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优化苍艾挥发油醇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注入-超声法制备苍艾挥发油醇质体。以乙醇体积分数、大豆卵磷脂质量分数和乳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包封率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筛选苍艾挥发油醇质体的优选处方。结果筛选得到的优选处方为苍艾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0%,乙醇体积分数为30%,大豆卵磷脂质量分数为1.8%,乳化温度为40℃,通过该处方制备得到的苍艾挥发油醇质体的平均粒径为(78.64±1.05) nm,平均包封率为82.23%±1.16%,Zeta电位为45.36 mV,外观为乳白色半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可见类圆形泡状。结论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苍艾挥发油醇质体粒径适宜、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外用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草次酸醇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甘草次酸(GA)醇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GA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GA醇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GA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含GA0.5g的100mLGA醇质体中无水乙醇投入35mL,大豆磷脂3.0g,胆固醇0.2g。所制得的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0.6%。结论以乙醇注入法制备的GA醇质体,包封率高、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石杉碱甲二元醇质体的处方,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石杉碱甲二元醇质体.以卵磷脂含量(X1)、无水乙醇含量(X2)、混合醇含量(X3)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Y1)与平均粒径(Y2)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醇质体处方.并考察醇质体的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结果 优选的处方为卵磷脂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醋氯芬酸(ACF)醇质体并考察其对离体大鼠的透皮能力。方法:采用乙醇注入均质法制备醋氯芬酸醇质体,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对其粒径、包封率、形态及大鼠离体皮肤经皮渗透量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处方为乙醇用量45%,大豆磷脂用量3%,醋氯芬酸用量0.35%。制备的醇质体平均粒径为102 nm,包封率为48%。醋氯芬酸醇质体的24 h经皮渗透量为821.8μg.cm-2是其45%乙醇溶液的6.36倍。结论:醇质体能显著提高醋氯芬酸经皮渗透量,是经皮给药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5.
全反式维甲酸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维甲酸前体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乙醇注入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前体脂质体;微柱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并进一步对其粒径、Zeta电位、血浆释放率及乙醇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前体脂质体包封率为95.2%,Zeta电位为-(28.4±17.5)mV,粒径为(170±29)nm,乙醇残留量为3.98%。结论:乙醇注入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维甲酸前体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根皮素醇质体,考察醇质体作为根皮素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根皮素醇质体。采用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乙醇体积及水浴温度。测定根皮素醇质体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标和Zeta电位,采用Franz扩散池比较根皮素及其醇质体体外透皮特征。结果:根皮素醇质体最佳处方工艺:磷脂用量为220 mg、胆固醇用量为14 mg、乙醇体积为5 mL、水浴温度为40℃,根皮素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3.09±1.24)%,载药量为(4.86±0.89)%,粒径为(162.19±5.88) nm,PDI为(0.067±0.011);Zeta电位为(-15.09±2.16) mV。根皮素以醇质体形式给药后单位累积透过量提高了3.43倍,且渗透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结论:醇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等特点,可提高根皮素的渗透速率和经皮渗透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醋酸泼尼松龙醇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醋酸泼尼松龙醇质体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醇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以处方中药物与大豆磷脂质量比(A)、胆固醇与大豆磷脂质量比(B)、无水乙醇占处方总量的百分比(C)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处方;考察优化后处方所制醇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等,差示量热分析法考察其热力学特性。结果:最佳处方为平均A包1:封20率,B为1(:766、.C793±0%0.2;9以)%此,处贮方藏制30备d的稳醇定质性体较外好形。圆差整示光量滑热,分平析均法粒结径果为(表2明78,.醋5±酸4泼6.7尼)松nm龙,Z以et无a电定位形为状(态-包31封.6于±醇0.0质4)体m中V,。结论:醋酸泼尼松龙醇质体制备工艺简单,优化处方所制制剂药剂学性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3):317-321
目的:制备盐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Sal-NLCs)并优化处方。方法: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Sal-NLCs。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中Sal用量、油相中固态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与液态脂质辛癸酸甘油酯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与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的质量比及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P40)的用量。考察所制Sal-NLCs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为Sal 0.86 mg、双硬脂酸甘油酯40.70 mg、辛癸酸甘油酯11.30 mg、EL 44.05 mg,HS15 7.95 mg、P40 3.8 mg;所制Sal-NLCs呈类圆形、分布均匀,粒径为(81.81±2.60)nm、PDI为0.183±0.042、Zeta电位为(-24.9±3.4)m V、包封率为(94.35±1.50)%、载药量为(1.47±0.04)%(n=5),24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99.81±3.90)%(n=3),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其中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结论:按优化处方成功制得具有缓释效果的Sal-NLCs,且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相似文献   

9.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制备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分别以药物质量浓度(X1)、总脂质质量浓度(X2)和混合乳化剂质量浓度(X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粒径(Y2)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载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佳处方。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制剂的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动态光衍射法测定其粒径及Zeta,差示扫描量热法确证姜黄素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结果最优处方制备的载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外形呈圆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8.37±2.60)nm,Zeta电位为-(22.6±0.88)mV,包封率为(93.48±0.86)%,DSC结果表明药物以非结晶状分散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11):1470-1476
目的:优化雷公藤红素(Cel)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el-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Cel-NLC。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Cel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液态脂质比例(占总质量的比例)、复合乳化剂用量及主药用量,并进行验证试验。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最优处方下制备的Cel-NLC的粒径及Zeta电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最优处方的液态脂质比例为39%,复合乳化剂用量为196 mg,主药用量为8 mg。所制3批Cel-NLC的平均包封率为87.22%、平均粒径为(41.2±1.1)nm、平均Zeta电位为(-18.4±0.2)mV(n=3),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呈类球形。结论:优化的处方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Cel-NLC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倍他司汀醇质体最佳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倍他司汀醇质体,以大豆卵磷脂用量、乙醇用量和水浴温度作为考察因素,粒径、包封率为测定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考察该制剂的初步稳定性;应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不同给药形式对倍他司汀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倍他司汀100 mg、大豆卵磷脂311 mg、乙醇4.1 m L、水浴温度为39℃,制备的倍他司汀醇质体外观为泛有蓝光的澄清液体,包封率为(67.1±2.23)%,粒径为(59.6±4.81) nm,与预测值相差比例均<5%。倍他司汀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为10.76μg·cm-2·h-1,是水溶液的8.47倍、普通脂质体的3.09倍、体积分数为45%乙醇溶液的1.63倍。结论:制备的倍他司汀醇质体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较高,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并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脂质体(CM-Lip)。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CM-Lip,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结合鱼骨图分析法和Plackett-Burman(PBD)设计,筛选影响包封率的关键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影响CM-Lip包封率的关键因素药物与磷脂比、水合时间、油相(乙醚:乙醇)与水相用量比例进行优化,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CM-Lip制备工艺设计空间,并加以验证,确定CM-Lip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参数;通过差示热量扫描法(DSC)、红外光谱法验证CM-Lip的形成;采用透射电镜、粒径测定、Zeta电位等对CM-Lip进行表征。结果确定CM-Lip的最佳处方为:药物与磷脂比为1:10,水合时间为1.5 h,油相(乙醚:乙醇)与水相比为3:1;透射电镜证明CM-Lip为球形或椭球形,DSC实验和红外光谱法验证了CM-Lip。CM-Lip的粒径为(114.5±10.3)nm,分散系数(PDI)为0.208,Zeta电位为-17.85 mV,包封率为83.12%,平均载药量为30.17 mg·g^-1。结论CM-Lip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作用,其质量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为后续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蕾  刘松青  戴青 《中国药房》2010,(41):3895-3897
目的:优化醋酸布舍瑞林缓释纳米粒(BA-PLGA-NP)灭菌粉末的处方,并评价其质量。方法:先对影响处方工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投药量、PLGA浓度、内水相-油相的体积比、超声功率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同时考察其在4℃及-20℃条件下放置3个月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5mg·mL-1、PLGA2.0%、内水相-油相体积比1∶10、超声功率40W;所制制剂粒径呈单峰分布,平均粒径为127~132nm,Zeta电位为-64.8~-67.3mV,包封率为(63.37±0.29)%。制剂在考察期内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优化处方质量稳定,可行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白介素13(IL-13)作为肿瘤主动靶向配体,构建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胶束递药系统,延长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在脑部消除半衰期,以实现其增效减毒。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二氨基聚乙二醇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NH2)为载体,包载抗肿瘤药物BCNU,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载药胶束,再通过EDC/NHS缩合法将IL-13锚定在聚合物胶束的表面,制备具有主动脑靶向能力的胶束载药系统(BCNU-loaded IL-13 modified micelle,BCNU-M-IL13)。通过考察胶束粒径、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体外累计释放等指标,评价胶束的药剂学性能;通过MTT法考察载药胶束对人源脑胶质瘤BT325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同时通过考察静脉注射载药胶束后脑组织匀浆的药物半衰期,评价其脑部靶向及滞留性能。结果:BCNU-M-IL13粒径为(86.6±1.2) nm,表面电位为(-18.6±2.1) m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胶束外观圆整,粒径分布窄,BCNU载药量为(3.8±0.1)%,包封率为(93.5±2.7)%;其48 h累计释放率为(48.6±2.7)%;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BCNU-M-IL13对BT325的IC50为(44.9±0.5)μmol·L-1;脑组织匀浆的半衰期为1.7 h。结论:本研究首次制备得到BCNU-M-IL13,制备工艺简单,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制剂学性能优异,且与游离药物相比,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脑内半衰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西罗莫司脂质体并对处方进行筛选,以期得到高包封率的脂质体制剂.方法 选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西罗莫司脂质体,微柱离心-HPLC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磷脂浓度、磷脂胆固醇质量比、药脂比、水相介质pH等因素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磷脂浓度为4%,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例为8:1,药物磷脂质量比为1:20,水相pH为7.4为最佳处方,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2.11±2.13)%.结论 优选出最佳处方,制得的西罗莫司脂质体包封率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CD-RSM)优化姜黄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curcumin niosomes ,Cur-Nio)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以硬脂山梨坦(Span 60)和胆固醇作为载体材料制备Cur-Nio,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以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处方。以CCD-RSM选取最佳处方,用二项式进行拟合预测分析,按优化出的处方制备Cur-Nio,考察测定Cur-Nio粒径、PDI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Cur-Nio形态,差式扫描热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构特征及晶型是否有变化,并对其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结果:Cur-Nio的制备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为Span 60与胆固醇的质量比值为3.096∶1、水化时间为65 min、水化体积为19.45 mL;优化后的处方制备出的Cur-Nio的平均粒径是(151.70±2.003)nm,PDI为0.21±0.013,Zeta电位为(-45.10±1.40) mV,包封率为(82.91±0.59)%;透射电镜观察Cur-Nio外观圆整;长期存放4 ℃具有一定稳定性;差式扫描热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ur以无定型或分子状态包裹在囊泡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与游离姜黄素溶液相比,具有明显缓释效果。结论:通过CCD-RSM优化后的Cur-Nio,制备工艺简单,外观圆整,粒径均匀,具有缓释作用,符合优化试验结果。有效提高了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