近折段尖端骨锋很容易刺伤前方的神经和软组织,神经损伤主要是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则较少见。因此,在接诊此类患者时一定要检查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更要注意因手法复位给患者造成的再损伤,即避免医源性损伤。自1999年-2003年我院中医骨科门诊对124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运用顺势牵引的复位手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配合三维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运用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后,以三维牵引(在尺骨鹰嘴牵引的基础上配合骨折近端的横向旋转牵引)维持骨折对位,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该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未发现肘内翻畸形,其不但控制侧方移位所带来的肘内翻畸形,同时亦通过控制骨折端旋转而避免骨折畸形愈合,且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5.7%,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闭合复位配合三维牵引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操作方法,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法对1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进行手法复位后予以屈肘石膏托外固定。结果:2例患者使用本法复位失败,其余10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骨折对位对线基本恢复,随访功能、外观恢复良好。结论:提拉牵引复位法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单人操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伸直位石膏托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能防止整复后再移位,能大大减少肘内翻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端挤法配合尺骨鹰嘴牵引即刻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端挤法复位后配合单针双向尺骨鹰嘴牵引并即刻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周至2个月,优良率达95.2%.结论:端挤法配合尺骨鹰嘴牵引即刻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儿童肱骨踝上移位骨折...  相似文献   

19.
拔伸掌屈法整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医院(466000)董卫功崔美娟李艳丽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良好的复位。一般教科书及有关书籍中介绍的复位手法,均为两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两拇指从肘后推远骨折端向前。这种方法在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行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内服药及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结果行0.5~1年随访,优49例,占81.7%;良6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成功率高、易于保持、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